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博士生與人合夥網路盜竊117人1575余萬

  • 發佈時間:2016-01-21 11:16:56  來源:四川線上  作者:劉春華  責任編輯:張明江

  網路時代,如何保護 自己的財産安全已成當務之急。在1月20日省法院發佈的2015年度全省法院十大典型案例中,網路盜竊案名列榜首。對此,四川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博士生 導師左衛民認為,相對傳統犯罪而言,網路犯罪地域更廣更加隱蔽,公眾一定要管好個人資訊,看好自己的錢包。

  去 年9月起,省法院面向社會公開徵集年度典型案件線索,得到各界的積極響應和支援。截止去年12月中旬,省法院共收到省律協,新聞媒體,各地律師,社會公眾 及全省法院等各方面推薦的典型案例或案例線索270余件次。經四川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省社科院、省律協推薦的專家學者、律師代表和省法院資深法官共同評 審,評選出2015年度全省法院十大典型案例,包括刑事案例3件、民商事案例5件、行政案例2件。

  省 法院研究室主任蔣敏介紹,十大典型案例涉及“網路犯罪、食品安全、勞動者權益保護、企業破産重整、行政執法規範”等人民群眾關注度高,社會影響大,對社會 公正、社會誠信具有重要引領作用的案例類型。例如排在十大典型案例之首的“馬慶等人利用網路技術手段盜竊他人銀行賬戶資金案”,提醒人民群眾在享受網路便 利的同時,要加強對個人資訊的保護;“董小賓與人壽財險青羊公司保險合同糾紛案”,告訴廣大車主要注意辨別保險合同中的格式條款,依法維權;“梁玉全訴瀘 州市食藥監局行政處罰案”,既體現了法院依法支援行政機關加強對食品的監管,保證人民群眾食品安全,也告誡行政機關低於法定幅度罰款也屬於執法不規範行 為,應當在法定幅度內依法處罰。

  “我們希望通過發佈年度十大典型案例,進一步增強全民法治意識,規範相關領域、行業的活動,引導社會公眾更好地維護自身權益。”省法院政治部主任時小雲表示。

  典型案例:

  馬慶等人網路盜竊117人1575萬餘元

  2013年8月,馬慶和王蒙從網上購買到段某、胡某的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等資訊後,非法補辦其手機卡號、然後登錄網上銀行、手機銀行轉賬,以及直接消費等,先後盜取段某、胡某銀行賬戶資金人民幣29.8萬餘元。

  此 後,馬慶、王蒙又在網上購買了他人身份證號碼、各類用戶名及相對應密碼等資訊200余萬條。馬慶又通過網路找到某大學在讀博士孫宇哲,由孫宇哲設計軟體對 上述資訊進行篩選,提取含有他人身份證號碼及網上銀行密碼、手機號碼、賬戶餘額等內容的資訊數百條。2013年9月20日至27日期間,馬慶、王蒙利用孫 宇哲篩選出的資訊,通過非法補辦被害人的手機卡號、登錄網上銀行、手機銀行轉賬方式,將張某、陳某等117名被害人的銀行賬戶資金人民幣1575萬餘元轉 出套現。案發後,馬慶、王蒙、孫宇哲因盜竊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14年、7年,並處相應罰金。

  四 川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左衛民認為,利用網路技術竊取他人財物的行為,既符合盜竊罪傳統的犯罪構成要件,也具地域性更廣、手段的隱蔽性更強、社 會危害更大的新特點。提醒社會公眾在享受網路技術帶來生活便利的同時,一定要提高安全防範意識,謹慎運用消費支付軟體,保護好身份資訊、各類用戶名及密碼 等個人資訊,盡可能免受網路犯罪侵害。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