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53%受訪者直言部分標榜文藝片的電影只是濫竽充數

  • 發佈時間:2015-09-21 08:57:2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當下,我國一些製作優良的國産文藝片叫好不叫座,導致文藝片成為看不懂、低票房影片的代名詞。日前,電影導演曹保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現在稍微有一點點表達的電影就説是文藝片,有的也許很好看,但也有爛到不知所云的片子也叫文藝片,文藝片成了爛筐子,什麼都往裏邊裝。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0人進行的一項線上調查結果顯示,50.2%的受訪者喜歡看國産文藝片。關於好的國産文藝片叫好不叫座的原因,44.0%的受訪者認為是由於文藝片受眾範圍本身就小,37.3%的受訪者覺得文藝片缺乏與之對應的藝術院線。對於如何支援文藝片的發展,45.0%的受訪者建議培養文藝片觀影群體。

  參與調查的受訪者中,00後佔0.5%,90後佔29.3%,80後佔45.2%,70後佔18.7%,60後佔4.9%,60前人群佔1.6%。

  50.2%受訪者喜歡看國産文藝片

  調查顯示,50.2%的受訪者喜歡看國産文藝片,38.8%的受訪者對國産文藝片喜好程度一般,7.5%的受訪者直言不喜歡看,2.2%的受訪者完全不看,1.3%的受訪者感覺不好説。

  在北京工作多年的項源是好萊塢大片的推崇者,曾經一度完全拒絕看國産片,現在卻對國産文藝片十分感興趣。“大概年紀大了,有些視覺疲勞,反而特別喜歡而且有耐心看國産文藝片,比如王家衛的片子。這在以前,我是根本看不下去的”。

  由於對我國唐朝時期文化的喜愛,不久前,在讀大學的羅靜走進影院觀看了藝術氣質濃重的電影《刺客聶隱娘》。“畫面確實很美,展現了當時的景觀和人物風貌。不過臺詞特別少,不認真一點看還真是理不順敘事邏輯。從頭到尾的長鏡頭也讓人不太適應。但是我感覺自己走進去了”。羅靜認為,一些大師的作品不是來取悅大眾的,大家看片不應該根據片子的熱度來判定,“欣賞文藝片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先從自己喜歡的導演、演員的作品,或者自己喜歡的故事開始,慢慢感受,提高自己的欣賞能力”。

  北京某科技公司工作的曹建科也是文藝片的愛好者,只要有時間,他就會去電影資料館看老文藝片。“我會根據別人的評價、推薦以及電影的口碑來判定一部片子的好壞,因為這些評價來自提前觀影的專業影評人,或是對這方面比較關注、審美能力比較高的人。另外,很多文藝片都是著名演員參演,他們對自身要求比較高,片子品質基本上是有保障的”。

  調查顯示,49.3%的受訪者是因為喜歡的演員走進影院看文藝片,46.4%的受訪者依據網路口碑、評分決定是否觀看,31.1%的受訪者注重電影深刻的內涵,29.6%的受訪者會因為喜歡的導演去觀看某部文藝片,23.3%的受訪者會受影片所獲國際獎項的影響作是否觀看的決定,24.0%的受訪者看重影片個性的表現手法,16.0%的受訪者受宣傳影響。此外,2.1%的受訪者表示只要是國産文藝片,都願意去看。

  支援文藝片發展,45.0%受訪者建議培養文藝片觀影群體

  通過觀看電影《刺客聶隱娘》的觀影經歷,羅靜發現,文藝片“不是想看就能看的”。“才剛上映一週,學校周圍的影院裏《刺客聶隱娘》的排片就很少了,而且時段不好,後來折騰到很遠的影院才看成”。

  好的國産文藝片通常叫好不叫座,原因是什麼?調查中,44.0%的受訪者認為是由於文藝片受眾範圍本身就小,37.3%的受訪者覺得文藝片缺乏與之對應的藝術院線,37.2%的受訪者認為觀眾欣賞水準不夠,35.1%的受訪者覺得有的文藝片宣傳力度不夠,29.7%的受訪者認為文藝片創作者姿態太高,27.0%的受訪者覺得我國電影市場還不成熟。

