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鐵互罵”視頻當事人鞠躬致歉:為出名擺拍
- 發佈時間:2016-01-12 11:21:52 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張明江
地鐵互罵視頻當事人鞠躬道歉
地鐵互罵視頻當事人鞠躬道歉
1月9日,多家媒體轉發了一段標題為 “北京男子地鐵與人互罵:是不是賣早點的?別來北京!”的視頻,部分甚至達到了數千條的轉發量。這段時長1分41秒的視頻中,兩名年輕男子分別以“北京人”和“外地人”的身份發生激烈爭吵。其間,一些言語帶有明顯的“地域”色彩。
這段視頻在被傳播至網路後,迅速被眾多媒體轉發,並被冠以與“地域之爭”有關的標題。而北京青年報記者通過連續多日的調查發現,這段引發眾多口水的視頻不過是有人為出名而擺拍的。昨日當事男子公開鞠躬道歉。
事件
視頻內演員現身道歉
1月9日,一段發生在北京地鐵6號線,名為“北京男子地鐵與人對罵:是不是賣早點的?別來北京!”的視頻在網上熱傳,且有多家媒體對這段視頻進行了轉發,引發網友熱議。
視頻中,坐在座位上的“外地人”反覆稱對方是“廢柴”,“真是給北京人丟人”。“北京人”聞聽此言立刻大聲回應:“不愛來就別來北京啊。”“外地人”則稱:“我是來搞建設的,不像你……”隨後,“北京人”説道:“你是不是來賣早點的……不愛聽別來北京……外地人。”隨後,這段視頻中多次出現的“北京人”“外地人”相互爭吵的細節在網上引發熱議。
但很快,有不少網友指出,該視頻存在明顯的擺拍跡象。而在採訪中,一位目擊事件過程的市民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對罵”一事發生在7日下午,兩名男子在地鐵上爭吵得很突然,且兩人在車上“約架”,但在地鐵常營站下車後並未打架,而是和另外幾個人聚在了一起,“看起來關係挺好的樣子”。
1月11日,本報再度對此事進行調查,發現“北京人外地人對罵”視頻中的兩名當事人係演員,且其中一位當事人向朋友承認“對罵”一事係炒作。
昨日,視頻中扮演“北京人”的當事人馬明(化名)主動與北青報記者取得了聯繫。他證實該段對罵視頻並非真實事件,並當面講述了視頻從策劃到拍攝的整個過程。此外,馬明還希望通過北京青年報向在此事中受到感情傷害的人們,進行真誠的道歉。
馬明説他來北京當演員已經6年了,但是一直沒出名。在拍攝這段“地鐵對罵”視頻之前,他也拍過不少帶有粗口的視頻,但是一直沒火。當他發現這段視頻在網路上造成很大影響後,“有點害怕了,想回老家躲躲”。馬明坦言,發“地鐵對罵”視頻是為了讓自己出名。
講述
來京演戲6年沒起色 為出名擺拍視頻
昨日,北青報記者聯繫到視頻中以“北京人”身份與“外地人”對罵的馬明(化名)。馬明介紹稱,自己是山東煙臺人,來北京做演員已有6年。“但演藝事業一直沒有起色,所以想拍點有個性的東西來推廣自己,像偷拍、抓拍出來的那種感覺”。
馬明告訴北青報記者,像“地鐵對罵”這樣爆粗口的視頻,他之前也拍過不少,都上傳在網上,但並未引起關注。當北青報記者詢問其為何要在視頻中突出“北京人”、“外地人”這樣的關鍵詞時,對方回復稱這是他們最初設計的腳本裏面的,但是他並不清楚這會涉及到“地域之間的矛盾”。
馬明告訴北青報記者,7日下午,他和勇紀(化名)以及其他朋友一行四人上了地鐵6號線,計劃是由朋友扮作乘客,“偷拍”他和勇紀在地鐵上的一段爭吵。“在這條傳出來的視頻之前,我們已經拍過一條,但因為我和勇紀對臺詞的時候笑場了,所以就作廢了。”
馬明還稱,網上流傳的這段視頻並不是他的朋友們拍攝的,“應該是當時真的乘客拍的”。而“爭吵”結束後,他和勇紀“約架”,只是因為對完了臺詞,他們想找個藉口離開。“下車之後,我們還圍在一起看了朋友們拍的東西。”
之後,這段視頻在秒拍和微網志上得到多家媒體和網路大V的轉發,引發網友熱議。
對話
“想跟全國網友説聲對不起”
北青報:為什麼想到拍這段視頻?
