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0日 星期五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中鐵五年的蝶變

  • 發佈時間:2014-11-17 09:33:31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任敬羽 本報記者 孫中傑 宋曉霞

  2011年,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稱簡稱中鐵裝備集團)入圍2010中國軌道交通創新力企業TOP50強;

  2012年,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並被授予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榮譽稱號;

  2013年,被授予企業信用評價AAA級信用評價、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2013年度中國最佳自主創新企業、企業文化建設百佳單位等榮譽稱號;

  2013年5月,中鐵裝備集團兩台盾構成功出口馬來西亞,在同樣地層下先聲奪人,提前31天完成第一區間的掘進任務,成為馬來西亞地鐵一號線13台盾構中第一個貫通區間、率先出洞的盾構;

  2013年11月26日,中鐵裝備集團成功收購德國維爾特公司的硬岩掘進機及豎井鑽機智慧財産權和品牌,成為世界上能獨立生産硬岩掘進機,並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三大企業之一;

  2014年,被工信部授予品牌培育示範企業。

  5年的蝶變,5年的輝煌。作為我國隧道掘進機研發製造的開拓者和領先者,中鐵裝備集團生産的168台盾構機先後參與了30多個城市的地鐵和隧道建設,實現了從製造到創造、從産品到品牌、從速度到品質的華麗轉變,産品市場佔有率和科技實力位居國內第一、世界第二。中鐵裝備集團何以在行業一路領先?其成功的密碼何在?

  “裝備製造業要想後來居上,掌握核心技術是基礎,提供高端服務則是贏得市場的敲門磚。”這是中鐵裝備集團董事長李建斌對中鐵裝備集團發展的最好詮釋。

  克難攻艱 第一台盾構機問世

  2009年成立的中鐵裝備集團是何方神聖,為何一鳴驚人?記者帶著這個謎走進了中鐵裝備集團。

  “我們是從施工起家,更了解客戶需要什麼。每一個細節的設計都能滿足客戶的需求。還有就是市場給中鐵裝備提供了一個發展的機遇。”提起公司這幾年的發展,中鐵裝備集團總經理譚順輝如數家珍。

  中鐵裝備集團脫胎于隧道施工的中鐵裝備人,在研發盾構的過程中,走過了10多年的艱苦歷程。

  21世紀初期,隧道的掘進在經歷了使用鋼釬大錘砸、手持風鑽挖和鑿岩臺車掘進的時代後,進入了盾構機時代。然而,正在掀起基礎建設高潮的中華大地卻沒有一台真正屬於“中國造”的盾構機,嚴重阻礙著國內隧道施工現代化的進程。當時,“洋盾構”被德國、法國、日本等少數發達國家所壟斷,特別是在技術上絕對壟斷,導致我國的隧道施工建設嚴重受制於人。在施工現場,由於國外品牌盾構設計不合理,經常導致工期嚴重滯後,使施工企業損失慘重。與此同時,外國專家也讓中鐵裝備人受盡委屈,這深深刺痛了第一代中鐵盾構人的民族自尊心。

  “我們對‘洋盾構’使用性能瞭如指掌,聽命於人,就要受制於人,我們要自己去設計、搞研發,要造出屬於我們中鐵裝備自己的盾構機。”該公司總工程師王杜娟言談中透出了中鐵裝備人的那份堅毅與自信。

  2001年國家正式將土壓平衡盾構關鍵技術研製列入“863計劃”,一個由18人組成的盾構機項目研發“築夢之隊”掀開了我國盾構研發的新曆程。盾構是由機、電、液、氣、傳感於一體的大型自動化掘進設備,零部件達兩萬多個,被譽為“工程機械之王”。為了破解這些技術難題,盾構研發製造團隊購買了大量專業書籍,查閱翻譯了大量資料。他們將工程現場作為科研試驗場,為了掌握第一手資料,在武漢長江水下30米深,冒著生命危險帶壓進艙,以往外國專家最多只敢帶壓3公斤進倉,他們硬是挑戰極限,不顧生命危險帶壓4.7公斤進倉,進入了盾構施工的生命禁區;在海拔3700多米的引大濟湟盾構施工現場,由於設計缺陷,“洋盾構”幾度被卡,他們冒著隨時塌方的危險,數10次鑽入一米見方的掌子面,查看地質情況,研究制定脫困方案。有時為了監測更多實驗數據,他們緊跟盾構掘進的步伐,從雪域高原到深海隧道,從冰封北疆到酷暑南國,從國內到國外,哪有盾構施工,哪就有他們的身影。

  “再製造,是通過對關鍵部件和技術的改造,使設備達到甚至超越原機性能的過程。這要求企業具有更高的技術水準。中鐵裝備拓展再製造業務,不僅證明了自身實力,還能豐富機型設計經驗,一箭雙雕。”王杜娟説道。

