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追蹤“暑假乞丐”:多是農民因無力償還債務走捷徑

  • 發佈時間:2015-08-13 07:56:25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暑期以來,北京地鐵突然出現眾多“候鳥式”乞丐,行乞時間固定為暑假期間,7月來京,9月前離京,通常為外地年輕女性和孩子行乞。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這些“暑假乞丐”多數來自甘肅岷縣,基本都是父母帶著正在上學的孩子乞討,孩子開學前即返回老家。昨日本報對此現象進行了報道。

  近日,北青報記者赴甘肅岷縣,在小寨、大寨、白塔村等多個村莊走訪,沒有一技之長、掙錢門路匱乏,外出乞討依然是生活在這裡的一部分人的無奈之舉。北青報記者在這裡,遇到了結束北京乞討生活回鄉的王霞(化名)。

  蓋新房欠下十幾萬債

  在北京乞討了30多天后,眼看孩子就要開學了,來自甘肅岷縣小山村的王霞(化名)帶著孩子們回了老家。

  這30多天的乞討生活,讓王霞感覺有點不划算,去掉來回路費,她並沒有要到多少錢,“沒想到現在乞討也這麼費勁,乞討的人太多了,全國各地都有,城裏的人不願意給,這一趟我就要了不到1000塊錢。”

  王霞盤算著,等冬天到了,孩子們放寒假了,再帶著兒女去北京碰碰運氣。

  王霞的家在山上,到了村口還要再走大概5里多山路才能到她家。房子是一座嶄新的兩層小樓,這樣的小樓,這個村子裏還有很多,“都是地震後新蓋的。”一位村民説。

  見到王霞的時候,她正一個人在房子裏全神貫注地打掃衛生。房間不大,擺設也簡單,兩張沙發,幾把椅子,一個小組合櫃,家裏唯一的家用電器是一台彩電。她拿著一塊抹布,慢慢地將所有傢具擦拭一遍,然後才坐下來。沒多久,看到外面吹進來灰塵,她又趕緊起身拿起笤帚打掃乾淨,又重新坐下。

  2013年7月,甘肅定西市岷縣、漳縣交界發生地震,地震損壞當地房屋7萬多間。王霞家原來的房子也在地震中受損嚴重,沒法再住,只能重新蓋。地震之後的重建工作中,當地政府跟他們説只要翻蓋的房子是兩層的,就提供4萬元補助。

  看到有4萬塊錢,王霞一家便咬牙借錢蓋起了一座兩層的小樓,“當時蓋這個房子總共花了12萬多,政府先給了3萬,還有1萬要等到房子徹底蓋好了才給,我們從別人那裏借了不到10萬塊錢,利息3分多。”王霞算著賬,雖然當時覺得利息有點高,想著全家一起努力掙錢,相信肯定能還上。

  但等房子蓋好之後,丈夫卻突然因病去世。為了給丈夫治病,萬般無奈之下,家人又借了一些錢。王霞反覆計算著,算上給丈夫治病的錢,家裏總共欠下了十三四萬的債務。

  王霞説,如果不是兩年前那場地震,她的生活可能就不會像現在這樣難,至少不會選擇去蓋新房,也不會因此去借這麼多錢,“這種事一點辦法也沒有,誰知道什麼時候會地震呢。這裡不少人也跟我們家情況差不多,因為蓋房子欠了錢,日子不好過。”

  王霞的話得到村民的印證,村民們説地震對村子影響特別大,很多房子都受損了,他們都想得到政府提供的4萬,所以不少人都借錢蓋房。

  這筆十幾萬的債務讓王霞寢食難安。她説只要一想到欠了這麼多錢,每天晚上就愁得睡不著覺,翻來覆去地想怎麼才能儘快把這筆錢還上,每天早上一睜開眼,想的也是欠那麼多錢要什麼時候才能還完。説起欠錢的事,王霞總會不由自主地苦笑:“我是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日子實在太難了。”

  寒暑假她會帶著倆孩子外地乞討

  從北京回到老家之後,王霞並沒有閒下來。每天早上她早早地起來,收拾家務,給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做飯,之後去自家的地裏去幹農活,“每天都特別忙,感覺有很多事情要做,一件都不能落下。”

