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專利翻譯行業缺乏人才 高校教育與需求脫節
- 發佈時間:2015-04-27 09:33:49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張明江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今天(26日)是世界智慧財産權日。隨著我國個人申請國際專利人數的日益增多以及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專利翻譯行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行業目前存在哪些發展困境?又正在如何進行突圍?
記根據統計,去年我國在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專利合作條約》框架下共提交專利申請2.56萬件,比2013年增長18.7%,是全球唯一實現兩位數增長的國家。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專利産出總量最多的國家,僅華為一家公司,每年就有3442件專利申請。如此迅猛增長的專利數量,使得專利翻譯行業日益引發關注。智慧財産權出版社副社長李程告訴記者,目前行業存在專業翻譯缺乏、人才培養跟不上等問題。
李程:因為智慧財産權是對它的發明創造的一種壟斷權,所以他的這個翻譯的品質直接關係到這種壟斷權是不是能夠有效的實施。比如説一項産品,如果它把它的翻譯的名詞錯誤了,那有可能會導致它的保護範圍或者保護對象就不對了。以現在的市場來看,翻譯的譯員他的水準參差不齊,真正的又具有理工科背景、同時又有法律知識、又具有文學的知識或者語言能力的,是比較缺乏的。導致專利就是在國外申請的時候不容易被理解,還有可能會出現一些錯翻、漏翻這種情況。
更有甚者,通過翻譯公司、仲介公司的層層轉包,從而出現終端譯員越發低齡化、非專業化的趨勢。市場混亂亟待解決,行業自身也在探索。智慧財産權出版社近日推出一款“I譯+”的線上翻譯平臺,意在打破中間環節,實現申請人和終端翻譯的直接對接,並通過專業的翻譯輔導,實現專利翻譯品質和效率的提高。不過,業內資深專家、北京漢德智慧財産權代理事務所合夥人莊一方認為,目前高校翻譯專業教育存在偏重文學、同一化培養的傾向,這與多元化的社會需求並不相符。
莊一方:我覺得都是傳統以前的那個文學翻譯,翻譯小説,偏重於文學的。就揣摩這個詞的意思,表達什麼情感,這個詞,其實專利它就表示這種“是”的句子很多,然後就是邏輯關係,因為什麼了,所以怎麼樣了。他因為要説的嚴謹,所以他要拆那個句子。但是這個我覺得,可能跟我們學校的教育就差得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