馬明:我這個人匪氣比較重,畢業之後我也沒接到很多正面的那種角色,我的形象跟現在流行的“小鮮肉”、韓流范兒也不太符合,接到的都是負面角色,所以我就想出一個辦法,用手機自己拍自己,拍自己那種帶匪氣的視頻,包括我自己演戲的時候也拍下來,然後發到網上吸引關注。
北青報:拍攝這段視頻是為了炒作自己嗎?
馬明:不能算是炒作自己,只是想推廣自己,以後可以拿著這些視頻給導演看,然後能夠接戲。
北青報:但你在朋友圈裏承認是“炒作”。
馬明:事情發生後第二天,在網上看到傳的都是我自己的這段視頻,我特別興奮,覺得“我火了”,有老家的朋友發微信問我,我當時想“裝”一下,都是發小什麼的我就隨口一説是“炒作”,但我是個小演員,沒那種炒作的本事。
北青報:那這段視頻是擺拍的?
馬明:是的,是我和朋友策劃的,我們也有腳本、也會對臺詞。
北青報:原來就計劃是一個“北京人”和一個“外地人”對罵?
馬明:拍之前沒想那麼多,當時角色設定很簡單,就是一個北方大漢欺負一個“南方娘炮”,其他的東西都是臨場説的,説一遍一個樣。腳本大體就是:我欺負他,罵他,然後他反抗,我倆就動手,然後看有沒有人來拉,沒人拉我們就下地鐵,有人拉就和了。
北青報:事前沒想到“北京人”、“外地人”比較敏感?
馬明:之前我沒想過。
北青報:那為什麼要提到“賣早點的”?
馬明:“賣早點的”這句就是我當時隨口説出來的。
北青報:那什麼時候你覺得不太對?
馬明:視頻最開始一直在百度首頁頂著,我當時第一反應挺高興,“好多人都看見我”,“我上首頁了”,但是後來一看評論下面都是來罵我的,然後又説這個什麼“外地人”、“歧視”什麼的,然後我一看壞了,這事不對,然後就趕緊不説話了,把電話什麼都關了。
北青報:那對於視頻傳播之後引發的討論,你如何看?
馬明:我覺得挺抱歉的,想給全國網友們、給北京人,包括這些在北京的外地人在內的所有人道個歉,説聲對不起,因為這件事傷害了大家的感情。
北青報:那跟你一起“對罵”的勇紀你認識嗎?
馬明:我不認識勇紀,我一哥們介紹的,他説他有一朋友演“娘炮”演得挺好,見面之後一對臺詞,覺得挺好的,就演了。
北青報:你們的視頻裏多次提到“廢柴”等詞,是為了宣傳某部影視作品或者與一些行銷賬號有合作推廣嗎?