  王霞有兩個孩子,14歲的女兒柳英(化名)現在已經不上學了,兒子還在上小學。回到家之後,除了幹農活,王霞的心思全部放在了照顧兩個孩子身上。她説今年放寒暑假的時候,她會帶著兩個孩子去外地乞討,“平時孩子要上學,這次回來就是因為孩子快要開學了,得回來準備一下。”

  正在説話間,柳英從外面回來,看到有陌生人,變得有些害羞,小心翼翼地坐到沙發上,一動不動地聽著媽媽講話。聽媽媽提到“上學”的話題,她低下了頭,“我想要去上學,我喜歡筆和連環畫。”

  對女兒的退學,王霞説她一直非常愧疚,她一直嘟囔著:“沒有辦法。”她總是在算賬,女兒的學業也是一筆賬:要到鎮上讀初中的話,每年教材費、住宿費、飯錢這些全加起來大概需要4000塊錢。再加上兒子還要上學,算來算去也拿不出這麼多錢來。

  丈夫沒了,家裏能掙錢的頂梁柱也沒了。公婆都是地道的莊稼人,除了種地家裏沒有別的收入。

  “去外地乞討我也知道丟人,可我沒辦法啊,不乞討我也沒有別的掙錢門路。我文化水準不高,也沒學過什麼手藝,出去打工很難找到一份能掙錢的工作,還要照看孩子,只能幹這個了。”

  王霞説等到兩個孩子再大一點,就不會再去乞討了,她想出去打工。如果女兒到時候不上學,就帶著女兒一起去,“能站著掙錢誰願意跪著呢?”

  跟王霞同村的王強(化名)也在北京乞討,這兩天剛剛回家。他家的房子也是一座兩層的嶄新小樓,房裏王剛的兩個孩子正在床上玩耍,“爸爸跟媽媽大清早就去縣裏了,我們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能回來。”村民們説,王強的妻子心臟不好,幹不了重活,王強既要忙著掙錢,又要照顧妻子和孩子,“一個大男人拉下臉去討要挺不容易的。”

  當歸行情不好躲債外出乞討

  每當説到錢這個話題,王霞總會長嘆一聲。蓋房欠下的債,孩子的學費、每月要還的利息、全家人的吃喝,全都是錢,她對未來樂觀不起來。

  岷縣在甘肅是非常有名氣的藥材種植縣,岷縣縣城裏就有一座“中國當歸城”,每天早上,當歸城內人頭攢動,各個鄉鎮的藥農大多來此交易。受歷史影響,岷縣全縣各個村莊的農民幾乎家家都會種當歸、黃芪、黨參等中藥材,村民們説,岷縣種植藥材“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

  跟其他農民一樣,王霞家也種了一點藥材,是一家主要的經濟來源。但這並沒有給王霞家帶來更多的收入,她家的地很少。整個岷縣人多地少,“每個人平均下來也就六七分地”。

  除了種植的數量少,當歸的價格不穩也讓王霞發愁。

  王霞又開始算賬,往年行情好的時候,一斤當歸能賣到三四十元,算上家人打工掙的錢,除去還貸款還能湊合生活。今年行情不好,看到種當歸能掙錢,很多地方都爭著種,“今年每斤當歸才能賣到十多塊錢”,她算了一下,即使她把今年的當歸全賣了,去掉各種成本最後手裏最多剩4000多元錢,“這點錢要用來還貸款,家裏人吃牲口嚼的,就什麼都剩不下了。”

  這次剛回家,債主便催到府來,王霞説,最後是看到自己生病了,債主才走,“去北京乞討也想躲躲債,不然他們總逼我還錢。”

  村民説,因為藥材更值錢,岷縣當地人已經很少種糧食了,有地的都爭著種上當歸等中藥。回家之後,王霞有空就下地幹活,幹活的時候也沒耽誤算賬:“等秋天的時候收了當歸去賣了,然後買糧食、還貸款,還要把平時生病吃藥花的錢給人家結了。”

  在地裏“伺候”藥材的王霞説自己有點迷茫,“現在孩子太小,我種地、乞討,有沒有別的門路?這日子只能這麼過嗎?”

