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北京"西城大媽"提供破案線索有功 警方獎勵達56萬

  • 發佈時間:2015-07-13 09:39:13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池海波  責任編輯:張明江

  原標題:西城大媽今年發現72條涉恐資訊

  大媽在西城群防群治力量中佔到了七成

  隨著多名網路大V、明星藝人嫖娼、吸毒因群眾舉報而被警方抓獲,神秘的“朝陽群眾”也被戲稱為“世界第五大王牌情報組織”。事實上,在首都數以萬計的群防群治力量中,“朝陽群眾”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北京的每個區縣都活躍著這樣的志願者隊伍。

  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探訪了群防群治力量樣板轄區西城區,在西城區7萬餘群防群治力量中,獨特之處在於超過七成的成員都是大媽。隨著城市功能的疏解,很多老居民早已外遷到遠郊區縣,但是每次遇到重要日子,很多“西城大媽”還要回來值班站崗,既是志願服務社區,也可以和老街坊聚聚。

  數萬“西城群眾” 其中七成是大媽

  西城位於北京的中心城區,在50平方公里的地域中,活躍著大約7萬餘群防群治力量。“7萬人中有5萬餘人都是實名註冊的治安志願者,其餘的則包括了小區裏的部分停車員、巡防隊員、單位保安甚至是保潔員。”西城區政法委副書記、綜治辦主任王靜向北青報記者介紹,這些群防群治力量在自己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發現可疑情況,都會第一時間向警方提供線索。

  王靜告訴北青報記者,“西城群眾”的年齡多在58歲到65歲之間,女性人員佔到了七成的比例。在各個街道上,配備紅袖標、紅馬甲或小紅帽的治安志願者對於很多人來説並不陌生,7萬餘人的團隊力量並非一團散沙,如何分工卻也是一件十分精細的計劃。五萬餘人實名註冊的治安志願者,在加入社區群防群治力量之處,便已經明確了各自的崗位分工。

  西城區綜治辦在發動志願者時,便按照巡邏、宣傳、守護崗、安全檢查等十個不同的崗位,按照志願者個人的性別、年齡和體力等特點量身訂制了個個不同崗位。在實名註冊的志願者之外,剩餘的群防群治力量也根據各自所在的崗位不同承擔著自己的職責。例如,加入了群防群治力量中的停車管理員,在街面收費停車時,也會對可疑車輛的情況予以關注,而社區或單位裏的專職保安,則更多的是發現自己負責區域中疑似盜竊的可疑人員進行辨別。

  此外,西城區綜治辦還為大家配發了一本《隨身手冊》。橘黃色封面的手冊有巴掌大小,方便大家隨身攜帶,22頁的內容中,囊括了志願者們平時會遇到的各種情況和應對措施。其中,有關“發現哪些線索可以報警”的內容中,就包括了七種可疑人員、三種可疑物品和三種可疑事件的分類。同時,為了方便可疑情況的迅速彙報和第一時間得到處置,西城區28個派出所的報警電話也都一一列明。

  重要資訊線索獎勵

  四個月發放了56萬元

  今年4月下旬,福綏境派出所轄區緊鄰西二環的一個高檔寫字樓內接連發生手機、現金被盜案件。派出所通過走訪及調取案發地周邊監控錄影,鎖定了一名男子有重大作案嫌疑,民警隨即開展案發地周邊群防群治力量的布控,將嫌疑人體貌特徵向每一位社區裏的治安志願者和各類資訊員進行通報。幾天之後,官園社區民警李紅衛接到資訊員舉報,在一家公司的辦公樓內,有一名男子形跡可疑,派出所立即部署周邊警力趕到辦公樓裏將犯罪嫌疑人控制。

  由於年長的女性在群防群治志願者中佔的比重最大,基層民警也將這個群體戲稱為“西城大媽”。根據西城警方的通報,今年上半年,西城轄區內的重點場所未發生吸食毒品的案件,上半年西城警方所破獲的225起吸販毒案件中,僅有5%左右的案件是發生在西城轄區內,這與多年來“西城大媽”的群防群治組織工作有很大關係。

  根據西城警方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前6個月,西城轄區的資訊員收集各類情報資訊11937件,違法犯罪線索567件。“西城大媽”提供的情報、線索直接支撐了打擊破案工作。刑拘188人,治拘819人,破刑事案件165起,治安案件558起。

  在2014年,全區重大情報資訊線索242條,累計發放獎勵金額16萬餘元。縱觀2011年6月至2014年,獎勵了3083人次,發放獎金209.8萬餘元。目前,西城警方已將獎勵工作常態化,確定專人負責,月獎勵機制得到很好的落實,對反映的重要線索,做到一事一獎、一案一獎。僅今年前4個月,警方就對資訊員提供重要資訊線索獎勵753人次,獎勵金額達到56萬餘元。

  外遷別處的老姐們

  借回城站崗聚一聚

  治安志願者對社區的服務,更多的還有一種對“家”的情感。因為城市發展,不少已經外遷的居民,和原來的老街坊、老姐們兒聚一聚很難,回城參加治安志願服務也成了她們相聚的一種方式。

