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在網上長大的95後不像你想像的那麼懂“性”(2)
- 發佈時間:2015-04-28 08:33:14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張明江
知道生命的來之不易 開始懂得愛護自己的母親
1996年,陳守良先生開設“三寶課”時是有些阻力的,學校專門為此開會討論。當時就有人問陳先生説:“你不怕把你的名聲搞臭了?”陳先生回答:“我不怕!”
2007年,當姚錦仙開始參與講授“三寶課”時,也曾有人勸她不要接手這門課。但“看到青年由於在性方面的無知而出問題”,姚錦仙沒有退縮。因為,向大學生普及性教育是一種社會責任。
作為自然科學類選修課,“三寶課”主要從生物學角度來講述大學生需要關注和了解的基本性知識。一方面是關於性醫學、生理學和解剖學的知識;另一方面是與性健康相關的常識以及對性的看法、觀念和認識,其中也包括女孩子學會如何保護自己、男孩子學會如何承擔責任。
開課近20年來,授課的3位老師也不斷思考,如何才能讓“三寶課”滿足學生不斷變化的需求並長久持續下去。
不論是面對媒體或是在與學生的交流方面,“三寶課”都延續低調且保守的傳統,回避有爭議的和敏感的話題。這樣的做法,在姚錦仙看來,是性教育普及課程順利開展的前提,“我們希望這門課能一直良好地發展,不要有不好的因素來影響它,因為開好這樣的課其實是不容易的。”二是關於“性”的很多問題至今仍有爭議,“性不僅涉及自然科學,還涉及人文科學,尺度的把握很重要。”
但隨著整個社會對“性”話題的包容度越來越高,“三寶課”的教學方式也在緩慢改變。在2007年“三寶課”逐漸開始利用網路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起初是公共郵箱答疑,到使用BBS作為課程資訊和交流平臺,再到現在開通了微信公眾賬號“姚錦仙”,“三寶課”一直追隨著學生的腳步。“因為我們也需要了解學生的觀念變化,了解他們需要什麼,關心什麼,有什麼問題,處於什麼狀況,而網路能夠提供很好的窗口和平臺。”姚錦仙説。
“三寶課”學生也常寫信給任課老師,有同學告訴她們自己擺正了對性的看法,“雖然性是很自然、很美好的,但也存在很多潛在風險,應該和真正愛的人分享它,做到潔身自好。”也有同學因此更加了解母親,“知道如何愛護自己的母親,知道生命的來之不易和生命的寶貴,懂得不為一時衝動而抱憾一生,為自己負責。”
姚錦仙説,“鼓勵我們把這門課程繼續教下去,願意付出時間和精力去做好這件事的動力,是那種成就感!你確確實實看到自己的辛勤付出,能夠幫助到那麼多青年,讓他們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幸福而陽光地生活,讓他們不會因性無知而犯不必要的錯,避免抱憾終生的事。”
不僅如此,2011年,姚錦仙還開始嘗試讓同學們結合專業或個人興趣來撰寫形式不限的課堂作業。
“北大學生學什麼專業的都有,而且我們國內整體的性學研究還是相對較少、比較保守,和國外相比還存在很多空白。學生們可以把作業當作是課堂拓展,尤其對大一大二的學生來説,是一次很好的鍛鍊。”調查報告、文獻綜述、微電影、情景劇……每到期末,“三寶課”的學生都會為課堂作業忙碌著。這種多樣化、互動的教學形式大大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寫出了不少高品質、嚴肅而生動有趣的優秀報告。
另一些讓三寶課老師們很“自豪”的收穫是,據校醫院的醫生反饋,一些男生上過課後會去校醫院做包皮環切手術;也會有同學告訴他們,回家後陪母親去醫院做了檢查,避免了如宮頸癌等很多健康隱患。
“未來某一天,如果你的孩子問你:爸爸媽媽,我是從哪來的?你會怎麼回答?”姚錦仙在課堂上把問題拋給學生。
“垃圾堆裏撿來的”“胳肢窩裏生出來的”“快遞員送來的”……大多數人小時候都得到過類似的回答,父母們總是會尷尬地用各種答案來搪塞。姚錦仙對學生説,“想想這個問題,就會感到性教育的必要性和難度”。
曾有一組北京大學元培學院的學生在做“三寶”作業時,自主去調查北大學生是否會正確使用避孕套。他們帶著避孕套和香蕉挨個宿舍敲門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大多數同學都不會正確使用避孕套,但有兩類人會正確使用:上過“三寶課”的學生和外國留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