  幾名村民在路口乘涼閒聊,他們説以前這個時候,他們都在外地打工,內蒙古、新疆都去,打工掙來的錢對家裏很重要。這兩年工不好打了,在外面掙不到錢,只能先回到家裏待著,平時打理一下地裏的藥材,“等今年的當歸收了我們再出去,看看能不能找點活幹。”

  對於村子裏到底有多少人跟她一樣選擇外出乞討,王霞的回答是:不多。

  延展

  甘肅岷縣組織鄉村幹部對外出乞討者進行勸返

  岷縣隸屬甘肅定西市,位於甘肅省南部,2014年岷縣是全國521個國家級貧困縣之一。根據人民網的報道,去年,岷縣全縣28個貧困村實現整體脫貧,減少貧困人口3.49萬人。

  近些年來,根據各地媒體的報道,在全國多個城市都出現了“職業乞丐”,根據當地部門的統計,他們多來自岷縣。在由媒體拼接的圖景裏,這些乞丐夏天去北方、冬天去南方,在北京、青島、南京等東部城市遷徙乞討。

  目前岷縣到底有多少人在外地乞討,北青報記者還得不出精確數據。但根據媒體報道,2007年,每年被從全國各地送到天水的岷縣籍乞討者約500人,不少乞討者被送到家中,經常會再去乞討或者離家流浪。此前當地政府已多次對外出乞討人員進行勸返。

  近日,隨著媒體再次報道北京地鐵乞丐多為甘肅岷縣,這個問題再次引起當地政府的重視。據媒體報道,目前岷縣縣委、縣政府正在組織鄉村幹部和其親戚朋友積極聯繫,對外出乞討人員進行勸返。

  在岷縣下轄的村子中,小寨村一度被稱為“中國第一乞丐村”。藥材行情的不確定,使得村民只能“看天吃飯”,因地震後翻蓋新房不少村民又欠下債務,為了保證正常的生活,村裏人不得不選擇外出務工掙錢。但在一些沿途村子村民的眼中,小寨村現在卻是一個“富裕村”。

  進入小寨村,可以看到這個村子並不大,從河邊的平地彎彎曲曲地向上延伸,有三四公里長。村子中有一條主幹道,路兩邊多是新蓋的兩層小樓,小商店、集市、飯店、藥店等一應俱全,沿著主幹道一直向上,路兩邊的半山腰上零星地分佈著一些破舊的小平房。“樓全是地震後蓋起來的,村子裏大概有不到300戶人家,大部分姓方和李。”村民説。

  對於村子裏現在還有多少人像以前那樣外出乞討,村民們似乎並不願意去談論這個話題,因為他們覺得“討要很丟人”。

  村民劉偉(化名)説,跟以前相比,現在生活確實好了很多。現在村子裏的男人不少都去新疆和內蒙古打工,“幹什麼的都有”。現在仍然有一些女人會在夏天的時候去外地討要,“討要的人很少了,現在不好要,比如我要是在外地碰見你管你要你給嗎?”

  對於被外界稱為“乞丐村”,劉偉説他覺得很不公平,他認為村裏人總共不到300多戶,根本就沒有那麼多人外出乞討,“很多都是別的村子的人冒充我們這裡,他們覺得反正我們村被叫乞丐村了,只要有人問就説是我們村的。”北青報記者曾經在北京遇到過一名姓何的乞討者,她説自己是小寨村的,但北青報記者在小寨村向多名村民詢問,但村民稱這人絕對不是小寨村的,“村裏就沒有姓何的”。

  村民們説,他們也知道在附近村子人眼裏,他們現在是“富裕村”,“但那只是表面上的,他們只看到我們村蓋起了新樓,沒看到蓋這個樓把我們的錢都掏空了。”據村民們介紹,蓋上新樓政府能補貼4萬,不少村民為了蓋樓都到處借錢,“樓蓋上了,欠了一身債”。

  在村民方旺(化名)的家中,他説自己的親戚就在北京乞討,“趁著暑假帶著孩子去的”,男人留在家中打工。對於外出乞討,他説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蓋樓欠下了錢,孩子要上學,都要花錢。為了掙錢,男人女人都要外出打工。方旺等他家孫女上初中了,他老伴也要外出乞討,“年紀大了不乞討能幹什麼?”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