  8年間,他們的足跡遍佈了國內外大大小小100多個盾構施工項目,監測的實驗數據資料鋪滿了整整一間會議室。“築夢之隊”的心血沒有白費,2004年,首臺自主研發的刀盤、刀具成功應用於上海地鐵。2007年,成功研製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國內直徑最大、控制點數最多、功能最齊全的盾構控制系統模擬檢測試驗平臺,掌握了盾構關鍵技術。2008年,“中國中鐵1號”盾構在天津營口破土而出,成功穿越海河、瓷房子、渤海大樓、張學良故居,地表沉降控制在3毫米以內,施工效果超越了同區間的國外盾構。中鐵盾構一炮走紅,打破了“洋盾構”一統天下的局面,奠定了中鐵裝備發展的基石。

  據業內人士不完全統計,國産盾構的興起,每年為國家節省直接投資20億元,大大提升了中鐵隧道施工的現代化進程,鞏固了中鐵在城市軌道建設領域的領軍地位。

  科技創新 成就世界一流水準

  在鄭州市下穿中州大道隧道工程施工現場,一大一小兩台矩形盾構已成功下穿隧道。

  “打隧道全靠它,那臺大的盾構機長10.12米,高7.27米,是目前世界上斷面最大的矩形盾構機。”總經理譚順輝介紹説:“要用以往明挖的辦法搞這個隧道,沒有一年半載完不了。而且城市主幹道要‘開膛破肚’,不僅影響美觀,更影響百姓出行。用這個施工,半年多就可以完成,還不影響地面交通。”

  矩形盾構在城市下穿隧道的應用在全國尚屬首次,世界上也不多見。中鐵裝備敢於嘗試並取得成功,得益於這些年從製造型企業向創造型企業的轉變。

  據譚順輝介紹,1999年以前,國內盾構市場國外品牌佔有率達到95%以上,引進的設備在中國要麼出現“水土不服”,要麼在技術上被設置了很多障礙,嚴重影響著國內工程進度,造成用戶損失慘重。自2001年開始,第一代中鐵裝備人在研發盾構的過程中,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于2008年成功下線首臺土壓平衡盾構,並在天津試用獲得了巨大成功,有力地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奠定了企業發展的基石。2011年,甘肅隴中引洮供水工程施工進入到了最為關鍵的時期,“洋盾構”卻因為“水土不服”而罷工,項目組異常焦急,當天,中鐵裝備就派遣了工作小組實地進行地質勘察分析,並在最短的時間完成了可行性設計方案,不但確保了引洮供水工程的順利進行,更是創下了單護盾TBM月掘進1868米的世界紀錄,用無可爭辯的事實讓國外專家刮目相看。

  伴隨著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興起,盾構産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單純地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已不能完全適應當前市場和科技發展需求,中鐵裝備集團就把引進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相結合,把技術創新作為立企之本,以盾構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依託,在科研開發力度上持續加碼,並將自主創新的前沿陣地拓展到海外,搭建以鄭州研發總部為核心,以歐洲技術中心為輔助的雙向研發體系。還與國內多所高校建立良好的産學研合作關係,共同研究開發大直徑硬岩隧道掘進裝備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全斷面隧道掘進共性技術研究開發、硬岩環境下高效破岩機理與掘進載荷傳遞規律及鐵道鐵路橋隧設計施工技術研究——長大隧道TBM施工技術及配套裝備研究等項目。公司還不斷加大科研投入,近3年研發費用佔銷售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2%、6.3%、6.4%,研發的新技術諸如遠端監控、智慧數據統計與分析、變頻技術等都引領整個行業發展。同時,該公司先後承擔了7項國家“863”和“973”隧道掘進科研項目,在一些獨特技術方面,達到了世界領先水準,參與編寫的《盾構機術語和商業規格》行業標準達到國際先進水準。該公司自主研發製造的世界上最大矩形盾構成功應用於鄭州,為城市過街隧道開挖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成功收購了德國維爾特公司硬岩掘進機智慧財産權、品牌使用權及相關業務後,成功佔領了掘進機技術的制高點,成為世界三大掘進機生産商之一。

