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揭秘“保健品騙局”:老人怎樣被一步步掏空錢包

  • 發佈時間:2015-12-27 07:23:00  來源:華西都市報  作者:毛玉婷  責任編輯:胡愛善

  《聽信講座 老人一年花10多萬買保健品》、《花20多萬元買保健品 85歲老人成“月光族”》、《79歲大爺7年打卡聽養生講座買1.1萬床上用品激怒老伴》……一個多月來,華西都市報連續推出10余篇關於“保健品騙局”的報道,本報96111熱線先後接到上百個投訴電話,集中在保健品領域。節儉的老人為何掏空錢包購買保健品?商家用了哪些招數?華西都市報以超過一百位上當的老人為樣本,進行數據分析。

  受騙金額

  九成老人花費數萬

  子女們不解,向來連打的都捨不得的老年人,為何會掏光了家底去購買保健品,“成箱成箱地買回來”。

  在華西都市報接到的116個電話投訴當中,打來電話的83%是老年人子女,5%為購買者老伴,僅有2%的老年人是自己發現上當受騙後向本報投訴的。此外,還有10%的熱心讀者打來電話,舉報其附近的“養生講座騙局”,“講座現場又看電視又唱歌,受騙的老年人太可憐了”。

  上當花錢的老人中,90%都花費數萬元,其中4名老人因為買保健品成了“月光族”,並繼續向子女和朋友要錢買保健品。大多數子女都稱,不知道老人到底花了多少,只能大概估算。杜女士的母親一年花了不止10萬元,段女士則估算公公幾年時間“花了大概20萬”。還有一些老人還欠了債,其中數額最高的達7萬元。

  公司賣出的常見産品有保健酒、蜂王漿、鐳射表、高電位。因為缺乏相應的醫學知識,老年人常對賣方宣傳的功效感興趣,賣方宣稱的功能中,以“防紅外線”、“抗輻射”、“解毒”最常見。因為不懂電腦技術,王大爺稱一些重要人物都去過保健品公司,這讓女兒哭笑不得,“以現在的電腦PS技術,這很容易辦到。”此外,李女士告訴記者,老人不知道社會環境已經改變,“別人説什麼,他就信什麼”。

  受騙原因

  渴望健康害怕孤獨

  在受騙老人中,70歲以下的約30%,70歲以上的老人佔70%。他們無一例外都極其渴望健康,這也是老年人受騙的最主要原因。“我的糖尿病治好了,但這種病有很多後遺症”,“父親在2009年做了結腸癌手術,現在每年體檢也正常,但他每次聽完講座,就覺得自己一身病”。

  買保健品另一大原因是孤獨。2015年5月,國家衛計委發佈《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稱,空巢老人佔老年人總數的一半,獨居老人佔老年人總數近10%。老人獨自居住,於是,賣方開始溫情忽悠,提著水果拜訪老人,給老人倒洗腳水。不曾想,那些叫著“爸媽”,下著跪的“可愛小夥”讓他們掏空了家底。75歲的楊大爺是簡陽人,隨子女來成都定居,“沒去聽講座前,幾乎沒有熟人。天天聽講座,生活規律了,也認識了一些朋友。”

  此外,大部分花重金買保健品的老人都很樸實,“心也很寬”。發現被騙,有老人説“有人陪著説説話也好”。一位周大爺還對自己子女説:“辛苦一輩子,老了就想圖個健康。花其他的錢我捨不得,但是想著為身體好,我願意,就算沒效果,試試也無妨。”

  老年人單純善良,都市年輕人奔波忙碌,這樣的家庭組合讓一些保健品銷售商抓住了商機,不斷升級行銷策略,變換招數讓更多的老人上當。

  招數起底

  名醫外殼、誇張行銷

  1打名醫牌:“專家”一看就説有癌

  在保健品銷售商的“誠邀”下,老年人邁進一個個星級酒店、農家樂,仔細聆聽來自“政府領導”、“名醫教授”的“愛心養生講座”。熱線中,所有的受訪者都稱,老人曾參加講座,領悟“健康理念”,幾次之後開始購買保健品。

  會場上,何太婆曾遇上“細胞學專家”,對方稱看看手紋便可知道她有什麼病。“你體內有癌細胞。”她一驚,身上確實有個包,正在觀察是否為良性。信任感油然而生,她花1萬餘元買回一堆藥,幾天后才發現,藥品原來只是增強記憶力的,與癌細胞無關。事後,她想起去會場之前,曾給前來接她的小譚説過自己身上有包。

  2打獎品牌:用小恩小惠吸引參與

  記者了解到,這樣的講座在幾年前便出現了,然而,近年來的“養生”講座顯得越發的“成熟和高效”。

  為鼓勵老年人,賣方製作出勤卡,滿勤的可獎勵小禮品。在購買保健品之前,還會營造出貨少人多的氣氛,往往還要去另一個地點購買産品,“只有38個名額,要跑著去買!”不少老年人都怕錯過了好機會,一時衝動就花錢了。

  一些保健品公司還做起了衍生産品,一位周大爺花了5萬元購買基金,對方稱“保證盈利”。

  3打門檻牌:拒絕年輕人來聽講座

  講座地點總在頭一天晚上才公佈,時間通常定在工作日,不少受訪者認為此舉是為了“避免上班的年輕人進入”。講座設門檻,事先向老年人配發入場證,即便有跟去的子女也被拒之門外。打進熱線的子女中,都稱“沒進到過講座會場”。

  為讓老年人帶夠現金,一家公司提前發出資訊,將在會場上隨機抽取現金編號尾號進行獎勵。

  還有公司用“變相返還”吸引老年人花錢,一家公司讓交9千元,承諾之後會全部退還。結果,退回來的是“一張2000元機票,一個7000元的保健電熱毯”。

  4打實驗牌:瀕死金魚吃了保健品活了

  講座顯得老套,促銷手段正在更新升級。打進的熱線中,80%稱賣方組織聚餐、遊玩。泡著溫泉,品著美食,感性的一天后,“老年人更容易被勸説”。

  飛往外地,賣方不安排遊玩景點,拉著老年人四處購物。“還會做實驗”,方先生稱,一工作人員拿出一隻金魚,稱先喂魚吃了敵敵畏,眼見魚死掉,然後放入保健品,金魚又活了過來。他懷疑,之前給金魚吃的並不是敵敵畏。

  5打訂制牌:流露出興趣就被宣傳轟炸

  熱線中,有4名受訪者來自同一設計院家屬區,小區裏的老年人早年工作體面,退休後也有些積蓄,這是保健品公司“最愛的目標人群”。段女士的公公因為對保健品流露出了興趣,接著就不斷收到外地郵寄來的産品介紹,她請朋友前去郵寄地址查看時,卻發現地址是假的。

  蔣大爺在敬老院時遇到一名老人,給他看《保元丹3萬例服用者調查表》,深信不疑的他買下對方推薦的保健品,後來人卻不見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