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解讀BAT的娛樂經濟佈局 百度深挖巨量流量金礦

  • 發佈時間:2015-10-22 10:1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郭偉瑩

  當我們在討論“屠呦呦的半個客廳與黃曉明的2億婚禮”時,為了物質奢華與精神信仰間爭得面紅耳赤時,實際上,我們不得不承認,中國正進入一個娛樂經濟的時代。過去,電影、明星、影視劇還是一個分眾的話題,但如今,明星、影視等娛樂的身影早就不只是娛樂圈兒裏的事,而是全民參與的一場革命。娛樂經濟已經開啟,這不是一個獨樂的時代,而是一個眾樂的時代。

   娛樂經濟為何這般火爆?

  這幾年,相信很多人,都有明顯的感受。明星、影視等娛樂大行其道,《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蒙面歌王》等綜藝節目,幾乎牽動了中國半數以上的觀眾,電影票房也從過去突破一億元是個難事,發展到現在《捉妖記》、《港囧》、《夏洛特煩惱》動輒都是10億元以上的票房收入。當然,還有像《瑯琊榜》、《花千骨》等這樣的影視劇的大紅大紫。

  除此外,我們也發現,娛樂的一些東西開始滲透各個領域,首先是明星開始涉足投資、網際網路及實體産業,在不少網際網路公司的股東名單裏,經常能看到明星的身影;其次是娛樂經濟不像過去的觀念,認為上不了臺面,甚至成了一些地方經濟轉型的方向,後工業時代的經濟發展要帶點“娛樂”精神。

  當下不僅是一個全民娛樂的時代,企業作為其中的重要角色,也開始用娛樂的思維來經營和行銷,網際網路企業間的競爭和炒作,是不是也很有“娛樂”的范兒。而且,一些企業已經深得要領,比如明星代言司空見慣了,就開始加入企業變身經理人或産品經理,如鄧超出任長虹CHIQ的産品經理,汪峰作為耳機品牌産品經理現身,都是這個路數,歸根結底,在娛樂經濟的時代,任何一家企業都要擁有娛樂的基因,這樣才能跟上潮流,才能與受眾接上頭兒,否則看看那些板著面孔裝嚴肅的日本品牌的下場。

  既然是潮流,我們就不能拒絕,因為泛娛樂會是未來經濟和企業經營中的一個標配,這個概念不是説必須涉足其中,而是提供快樂消費、增強趣味性的意思,要用娛樂的思維和玩法來重構,來借娛樂的“勢能”。比如《港囧》火爆了,依託百度這個平臺,大智慧與徐崢的結合催生了意想不到的化學效果。在常規思維裏,大智慧這樣的嚴肅、專業的品牌跟娛樂不搭邊,但從實際效果看,卻反饋非常好。這些都是反傳統思維的,卻又用數據得到了佐證。

  而且,即使從獨立的娛樂産業來看,娛樂消費也是一國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中國經濟的重頭戲。比如美國有三件寶,一是金融業代表的華爾街;二是矽谷代表的高科技産業;三是好萊塢為核心的娛樂影視産業。

  娛樂生態之戰提前打響

  其實,我們也能看出,娛樂産業之所以能快速興盛,在於國民對娛樂的追逐,從更泛的娛樂範疇看,娛樂的東西更能使人得到精神上的享受,趣味性更強,而趣味性的東西更容易吸引人,並留下印象。但這幾年,行業裏也提出了娛樂經濟的概念,但仍然停留在娛樂産業或企業借勢娛樂炒作的層面,這也讓娛樂本身的價值延伸受到了限制,甚至不按“規矩”出牌,結果成了玩火。

  先來看一組數據,還是拿黃教主與Baby的婚禮來説,作為近期娛樂圈兒的最大熱點,根據百度的搜索數據顯示,當天檢索次數是750萬次。過去10個月時間裏,明星相關檢索量達到了44.37億次,Angelababy高達1.85億次,李易峰排第二,9500萬次。再來看電視劇,《花千骨》作為現象級的産品,搜索高達4億次,《何以笙簫默》是1.35億次;而像《爸爸去哪兒》等綜藝節目是16.26億次,電影是6.77億次,是蘋果6S的4.5倍。

