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京津冀生活圈促成北漂回家潮 不再過候鳥雙城生活

  • 發佈時間:2015-07-29 07:06:03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劉旭  責任編輯:胡愛善

京津冀生活圈促成北漂回家潮不再過候鳥雙城生活

  秦皇島開發區如今已成為對接京津冀一體化的重要平臺,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北漂回鄉 攝影/本報記者 魏彤

  不再過“候鳥”雙城生活 重拾家的感覺

  京津冀生活圈促成“北漂”回家潮

  京津冀,像一盤大棋局,有多少散落的“棋子”,正在組成錯落有致的大盤;京津冀,更像一副骨架,每一個節點,正在支撐起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群;京津冀協同發展,從沒有像今天這樣,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密切相連。日前本報派出多路記者行走“京津冀”,從一個個普通人的生活變化和故事中,為這種“協同發展”尋找最生動的注腳。

  隨著京津冀三地間道路交通的建設,以北京為核心的“一小時生活圈”正逐漸形成。作為宜居海濱城市,秦皇島對於自身在一小時生活圈的定位也逐漸明晰起來。年輕的北漂族們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了未來的故鄉,欲在這片熱土找到事業的新起點,秦皇島也以擁抱的姿態迎接遊子回家。這群背井離鄉的年輕人,不再想過“候鳥”一樣的雙城生活,他們要重拾起家的感覺。

  秦皇島迎來另類“北漂”購房熱潮

  上週末清晨八點不到,搜房網秦皇島分公司的小劉便早早地來到公司,他準備迎接從北京過來的看房團。已在房産圈裏浸潤多年的小劉告訴記者,相比從前成群結隊的京城購房大媽團,而今客戶群裏已經悄悄起了變化,年輕的“北漂”新面孔逐漸多了起來,他們不為旅遊休閒地産而來,而是來尋找安家之所。“原先在京中老年人是買房的主力軍,他們看的樓主要是季節性的養老和旅遊休閒,前些年秦皇島的旅遊地産比較火,買家以北京和東北人居多。”

  小劉説,因秦皇島旅遊受季節限制,之前大多海邊的海景房都是外地人買,在旅遊淡季多是閒置,海邊一排排的高樓無人居住,甚至冬天有些樓因住戶稀少沒有供暖。大約從今年年初開始,北京過來的年輕人漸漸多了起來,他們中有很多北漂多年的本地人,“看房團裏,有一半都是年輕人,他們要麼是想自己住,要麼是回老家為父母買房。這情況和前幾年大不一樣,京津冀一體化了,很多人開始考慮著回家做事,在家也有了新的發展機會。”

  回鄉安居看好家裏的發展前景

  小劉這一次為看房團安排的樓盤,主要集中在位於秦皇島西邊的開發區和海港區,他在沙盤前介紹開發區的某商業住宅,“這一地區的樓盤賣得是最好的。”從6月到7月,小劉和同事們一起舉辦了3場看房團活動。每場都有100多人從北京過來。“看房子以年輕的北漂為主,要麼是秦皇島的‘土著’,想家人團聚,要麼北漂很久的外地人來這裡定居。他們最青睞剛需戶型,80-110平方米,價位在5000元左右。開發區和海港這邊環境和規劃都很好,將來市政府也要搬到開發區,潛力巨大。”

  看團房裏的小蘇就是小劉形容的秦皇島“土著”,自大學畢業後,學電腦的他一直留在北京工作,已有5個年頭了。“在北京買房子希望太渺茫,這麼多年也一直沒有歸屬感。”

  小蘇一直關注著京津冀一體化的消息,希望能給家鄉帶來更多的發展。雖然目前工作重心在北京,他肯定自己還得回秦皇島照顧父母,“雖然家裏的機會和薪酬都比北京少些,但只要一有合適的工作機會就回來,誰想在外邊漂著啊。”看了一圈房子後,他跟小劉簽下了意向書。這是小劉本週接待的數十位“北漂”客戶中的一位。

  等來時機回第二故鄉創業

  80後的小魏是四川人,之前他和一群小夥伴在北京開了一家廣告公司。北漂十年間,他娶了個秦皇島的姑娘,後來兩人把家安在了秦皇島,婚後一直兩地分居。一個在京,一個在秦,只有週末和節假日夫妻才能團聚。“我曾經跑了一段時間通勤,每天都坐火車回家。日子長了,經濟和身體都有些吃不消,兩城來回奔波的生活太累。”近一兩年,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裏,年輕人紛紛投身“網際網路+”創業,小魏在這時卻急流勇退,選擇來到妻子的家鄉繼續創業。

  “北京租金和人力成本太高了,廣告業也趨於飽和,再加上孩子的教育,這都是問題,現在終於等來了時機。”小魏告訴記者,“既然北京留不住,那就回家跟老婆商量,想做K12的教育培訓,打算把北上廣的一些先進課程體系和理念帶到秦皇島來。”最近,他註冊的公司正式入駐到秦皇島開發區新建的創業孵化園,聘請的新員工都是清一色的本地人,“他們非常珍惜工作機會,肯幹負責,完全出乎我當初的預想。”

  雖然在這裡不像在北京那麼熱鬧,但小魏卻很滿意。地理位置優越,離北京近,交通方便,又是海濱城市,氣候好,最關鍵的是創業優厚條件。“我的公司在開發區的孵化園,政府為我們開了政策綠燈。在創業企業的註冊等各方面都有優惠,我公司辦公樓都是免費的。”

  北漂不再像候鳥一樣過雙城生活

  作為首都功能外溢“三大承接平臺”之一,秦皇島開發區一直著力在打造“北京科研院所轉移基地”以及“高新技術産業孵化和成果轉化基地”。去年5月11日,北京中關村秦皇島分園在開發區數谷大廈正式掛牌,今年年初又添了一個創業孵化園。“開發區把近3萬平方米的科技標準廠房12號,免費提供給孵化園使用,併為早期項目和初創企業提供開放辦公、早期投資、産業鏈孵化等服務。符合條件的入孵企業能享受6到24個月的免租期。”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呂愛國説。

  走進小魏的公司,每人平均面積超過8平方米的寬敞工位,時尚明亮的複式開間辦公室,顯得格外敞亮。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像小魏一樣回秦皇島,並非個例,據創業孵化園區的工作人員介紹,從北京過來的企業目前落戶的就已有10多家,這其中既有回鄉北漂的創業公司,也有北京總部外建的分支企業。“我現在的公司離家車程就15分鐘,而且路上不堵車。這要在過去想都不敢想。”小魏感嘆道,如今,他再也不用過雙城生活,“先安居,後樂業。這句話終於我懂了!”

  記憶體

  京秦公積金可互貸

  北青報記者另從秦皇島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信貸科了解到,2014年,國家三部門要求各地放鬆公積金異地貸款,秦皇島從今年起開始執行。

  根據規定,秦皇島戶籍的人員在秦皇島買房,可以使用外地的住房公積金進行貸款。其實,在國家這項政策出臺之前,這裡已在2009年與北京簽署過公積金異地互貸協議,在北京工作的秦皇島戶籍人員在秦皇島買房可以使用北京的住房公積金。“和北京的這份公積金互貸協議出臺,可以説是走在了全國的前面,這和秦皇島與北京特殊的地緣關係不無關係,也是京津冀一體化的一部分吧。”信貸科科長黃景弟説。

  截至今年2月,使用北京住房公積金在秦皇島市貸款購房的大約有470筆,金額約為1.2億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