  公司把資訊化建設作為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資訊化建設以“體系標準化、研製數字化、生産精益化、管理敏捷化、服務網路化”為目標,以期構建高效統一的數字化協同設計平臺,統一標準、編碼、流程、平臺和研發工具,實現研發數據的集中管理和共用,實現模組化設計、同時通過對産品研發設計、生産製造、售後服務全流程的資訊獲取、跟蹤和反饋,及時改進産品研發設計,提高了産品設計品質,全面支援市場導向、靈活配置、模組設計和快速交付。實現數據與過程的整合管理,支援産品開發協同與全生命週期管理,以資訊化建設帶動了整個科技水準的提升。還積極推進TBM前沿技術開發,利用設備生産商具有的技術整合與推廣優勢,整合國內岩土、機械、資訊領域眾多院士、學者的先進理念,提出基於物聯網和雲計算技術的TBM掘進數據“資訊數字化、數據格式化、平臺雲端化”技術發展設想。以雲計算平臺和大數據技術為支撐,構建TBM優化決策理論與智慧控制專家系統,實現TBM掘進“無人值守、智慧掘進”的遠景發展目標,並申報了2015年度國家“973”計劃。這一設想,對於促進TBM技術革命性跨越與發展,搶佔TBM高端製造和掘進技術的世界高地具有十分重大的科學意義。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中鐵裝備集團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河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施工協會科技創新先進成果特等獎和一等獎,以及中國鐵路總公司科學技術一等獎等獎項,並獲得國家授權專利132項,其中發明專利14項,國際PCT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117項,為公司將來在硬岩掘進機、豎井鑽機領域內的研究夯下堅實的基礎,為振興民族工業、打造國際品牌、推進中國盾構走向世界提供強而有力的科技支撐。

  “管家”服務 搶佔市場半壁江山

  創新是引領企業邁向高端的加速器,而服務則是其中的“利器”。

  在中鐵裝備集團遠端監控室,記者看到4塊大螢幕上實時顯現出世界各地使用中鐵裝備盾構産品的工作情況。在這裡,可為客戶提供實時遠端監控、全天候的智慧故障診斷與預測服務,哪怕遠在馬來西亞,每一台盾構機在地下掘進的進度、方向等參數都盡在掌握之中。

  “這是世界唯一的隧道掘進機監控系統,每一台盾構機在掘進中只要偏離了警戒值,設備就會報警,我們就會打電話告知施工單位,幫助他們重新調整到位。”譚順輝介紹説。

  在與國際巨頭短兵相接的競爭中,中鐵裝備人發現,用戶不僅需要設備,更需要大量服務。與設備相比,服務更能創造不斷延伸的市場,並成為企業競爭的利器。

  在生産車間的盾構機旁,譚順輝指著人性化工作平臺告訴記者,“為了極大方便客戶對安裝機維保及安裝管片,我們在管片安裝機與1#拖車間增加了拖拉式走臺,在管片安裝機頂部增加了維修平臺。”

  中鐵裝備集團就是憑藉對盾構技術的把握和對地質情況的理解,由集團設計研究總院專家以及各合作單位組成專家團隊,對各類問題進行科學判斷,為客戶提供最優的設計和最佳的解決方案。集團還針對不同地質情況,突出産品的個性化定制,為客戶提供全程的一站式增值服務,包括盾構安裝、始發掘進、接收,管片安裝、拆機過站等,以及全方位的人力和技術支援。

  “企業發展理念就是技術服務先行,靠客戶信任發展。”李建斌説,向製造服務業轉型是對製造企業更高的要求,人人都要有市場意識和服務素養。為此,中鐵大力培育專業化研發團隊、施工團隊以及服務團隊,尤其在人才培育上實行全面輪崗制度,培養技術全面、一專多能的綜合性人才。

  “製造業向製造服務業轉型,服務要前移。”譚順輝告訴記者,要根據客戶要求提供和推薦有針對性的産品和服務方式。此外,還要建立標準化、系統化、個性化服務體系,實現24小時的全生命週期、全過程“管家式”服務。

  2012年年底,隨著第一台中鐵盾構順利進駐成都地鐵2號線,中鐵裝備共17台盾構先後進入成都地鐵施工,分別用於成都地鐵2、3、4、7號線。中鐵盾構在成都的富水砂卵石地層中,地質適應性強,掘進速度快,設備故障率低,設備貫通後修復率低等優勢遠遠超過其他品牌的盾構,創造了最高日進度21環(31.5米),最高月進度405環(607.5米)的驕人成績。截至目前,成都地鐵施工已用中鐵盾構30余臺。2014年4月15日,中鐵裝備103號掘進機在深圳地鐵9號線率先出洞,這是中國中鐵裝備首次提供涵蓋設計、製造、諮詢、維保、施工的“管家式”高端訂制服務。服務人員長期駐守工地,甚至替業主單位培訓員工、操作裝備,7台掘進機在施工中的故障率僅為3%。由於服務到位,業主方中建八局在南寧地鐵項目中又找到了中鐵裝備。這樣由服務帶來的訂單越來越多,經過4年發展,公司連續3年佔據國內盾構市場第一份額,市場佔有率達50%以上。