  曹建科認為,未必所有人看電影都是出於對電影的熱愛,有的只是為了看熱鬧,所以爆米花性質的商業電影更符合大眾口味,文藝片只是在電影愛好者中更被關注,而且好的文藝片對大家的審美要求也比較高,確實更為小眾。

  中央戲劇學院電影電視係副教授顧崢告訴記者,文藝片在全世界一般都不是以賺錢為目的的,賺錢是比較特例的情況。“一般來説,國外文藝片都靠政府資助,比如法國,會專門拿出來一部分錢拍文藝片,但我們國家這種情況相對較少。”顧崢認為,文藝片是否掙錢並不是那麼重要,因為它是藝術品,這就值了。

  “對於投資方來説,投資100個文藝片,可能99個都是賠錢的。商業電影也是這樣,10個片子7賠2平1賺,這就夠了。不可能每個電影都掙錢,而且文藝片的投資本身就不高。”顧崢表示,過十年、二十年之後,文藝片還是可以拿出來看的,但現在最賣座的片子,到時候可能很多就沒法看了。

  除了叫好不叫座,國産文藝片還存在哪些問題?調查中,53.1%的受訪者直言部分標榜文藝片的電影只是濫竽充數,45.8%的受訪者覺得一些影片本身沒有達到藝術要求,43.6%的受訪者認為其看不懂、不知所云,29.9%的受訪者認為國産文藝片無病呻吟,24.5%的受訪者認為文藝片發展空間小,11.7%的受訪者認為國家對文藝片審查較為嚴格。

  “對文藝片,我是懷著朝聖的心態去看的,因為這中間有創作者的情懷。”項源向記者講述他的觀影感受説,如果電影精彩,即使看不懂也能感受到。“但有的導演真的很敷衍,故事都講不明白,只會用些誇張的手法故弄玄虛”。

  “現在即使是拍文藝片,有的導演也越來越重視票房,所以會做一些妥協,這就影響了影片的品質。”曹建科認為,現在我國電影市場越來越好,很多人都有機會拍電影,但是拍的品質參差不齊。部分導演缺少專業素養,只是跟著自己的感覺走,很多東西不能更好地表達出來,電影也就缺點味道,有的甚至四不像。

  顧崢指出,大部分人看不懂文藝片很正常,但是它對整個産業是有幫助的。“投資大的片子老闆一般肯定願意投給有經驗的人,因為有經驗的創作人員往往會有固定模式,但是他們也很少産生新東西。藝術片投資小就願意用新人。而電影這個産業最重要的就是人。這是一個概率遊戲,投資越多,越有可能發現有才華的人,即使有一兩個,對整個産業都是有幫助的”。

  “從美學上來説,藝術片對主流電影是有影響的。拿一個比較老的例子來説,徐克的《新龍門客棧》,影像風格肯定是受到《黃土地》的影響,但是《黃土地》是根本不賣錢的。還有對小人物的關注,電影題材、手法上的開拓等,都是文藝片對整個行業的作用。”顧崢説。

  曹建科認為,商業片裏,都是大場面,視覺上比較刺激,看完之後過段時間就忘了,而好的文藝片會讓人有一定的思考,給人印象深刻,能讓人記住的東西更多。他認為,國家可以出臺相應的政策來加長放映期,這對觀眾欣賞能力的提高會有很大的改善。

  調查顯示,對於如何支援文藝片的發展,45.0%的受訪者建議培養文藝片觀影群體,41.6%的受訪者建議發掘影片的商業元素,38.4%的受訪者建議加大宣傳行銷的力度,34.6%的受訪者建議開辦更多的藝術院線,34.4%的受訪者建議加長文藝片的放映期,18.5%的受訪者建議給予文藝片專項資金支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