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牌的尷尬降價:或因海外購買已成趨勢
- 發佈時間:2015-05-29 09:04:55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劉波
昨日下午3點多,Gucci專賣店門口人頭攢動,一位營業員跑出來喊:“不要再排了,明天再來吧。”
但門外的人並不死心。直到4點多,有顧客兩手空空出來,門口的長龍才漸漸散去。
這一幕場景與兩個月前Chanel降價時簡直如出一轍。
繼此前Chanel、Dior等奢侈品牌先後在華調價後,法國奢侈品牌Gucci終於“折腰”。5月27日,多地Gucci專櫃推出大幅度折扣,部分商品低至五折,引發搶購風潮。
毫無疑問,這些昔日高高在上的大牌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尷尬。
下一個接棒打折的奢侈品是誰?或許有一大群。有消息傳出,近期BottegaVeneta、Ferragamo等會有大幅降價舉措。
頹跡已有時日
品牌估值是奢侈品行業的一個風向標。但2015年是奢侈品品牌在BrandZ排行歷史中貶值最多的一年。
市場諮詢機構MillwardBrown(華通明略)不久前發佈的2015年“BrandZ全球最有價值品牌排行榜”指出,2015年奢侈品牌的整體價值下降了6%,而2014年這個數字是正增長的16%。
除了LV和Chanel兩大品牌,今年其他奢侈品的估值明顯下降。十大奢侈品牌的合計估值縮水76億美元。其中,Prada下滑最多,品牌價值降幅達到35%。
由於Prada三分之一的業績依賴於亞太地區,它成了中國經濟放緩最大的受害者。加上巴西、俄羅斯等另外兩個金磚新興市場的經濟也因為政治因素飽受動蕩,讓Prada雪上加霜。
BrandZ報告認為,奢侈品牌價值大縮水主要源於中俄兩國奢侈品銷售業績不佳。其中,中國是由於政府大力開展反腐活動,國民用作禮品的奢侈品相關支出減少;俄羅斯則是因為盧布大貶值和西方對俄最嚴厲的經濟制裁。
另一諮詢機構貝恩稱,2014年中國內地奢侈品市場較2013年下降1%,市場規模降至約人民幣1150億元,為內地市場首次負增長。
“五年前是奢侈品開店的黃金期,店舖一個接著一個開,其實生意都不怎麼樣。再加上這兩年反腐,大牌銷售就一直往下坡路走,很多店開在那僅僅就是展示商品形象。”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奢侈品經銷商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而常年為各大商場進行品牌招商的RET睿意德商業服務部董事杜斌觀察到,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奢侈品牌新店數量就呈下降趨勢。到了今年,幾乎都進入了停滯狀態。
“關了的就不會再開新店了,而且很多牌子全球戰略都有變動,Dolce&Gabbana、MarcJacobs把旗下原來的副牌關閉,盤子就更加小了。”杜斌説。
這一點從RET數據中心提供給記者的數據也可以得到證實。據不完全統計,Armani在2014年第一季度在全國共有49家門店,到了2015年第一季度下降至44家;Prada在2014年第一季度共有49家,到了2015年一季度則下降至33家;Chanel的精品店從22家降至11家。
國內消費力下降了嗎
店越來越少,並不是中國人不買奢侈品了。
“國外旅遊現在越來越方便,原來只能在港澳掃貨的,現在又多了好多選擇,(消費者)都跑去國外消費了。去年五一、十一,南韓那些免稅店不都被中國人搶空了嘛。”在上述奢侈品經銷商看來,降價是早晚的事情,因為國內賣得太貴了。
貝恩報告顯示,在全球奢侈品市場上,中國內地消費者的奢侈品消費上漲9%,達到3800億元,約佔全球市場30%的份額。由於海外購物及代購的迅猛增長,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將消費場地轉向了海外。
該份報告顯示,海外購買已成趨勢,七成消費者會選擇海外消費。
無論是海外消費還是海外代購,其消費動機都基於奢侈品的海外價格比中國內地低很多的現實。奢侈品在中國的稅率約為20%~70%,加入匯率因素,這個價差更大。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朱明俠早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及奢侈品價格“內外有別”現象時也表示,外國奢侈品企業採取的“聲望定價”和“差別定價”是造成國內外價差懸殊的重要原因之一。
品牌商們也注意到了這樣的問題。這就是為什麼此前Chanel會調低三款經典手袋在中國的價格(降幅大約為20%),同時提高它們在歐洲市場的售價,而其他産品的全球價格協調將於2015~2016季開始。
下一個降價的會是誰
新一輪的降價潮也將襲來。
一些品牌的VIP消費者這兩日已在社交網路上發出訊息稱,近期BottegaVeneta、Ferragamo會有大幅降價優惠。
除了降價,這些大牌們自救的招數還很多。
杜斌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除了LV、Chanel、Hermers這幾個品牌,很多大牌在奧特萊斯都設有折扣店,有些只是銷售過季的商品和存貨,但有一些為奧特萊斯開設了專門的産品線,換而言之,你在那裏買到的“便宜貨”專供奧特萊斯,在品牌專櫃裏根本看不到。
佛羅倫薩小鎮及歐洲零售集團RDM亞洲區董事總經理MaurizioLupi就曾公開表示,品牌正從過去僅僅考慮滿足正價渠道銷售,到逐漸轉化為增加産能以滿足奧特萊斯市場需求。
“專門開闢新的生産線,並不意味著奢侈品會在品質上有所下降,品牌通常的做法是在設計或尺寸上從簡。”他説。
但這些策略真的可以挽救大牌們的頹勢嗎?目前看來他們的對手還不少。
上述BrandZ報告指出,愛馬仕、香奈兒等奢侈品價格高昂,不是所有人都能負擔得起。這給MichaelKors這樣定價更親切、更大眾的輕奢品牌創造了機會。
杜斌也告訴記者,這兩年那些新型的購物中心更加傾向於向那些輕奢品牌“招手”,“這些輕奢品牌在國內的發展極為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