馬明:沒有,這段視頻是我和我朋友一起策劃的,不是給影視作品做宣傳,也沒有和大V合作。
相關
網路推手揭一般網路炒作的“三部曲”
目的或為出名或為做廣告
陳明(化名)是小有名氣的職業網路推手,他也看到了網上那段地鐵對罵的視頻,他對這段被瘋狂轉發的影像評價並不高,“擺拍的痕跡明顯,行銷的效果也不好。”
作為早期拍攝類似網路視頻“推手”中的一員,陳明也很難為自己曾經的作品尋找一個合適的名稱,“偽紀錄片、倣真街拍……怎麼説都可以。”
但無論怎麼稱呼,目的卻是相似的。陳明説,來找他做推廣的無非是兩個目的,一是炒作個人的知名度,二是為了某個産品進行推廣。而之所以選擇以這種“虛構真實事件”的方式,他覺得,無非就是因為相比“硬廣告”,傳播效果更好、花費更低廉。
“如果視頻中的情節被相信是真實的,可能人們會去關注後續的發展、搜索當事人的身份。”陳明説,在這樣的發酵之下,關注度也會持續更久。
而另一個關鍵的因素,便是來自於經濟方面。企業找到陳明策劃、拍攝一條視頻,最高的價格也不過幾萬元,而如果是需求炒作的個人,通常在幾千到萬餘元。還有些人則不會找到陳明這樣的“策劃人”,而是直接由朋友幫忙拍攝。“這比投放一條正式的廣告,要便宜太多了”。
地鐵上拍攝可省場地費
在一段“倣真視頻”的拍攝過程中,陳明不只是簡單的拍攝者,他還經常需要為前來尋求合作的人提出可行的策劃方案。
“那些需要推廣産品的企業,要求通常會高些。”陳明寫出的視頻“劇本”還要交給企業更高層審核,而那些僅僅是為提高自身名聲而來的個人,如果有一個他們可以接受的策劃,往往馬上就能投入拍攝。
之後就是選擇拍攝的地點,這當中也會有經濟因素的考量。對於網路上這段對罵視頻發生在地鐵,陳明同樣深有感觸,“省錢唄,好多視頻都愛在地鐵上拍,也不需要租金。”
在陳明看來,一個合格的“倣真視頻”必須經過三個步驟。首先是通過拍攝讓人們相信事件是真實的,並且在網路上引起廣泛關注、被大肆傳播。
“這需要一個週期,視頻裏的內容和人物被持續關注,甚至被人肉。”但陳明説,在這一過程之後,不管是被人們發現真相,還是拍攝者自我曝光,“總歸會讓人們發現內容並非真實的”。
“但還有最重要的一步,洗白。”陳明説,當真相被人們發現後,拍攝者必須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可能是説這是在拍攝一段影視劇,也可能是説要呼籲人們關注某方面問題。“如果解釋得當,對於個體或産品知名度的提高,或許會效果明顯。”
炒作也需真才實學
最近一次找到陳明的,是一名農民工。“他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只是希望我能炒紅他。”在圈子裏浸淫多年,陳明已見過太多人抱著這樣的目的來找自己。有些人可能已在“娛樂圈”闖蕩過多年,也上過一些節目、接過一些角色,但在收入和名望上卻依舊不能如願。“轉了一圈,他們似乎只相信炒作這種方式”。但陳明自己已輕易不再答應為個人“策劃”類似的視頻,他擔心這會影響自己與企業合作,那也是陳明如今工作的重心。“要老拍那種視頻,企業就不愛找你了。”
這是不少拍攝者、策劃人所需求的發展軌跡,陳明説,除此之外一些則會前往視頻網站擔任編輯工作,用自己的眼光抓取存在傳播價值的視頻。在得知對罵視頻中兩人演員的身份後,陳明其實有些理解他們,“在北京打拼這麼久,想要個機會吧。”但即使沒有如今的軒然大波,他仍不覺得這段視頻能幫到兩人什麼,“關於地域上的爭執或許會引起關注,可之後呢?”
陳明自己也曾幫人策劃過一段在地鐵上的視頻,那是個身手不錯的小夥子,上演英雄救美的一幕。陳明尋思著,視頻要是劇組看到了可能會找小夥子當武術指導。這是一條不變的準則,想用視頻炒紅自己,總要展現出來一些特點或長處。“不然,招來的只有罵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