  能看出來,娛樂相關的檢索量這兩年指數級增長,頭牌越來越明顯。這説明什麼?娛樂消費和需求爆髮式增長,因娛樂需求而産生的流量,是網際網路世界裏一座又一座的巨大待挖掘的金礦。但怎麼開發娛樂資源?既讓娛樂産生的商業價值最大化,又能給用戶帶來全生命週期的體驗,也能給企業廣告主參與娛樂,創造最大的空間。

  最近,百度提出了一個娛樂生態的理念,倒是很有探討的空間。百度認為,娛樂要通過技術、大數據、流量優勢,使原本孤立的“獨樂”成為生態中所有人都可以享受的“眾樂”。具體來講就是,娛樂生態包含了IP(包括內容産出、渠道、明星三大主體)、粉絲、品牌主三大類五大主體,IP屬娛樂製造、粉絲是娛樂消費、品牌主則是借勢行銷,環環相扣,組成一張娛樂的生態迴圈網路。

  娛樂生態究竟有什麼價值呢?對品牌主來説,可以參與的形式無非是娛樂節目贊助商、影視劇或節目中所出現的企業代言人,當然還有那些打擦邊球借勢炒作的企業。百度的娛樂生態能提供什麼呢?品牌曝光、精準行銷和代言人預測。在百度這個平臺上,《港囧》的徐崢和大智慧的聯手,就證明了嚴謹與娛樂其實也並不衝突。

  又如,百度與芒果TV的合作,後者著重在內容産出開始的商業化內容運營體系,用大數據來幫助內容産出和傳播,比如像《爸爸去哪兒》這樣的IP,通過網臺聯動,發揮百度娛樂大流量及芒果TV王牌內容優勢,實現從搜索-觀看-線上互動-口碑-線下參與的用戶路徑冠名覆蓋,使品牌行銷收益最大化。同樣,這也是一種生態的玩法。

  這都意味著,未來的生態之戰會越來越突出,是一個從娛樂製造、消費到企業參與的閉環服務。你是不是具備這樣的基因和平臺,決定了你在未來娛樂産業中的話語權的轉換價值。

  BAT圍繞著娛樂爭的是什麼

  實際上,這樣的較量早就在網際網路圈兒裏展開了,先不説樂視、優土、愛奇藝,以及光線傳媒、華納、華錄等娛樂鏈條上的角色,網際網路的三座大山早就圍繞著大娛樂産業開始圈地。阿裏收購文化中國更名為阿裏影業,投資美團,最近還傳出準備以45億美元全面收購優酷馬鈴薯的消息。同樣,百度很早前就一直“圈養”著愛奇藝,糯米佈局電影票,圍繞著娛樂做O2O的佈局。騰訊在視頻領域的義無反顧和微信電影票的重兵投入,皆源於此。

  現在看到的其實僅僅是娛樂的影子或片段。未來,娛樂一定會過渡到娛樂生態的階段,進化出一套完整、成熟的生態體系。

  目前來看,阿裏由於本身是交易平臺的屬性,騰訊立足於社交平臺,百度則背靠大搜索流量的入口,三家出發點不同,造成在娛樂生態上的形成也有很大區別。僅僅在娛樂消費這個環節上,百度能滿足粉絲從感知(搜索熱點)、興趣(主動搜索、興趣增強)、了解(深度了解並獲取資訊)、線上消費(即搜即得)、參與分享、行動(完成購買、流量轉化)的全鏈條覆蓋,對應這一需求,百度有黃金流量入口,圖片、新聞、貼吧、音樂、遊戲、小説等互動陣地,還有糯米、手機百度等高效轉化的工具,這組成了一個娛樂消費的生態閉環。相比,阿裏有微網志,但依然缺大入口,騰訊有微信、QQ入口,卻缺O2O轉化的出口。

  總體看,即使各大巨頭們都已開始圈地娛樂經濟,但中國娛樂經濟才剛剛開始,娛樂經濟的紅利期還沒有完全到來。因此,對網際網路巨頭和借勢娛樂行銷的企業來説,大戲才剛剛上演,將娛樂與商業嫁接在一起,會迸發出更大的能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