  目前,金融街街道已經吸納了國家大型金融機構和能源、通訊、保險等企業總部上百家。很多曾經居住在大雜院裏的居民也遷出了社區。24歲就開始從事社區服務工作、如今已經50歲的金融街街道辦事處綜治辦主任段新宇説,遇到重要安保任務,這些大媽總是要回來值班站崗。

  “我都已經50歲了,每次接到大爺大媽的要回來的電話都還稱呼我小段,感覺挺親切的。”段新宇説,隨著城區改造,社區裏近2000名治安志願者中,有不少都搬到了大興、通州、天通苑和回龍觀等地,可是每次需要志願者的時候,大家都會主動致電要求回來排班巡邏。

  今年79歲的崔才英大媽原來家住三十五中旁,因為拆遷改造她搬到了城南。2009年老伴去世後,崔才英老人獨自生活,她沒有特殊愛好,除了偶爾在家畫上幾幅畫外,她對廣場舞、社區健身等活動都不感興趣。作為原來二龍路社區的治保積極分子,每到重大節日期間,她總要提前打電話到社區,詢問排班情況並主動要求繼續參加社區巡邏。

  “因為我家附近堵車,每次去巡邏我得提前一小時出門,坐40多分鐘的公交車回西城的社區。”崔才英説,上午巡邏結束後她再返回家中休息,下午再坐車回二龍路參與巡邏。在崔才英老人眼裏,二龍路社區是自己的老家,作為“家人”的她應該為社區治安工作,而且在巡邏中,多日不見的原來的老街坊、老姐們兒戴著紅袖標、紅帽子一起巡邏,既服務了社區,又聯絡了老姐們兒之間的感情。

  當年的小腳偵緝隊

  如今已經成功轉型

  提到“西城大媽”,很多人可能會聯想到多年前就已聞名的“小腳偵緝隊”。在北京,一直就有群防群治的傳統,當年的“小腳偵緝隊”多為治保會這樣的組織下的治安積極分子。隨著時代的變化,當年的治保組織已經名存實亡,群防群治力量也成功轉型為組織有序、分工明確的志願者隊伍。如何科學地組織分配“西城大媽”進行巡邏和走訪,也成為相關部門一直在研究的問題。

  西交民巷社區位於西城區西長安街街道的東南端,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築聚集區,全社區255個大雜院星羅棋佈。曾任西交民巷社區民警,如今已是西長安街派出所副所長的張磊向北青報記者坦言,“十年前剛當駐區民警時,覺得大雜院跟迷宮一樣。”

  西交民巷社區為每個大雜院都繪製了平面圖,連下水道和樹木花草都清晰標注。255個大雜院實行“微網格管理”,每個微網格還建立了完善的檔案,統計了每個居民的資訊。翻開檔案,大雜院裏每家門朝哪開、哪有電錶箱、哪有地下井蓋甚至哪有養雞籠都一目了然。設置的“樓門院長”也是“格長”,負責日常維護管理。

  據張磊介紹,每一個“網格”內都有獨立、詳細的臺賬。對於重點關注“網格”,民警和社區裏的志願者每天都要去摸排檢查一兩次。一個新租戶入住後不出三天,個人資訊就能出現在社區圖表上。在社區內,350名“樓門院長”及“資訊員”分成不同班次,每天都要巡查社區5個小時。從2014年建立“網格”至今,西交民巷社區實現了“零發案”。

  2014年7月11日,張磊接到河北警方的協查通報,稱一名涉嫌招工詐騙的嫌疑人王某在逃,而他的戶籍地正是西交民巷社區。張磊調查資料發現,嫌疑人戶口登記的原地址已經拆除,但原來院子的原始數據還都在。民警找到該院“院長”。“院長”很快反饋王某可能居住在角門附近。通過這一線索,民警當天晚上就將犯罪嫌疑人王某抓獲,前後不到12個小時。

  萬餘條反饋線索中

  掃出72個涉恐資訊

  西城公安分局人口管理支隊副支隊長王浩告訴北青報記者,根據警方的統計,截至今年6月,全區共有群防群治社會面防控力量7.5萬人,其中義務力量達到了6.2萬人。7萬餘人的群防群治力量,需要有效的組織管理和牽頭人,而西城區256名社區民警,則成了這支保衛小區平安隊伍的中樞大腦。

  “去年7月,我們對全局社區民警、資訊員進行過系統培訓,今年5月還對全區19個戶籍所主管所長、社區警長進行小教員培訓。”王浩説,培訓的主要內容就是要求各單位要發揮小教員的骨幹作用,圍繞兩大安保需要,結合轄區實際,不斷加強對社區群防群治力量的補充完善,加強對重點資訊的識別收集,保證每名資訊員都非常清楚如何收集各類資訊。

  在今年的6月中旬,西城警方還組織社區民警進行考核。先後組織了19個派出所的256名社區民警進行業務考核工作。考試分ABCD四類考卷。通過考核,各單位對資訊員發動和組織工作更加專業化,社區民警的業務技能水準也得到提高,資訊員服務安保工作的效果也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為了確保重大安保和節日期間絕對安全,西城分局的民警加強組織動員,組織派出所動員群防群治力量450萬人次,進一步完善了社會治安的綜合治理成效。2014年以來,社區民警通過專業化的組織和發動,使群防群治隊伍更加穩定,資訊品質也持續上升,在今年通過群防群治力量蒐集的萬餘條線索中,涉及反恐類的資訊就達到了72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