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股市暴跌居民財富縮水6.8萬億元

  • 發佈時間:2015-07-22 09:32:10  來源:福州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上證指數自6月底連續暴跌4周,在7月“救市行動”中才止跌。

  由於杠桿資金引起的爆倉連鎖反應,此次下跌幅度之大、速度之快、覆蓋之廣,讓投資者措手不及。A股哀鴻遍野。

  而在多名機構人士看來,此次損失最慘重的為“中産階級”,收益修復速度亦最緩慢。

  中金公司分析師易峘經測算後認為居民資産負債表在此輪暴跌中受損有限;可能對GDP增速造成0.1個百分點左右的負面影響。

  那麼當下是否有更好的投資品種。多名機構人士表示,新的投資方向尚未顯現,仍然在等待股市行情“好轉”。投資者財富蒸發6.8萬億元6月12日,上證指數衝至5178.19點;誰也不曾料到,A股次日起隨即一瀉千里。短短4周時間,7月9日,上證指數探底3373點。

  隨著爆倉事件頻頻發生,市場陷入恐慌。無論是剛入場的“小鮮肉”,還是身經百戰的老股民,財富瞬間灰飛煙滅。

  對於此輪股市下跌對經濟潛在影響,中金公司分析師易峘表示居民整體資産負債表在此次股市調整中受損有限,但收入分配可能有所惡化。

  其統計,截至7月14日,中國家庭持有的股權賬面財富縮水了6.8萬億元至16.5萬億元。中國家庭持有53萬億元的銀行存款以及40萬億元的非股權流動資産,為股權財富的縮水提供了緩衝。此外,相比房地産資産,中國家庭持有的股權資産規模較小。

  易峘表示,由於財富效應的傳導通常需要四五個季度才能完成,過去四五個星期股市的短暫築頂和急速調整所帶來的負財富效應很可能是有限的。

  根據中金公司統計,今年二季度中國家庭持有的股權財富平均約為19萬億元。假設從現在開始市場環境維持相對穩定,中國家庭持有的季度平均股權財富可能縮水16萬億~16.5萬億元。假設財富效應對消費的傳導比率為2%~ 3%,近期股市下跌可能對GDP增速造成0.1個百分點左右的負面影響。但與去年2季度相比,家庭總的股權財富仍然增加了約9萬億元,由此産生的正財富效應相當於GDP的0.3%~0.4%。

  中産階層最受傷

  具體到群體來看,股市暴跌對中産階級“殺傷力”較大。

  根據中登公司公開資料顯示,與5月相比較,6月持有A股市值在50萬以上的投資者數量銳減24萬人。

  持有市值在100萬元~500萬元區間內的投資者,減少數量最多,一個月減少12.75萬人;其次為50萬元~100萬元市值區間,投資者減少了8.55萬。此外,500萬元~1000萬元、1000萬元~1億元、1億元以上市值分別減少了1.74萬、1.13萬、406人。

  “股市對中産階層的影響會比較大。他們有數百萬資産在股票裏面,有的是加了杠桿而損失慘重,有的純粹是因為大盤下行導致股票縮水,心態肯定受到衝擊。”深圳一名私募老總告訴記者。

  “對於股票資産比較大、且在收入佔比較高的投資者而言,是比較艱難的。例如你在股票裏虧了500萬元,但年薪才掙了50萬元,這要十年才能回本,代價很高。”上述深圳私募老總解釋。

  其談道,目前因為股票下跌而導致家庭資産大量損失的例子比比皆是。“前段時間行情很好,很多投資者拿出家庭資産50%投入到股票,只要是流動的資金都會投進去。我有朋友投了數億元在股票裏,剩餘流動資金幾百萬元,最後結果很慘;也有的朋友積累了很多年,資産做到1000萬元,隨著年齡漸大,辭職不幹專炒股,股市暴跌後,資産瞬間蒸發。像這類的故事太多了。”

  在其看來,股市暴跌對工薪階層而言,影響有限。

  上海一名年薪在10萬元以上的工薪階層人士,其股票總市值原來為50萬元,股災發生後,持有股票總市值折半。

  “我的投資方向一般在3大類,股票、基金、銀行理財。年初的時候我把銀行理財産品的錢全部取出來,都買股票了。現在股票虧損30%,總資産整體虧損20%。”該工薪人士告訴記者。據其介紹,目前離“回本”還有20%距離。

  “股市暴跌對工薪階層來説肯定有影響,但只是短期有影響,他們的收益修復速度比較快。例如年薪10萬的人,投了10萬進股票,他即使全部虧完,也只需要1年時間。”上述私募老總表示。

  新的投資機會未現

  股市暴跌下,居民財富是否會做重新分配;多名機構人士表示新的投資品種尚未出現,更多的是繼續觀望股市走向。

  “我太太后來為了監督我炒股,把股票資産劃去50%到銀行理財,雖然利息不高,但保本。”上述上海工薪階層人士表示。

  根據銀率網數據統計,截至7月19日,涌現出許多收益率超過6%的理財産品。招商銀行與廣發銀行推出多款年化收益率超過10%的理財産品,如招商銀行的“焦點聯動系列之股票指數表現聯動非保本理財計劃”收益率為13.93%、廣發銀行的“廣銀創富A款2015年第63期人民幣理財計劃”收益率12%。

  廣州一名券商人士向記者介紹,自從6月底,市場有投資者轉向“現貨投資”。現貨投資除了具備T+0交易,買漲買跌雙向交易機制以外,還有高倍杠桿比例。

  據該券商人士介紹,以石油現貨為例,投資門檻低,杠桿比例有10倍、20倍、50倍、100倍的規格。

  上海一名私募人士亦在股災期間選擇現貨投資。“倉位降低後,沒有東西可投,就去做黃金、白銀現貨了。”

  而據了解,該私募人士亦投資PE産品,標的為一級市場與一級半市場,例如新三板掛牌、並購重組等,這類産品門檻100萬元,收益率有50%~60%,但是投資期限較長。

  作為投資的一種——樓市,相較過去吸引力驟減。廣州一名地産分析師表示,樓市是長期配置的。但目前來看,股市與樓市從原本負相關轉變為正相關。“投資者股市都虧錢了,就沒有錢再投向樓市了。”

  中金公司分析師易峘認為,由於現金存款仍佔中國家庭總流動資産的50%左右,且中國家庭的金融負債仍處於較低的水準,僅為15萬億元。上述私募老總認為,“短期內大家會比較謹慎,新的投資方向沒有出現,銀行高息也逐漸被壓下來了,投資的機會不是很多,有一部分投資者選擇把資産外移到海外,例如海外置業或實體基金,國內的更多可能還是等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