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揭開老電影修復的神秘面紗

  • 發佈時間:2015-08-05 08:31:03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全新修復版的電影《神女》,無論是在去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上,還是在中國電影資料館的放映,都獲得了廣泛好評。阮玲玉在大銀幕上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讓我們重新體驗上世紀30年代老上海的獨特韻味。您可曾想過,是誰,讓老電影重新走上銀幕,為觀眾一次又一次獻上文化盛宴?它就是從事老電影修復的工作人員們。

  走進中國電影資料館技術部,不見豪華的辦公設施,甚至桌面有些淩亂。只見技術部主任室門口貼著一張便條:“我在12層機房。”中國電影資料館事業發展部副主任黎濤告訴記者,最近大家正在加班加點修復抗戰老影片。

  有多少老電影要修復?

  3萬多部,拷貝素材超過60萬本

  據介紹,自2007年起,中國電影資料館的“電影檔案影片數字化修護工程”全面展開,在中國內地率先開始了發現、收集、拯救、保存中國膠片電影的工作。中國電影資料館事業發展部副主任黎濤介紹,館內保存有自1922年以來的3萬多部中國電影,拷貝素材超過60萬本。這些膠片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了老化、霉變、收縮、開裂、粘連、污染、脫色和丟幀等諸多問題。

  談及老電影修復順序的安排,黎濤説:“這是由其在電影史上的價值和其損壞程度兩種因素決定的。針對電影的修復順序,我們有影片評審委員會專門進行鑒定。”此外,也有受基金會之托進行修復的影片。

  具體的工作進度,大約每年精緻修復影片150部,普通修復300部左右。目前,他們已經完成了近7000部電影的數字化修復和300多部精緻修復。這其中就包括中國現存最早的故事片《勞工之愛情》,也有《梁山伯與祝英臺》《一江春水向東流》《小兵張嘎》《雞毛信》等名作。

  據悉,除了中國電影資料館外,中央新影集團、各電影製片廠也已開展起類似的修復工作,但“剩餘修復工作依然任重而道遠”。

  修復老電影的錢哪兒來?

  政府每年撥款3500萬元

  目前,中國電影資料館的電影修復資金主要來自政府每年3500萬元人民幣的財政撥款。2014年12月,“中國老電影修復基金”啟動,吸收社會資本,首批社會捐資修復的電影,就包括《林海雪原》《漁光曲》《永不消逝的電波》《駱駝祥子》和《小兵張嘎》等5部——小馬奔騰影業有限公司捐資修復《小兵張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選擇了《永不消逝的電波》。此外,部分資金來自電影愛好者。

  “按照國際上的通行做法,老電影修復大多由製片公司或民間資本提供財政支援,因為這是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黎濤説,“因此,中國老電影的長久生存仍需要集合社會力量,例如通過票房收入,産生更多價值,從而吸納長久資金。”與此同時,黎濤也坦言資金方面仍然存在缺口,他呼籲全社會關注老電影,以便能有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到老電影修復事業中。

  修復好的老電影哪去?

  少數參展,多數數字化永久保存

  修復過的老電影,有的會在小西天電影院安排播放,票價低廉,一般10元~20元不等,上座率極高,幾乎場場爆滿。黎濤表示,普通民眾對老電影及老電影修復工作的認可,也是工作人員們堅守戰線、勤懇工作的不竭動力。

  此外,有的曾被帶到海外電影節參展,有的則在鄉鎮和農村定期放映。但多數還是在中國電影資料館以數據流磁帶為載體進行永久保存,避免日後再次受損。

  黎濤介紹,儘管存在困難,但就目前來看,老電影修復工作人員趨於年輕化,人才隊伍相對穩定。談及老電影修復的意義,黎濤堅定地説:“傳承。老電影是民族的文化瑰寶,我們必須繼承和發揚。現在有很多修復過的影片拿出來公映,比如抗日的紀錄片,具有還原歷史真相的作用。”

  記者了解到,一部老電影的修復,要經過影片素材整理、清潔、膠轉數、畫面修復、畫面調色、修復、聲畫合成、修復品質鑒定等一系列過程,其繁雜程度和工作量不亞於一部新電影的産生。這使得年輕的技術人員們一天工作下來都會頭暈眼花,中國電影資料館技術部工程師王崢就是其中一員。

  王崢當年學的是電腦專業,機緣巧合下選擇了這份工作,已是做“電影修復師”的第8個年頭。影片修復非常枯燥,他必須一幀一幀修復,一遍一遍來回反覆看,觀察上面的斑點劃痕是否去除。據介紹,一位熟練的技術人員一天最多完成200幀的畫面修復,而一部90分鐘的影片大約有13萬幀畫面,需要一個團隊花費半年的時間。

  “老影片就是‘活的文物’,搶救行動迫在眉睫。”王崢説,“若不抓緊時間,部分存世多年的老影片將就此消失,留下難以彌補的遺憾。”目前老電影修復依然缺乏人力物力財力支援,王崢希望老電影也能在影院上映,被大眾認知喜愛,這是對一線工作者的肯定和鼓勵,也是對經典的尊重和傳承。 (據《北京青年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