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65歲“股神”老太街頭擦鞋 為炒股離婚(圖)

  • 發佈時間:2015-01-07 08:47:57  來源:華西都市報  作者:付真卿 譚曦  責任編輯:田燕

這位滿臉皺紋,一手黢黑,正給人擦鞋的婆婆其實是遠近聞名的“股神”。

  1月5日,滬指在新年首個交易日大漲3.6%,創下一個月以來單日最大漲幅。在成都市中心王府井百貨附近一家茶樓門口,一雙皺紋斑斑,指甲蓋裏滿是黑泥的手,捧著一部三星大屏手機,螢幕上的小紅字不時跳動。“婆婆,今天又捻歡了哇?”“捻了點點。”楊婆婆(化名)笑著回了一句,放下手機,拿起海綿,繼續擦皮鞋。

  楊婆婆,在成都鬧市擦了20年皮鞋,偶爾也賣點香煙、幫人跑腿,這些加起來一個月也掙不到1千塊。可你要是以為她很窮苦,很可憐,那你就錯了。其實,她是在附近街坊鄰居、店員夥計中鼎鼎有名,1500元入市,炒股17年勝多敗少,人見人稱“穩得起”的“股神婆婆”。

  這雙手很忙 擦鞋又炒股

  1,不相信一夜暴富,看準一隻股票就長線慢慢來。

  2,買股票只買價格低的、盤子小的、業績好的,這種股票就跟她兒子説的一樣,神仙都難找,所以,要有耐心慢慢找。

  3,心態要好,正如這句話,“我的錢都是在股市裏面賺的,就算最後都還給股市也沒什麼。”

  也任性

  17年前1500元入市 因為炒股她離婚了

  65歲的楊婆婆租住在五塊石。跟她的擦皮鞋同行相比,楊婆婆看上去有點“懶”。她每天早上起來,吃完早飯收拾收拾,騎一個多小時的電瓶車到市中心幹活的茶樓門口,有時候都臨近中午了,同行們大都已經忙開。在把攤子擺開之前,楊婆婆會先刷手機,看行情。

  楊婆婆是1997年入市的,那時她已經在成都擦了3年多皮鞋了。“我幹活的地方拆遷了,閒了一段時間,那時身邊人都在炒股,不少人都賺了錢,我就跟著他們。”楊婆婆的第一筆投資是1500元,買了“瀘州老窖”,對她來説,這是相當大一筆鉅款。

  “最開始都是要有些教訓嘛。”入市第一年,楊婆婆虧了些錢,一度暫停了很長一段時間。但對她來説,最大的“虧損”是因為炒股,跟丈夫離了婚。“那時候只要賺點點錢,他就喊要拿出來用了,虧了錢又要鬧,最後離婚了。”楊婆婆説。

  有門道

  上了一年半小學 看得懂公司年報

  在初期的虧損之後,楊婆婆慢慢就摸到了門道。

  楊婆婆也會看一些股評分析,她的看法是,有的人説的還行,有的人就是在胡扯,但不管説的有道理沒道理,她都不會跟著去買。

  楊婆婆只上了一年半小學,炒股之後才開始自學文化,現在已經能看懂年報了。楊婆婆説,她買股票一定會去分析公司年報,然後在她覺得合適的時候買進。至於什麼時候叫合適,“反正就是我覺得合適的時候嘛。”楊婆婆故作神秘。

  “1塊7多點買進的,最後漲到10多塊。只可惜沒吃全,4塊多的時候,證券公司説都翻番了該賣了,我就賣了。但我發現還在漲,又5塊多買回來了,所以不能聽別人的。”楊婆婆説這是她賺得最多的一次。

  穩得起

  一條街的人跟她學“長線慢經營”策略

  “我們這條巷子裏的人都跟她學炒股。”在旁邊一家餐廳裏打工的周先生説,“我們這些人炒股都緊張啊,晚上覺都睡不好,賺點點就拋了,虧點點就割肉怕被套,我們這裡虧了十萬八萬的都有。”周先生説,只有楊婆婆最穩得起,一隻票可以拿在手裏3年都不動。

  “他們總是很心急,想賺大錢。”楊婆婆説,她的投資總的來説都是很小規模的,長線慢慢經營,選股也很有主見和耐心。

  受楊婆婆的影響,她的幾個兒女也都炒股,經常在身邊的小兒子主業是賣盒飯,楊婆婆説,兒子跟她炒股的風格不一樣。

  有時也有看走眼的時候。“我買方正科技開始就虧了,4塊多買進,跌到2塊多,很多人勸我快割了,但我有耐心,慢慢等,現在又漲回來了。”楊婆婆説。

  夠低調

  存款全在股票裏 從不擔心股市垮掉

  炒股17年,對於賺了多少錢,楊婆婆諱莫如深。附近的人都説她不差錢,“幾年前她回老家把新房子也蓋上了。”周先生説。

  即便不差錢,楊婆婆仍維持著看上去頗為簡單的生活。每天都騎著電瓶車,到茶樓門口擺攤擦皮鞋,也會為了幾塊錢跟客人討價還價,加上偶爾賣賣香煙,幫茶樓的客人點餐跑腿,一個月掙的錢不到1千塊。她説這個跟她炒股比起來收入自然是差遠了,但擦皮鞋是他們這麼多年來的生活習慣,已經丟不掉了。下午5點半,楊婆婆該收工了。“今天我一隻票漲了1塊多,還是不錯。”

  對於炒股,楊婆婆説這是她的愛好,跟其他同齡的老年人不一樣,她沒有在銀行存一分錢,所有的錢都在股市裏,那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她從來不擔心股市會垮掉,“2008年跌得最兇的時候,我也沒怎麼虧,那麼多股票,有虧的總有漲的嘛。”楊婆婆説,“我的錢都是在股市裏面賺的,就算最後都還給股市也沒什麼。”

  記者手記

  一個小人物個性十足

  説楊婆婆是“股神”肯定有點誇大其詞,跟眾多沉浮股壇的大戶相比,楊婆婆那點資金可能只是散戶中的散戶。在採訪她之前,我們有過一些顧慮,畢竟這是個財不外露的時代,我們不想因為一篇報道為她帶來意外的麻煩。楊婆婆最初並不願接受採訪,也不願多談她炒股的經驗,她的原話是“不想禍害別人”。所以我們用了化名,模糊了地名,也對照片進行了處理。我們並不想塑造一個神話,這樣的神話在中國股市出現的太多,破滅的也太多,沒有任何意義。我們只是想聚焦中國股市浪潮中的一個縮影,而且它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個個性十足的人生。而對於股市本身,只有一句永遠正確的廢話: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