  “高品質的服務使我們得以培養客戶的忠誠度,最終綁定客戶,引領消費。”譚順輝説。

  據了解,中鐵裝備集團還探索出一整套盾構設備租賃機制和招銀租賃等多家單位簽訂戰略合同;發展再製造業務,打造迴圈再利用的高級模式;組織技術培訓,組建盾構産業聯盟,培訓盾構技能人才1000余人,有力促進了産業發展。此外,還提供配件供應、數字監測等業務。服務不僅形成了差異化競爭優勢,而且創造出不斷延展的大市場。

  目前,中鐵裝備集團在國內成立了7個服務中心,組建了6個區域合作聯盟,全天候服務。在德國、香港等地建立行銷公司,産品先後出口馬來西亞、新加坡、衣索比亞等國,技術服務擴展至國外,形成了差異化競爭優勢,創造出不斷延展的大市場。數據顯示,集團製造服務業産值呈不斷上升趨勢,集團從事服務的人員已佔到總人數的40%。

  強抓品質 實現速度到品質轉變

  “選擇中國中鐵的盾構,我們放心。”

  11月3日,正在記者採訪之際,譚順輝接到一個電話,與新加坡地鐵湯申線地鐵籤訂的土壓盾構機簽約成功,這是2014年中鐵裝備第3台盾構機應用於新加坡地鐵湯申線地鐵,真可謂喜事連連。

  “雖然公司這幾年發展速度很快,但公司對品質的要求一刻也沒有放鬆過。”譚順輝説道。

  據了解,中鐵裝備集團始終堅持“産品是人品,品質是道德”的品質觀,將品質作為一個系統工程去管理,它不僅涉及企業的所有職能部門,貫穿科研、生産、採購、銷售、售後等各個環節,並且涵括人員意識、品質體系、生産經營行為乃至企業管理的各個層面。該公司積極創建品質管理體系,推行卓越績效管理,全面貫徹落實全員品質管理理念,使品質理念深入人心,為企業整體品質的穩定與提升提供最基礎的保證。在生産過程中嚴格把控産品品質關,從元器件的採購、入庫,到生産組裝以及最後的調試驗收,全過程對品質嚴格把控,積極推行工序實名制,確保每個環節都做得一絲不茍,實行産品品質一票否決制。從制度建設上,鼓勵全員參與品質管理,確保全員參與品質管理的積極性。要求各單位根據《合理化建議和技術改進管理辦法》,積極為員工創造合理化建議及技術改進提供渠道,充分發揮員工創造力,鼓勵員工為公司産品品質的提高獻策獻計。2013年全年公司各部門、單位共223人參與合理化建議活動,37人次共55條合理化建議獲得公司獎勵。獲獎人數佔總參與人數比例為14.80%,獲獎建議佔總建議數比例為13.76%。同時,公司全面推廣品質防錯技術應用,通過設計、生産及售後服務資訊反饋系統,定期更新生産過程問題庫,促進産品的不斷改進和提升。

  為品質管理保駕護航,不斷完善體系建設。該公司于2010年9月一次性通過品質、環境、職業健康和安全一體化管理體系三標體系認證工作。2010年起,企業積極組織公司員工參與內審員及QMS品質管理體系國家註冊審核員培訓考試,截至目前累計培訓考試63人次,為公司品質管理體系提供了強大的人才隊伍。同時公司引入卓越績效評價體系,不斷提高公司的整體績效和能力。

  “品質的提升是中國産品打開國際市場的敲門磚,中鐵盾鉤能進入國際市場,也是對我們産品品質的認可。所以從每一個細節狠抓品質關,是每一個中鐵人的堅守。”談到公司的産品,王杜娟向記者娓娓道來。

  “一方面緊抓國家智慧城市和品質強市建設、高鐵走出去等發展機遇,不斷挖掘市場需求、強化品質管理,在現有掘進機産品基礎上開發適用地下空間開發的大斷面、異形等各種需求的掘進機,實現掘進機家族化和系列化;另一方面,不斷延伸掘進機産業鏈條,提升服務業發展比重,圍繞生産性服務業10大領域積極拓展,力爭為顧客提供地下空間開發的所有解決方案。在大力發展盾構産業的同時,積極拓展礦山、煤礦等裝備領域,開發反井鑽機、掘錨一體機等設備。深耕國內市場,鞏固和繼續提升國內市場佔有率;積極開發海外市場,力爭在5年內實現中鐵裝備産品海外市場佔有率達15%。”面對未來,李建斌信心滿懷,正在一步步地規劃著中鐵裝備集團的明天。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中鐵裝備集團在馬年裏抖起龍馬精神,為實現中鐵夢,正在快馬加鞭。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