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樓市冷了股市暖了 我們的錢都去哪了?

  • 發佈時間:2014-10-09 07:55: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今晨媒體觀察,今日關鍵詞: 錢去哪了?

  經濟學家王小魯最近提出一個很尖銳的問題:“過去我們的財政體制,每年政府有大量的支出,財政收入超過十萬億,不算賣地的收入和其他性政府收入,如果都加上,佔GDP三分之一左右,這些錢都是怎麼花出去的?”

  “錢去哪了”關係國計民生

  王小魯問的,是“錢去哪了”這樣一個關係國計民生的大問題,涉及到的,更是一筆龐大的預算管理資金,目前,我國政府預算體系涉及財政資金近20萬億元。

  好消息傳來,我們《天下財經》報道,國務院發佈《關於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預算管理制度改革進入實質操作階段,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已經開出“當頭炮”。以後,這筆錢去哪也許不再那麼糊裏糊塗了吧。

  當然,在我看,想弄清楚這些錢去哪也許並非那麼難,一、你看看地方政府打的白條;二、你看看全國查處多少吃空餉的就知道了。打白條也分很多種,有吃喝白條,違法違規公款接待和超標吃喝;有面子白條,地方政府決策失當、盲目建設,搞一些不切實際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最終造成工程款項長期拖欠、無力償還;至於吃空餉的隊伍也不可小看。《人民日報》報道,截至9月25日,全國共清理清退“吃空餉”人員為16萬2629人。

  現在看來,王小魯建言財政改革:錢應該花在公共服務上實在是意味深長。道理很簡單,就像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説的,堵住公共資金的“跑冒滴漏”,才能確保百姓的“納稅錢”更好用之於民。

  “炒帽子”理論與股市蒸發市值20萬億

  錢去哪了?從更微觀的層面看看樓市和股市,也很耐人尋味。最近樓市偏冷,很多地方房子賣不動。股市呢,卻有回暖的跡象,説是10月A股“開門紅”,滬指創18個月新高,紅十月預期明顯。我們是不是可以大致做個判斷,因為樓市偏冷,所以,錢去了股市呢? 沒這麼簡單,每次股市動蕩,難道是錢都去了樓市了麼?比如,大盤當年從6000點到1700點的時候,滬深股市蒸發市值20萬億!這些錢跑到哪去了?

  有人打了一個很生動的比喻。“市場上本來有一頂價值一元錢的帽子,由於各種原因,大夥爭先恐後地去買這頂帽子,將這頂帽子從1元錢炒到3元錢,再炒到5元錢,最終炒到8元錢。當那位以8元錢將這頂帽子買到手的人發現,沒有人願意再接手時,感到情況不妙,便開始降價,數次轉手之後,這頂帽子最後又回到1元錢的價格,從8元到1元,7元錢不見了!”

  全球3.8萬億美元可能打水漂

  如果是這樣,每次金融危機,動輒數以萬億的資金一夜蒸發,錢又跑到哪去了?

  你看,西方經濟現在似乎又到了週期性睡不著覺的時候了。法興銀行認為,西方經濟體現處於“冰川時代”,將陷入漫長的、破壞性的通縮週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昨天發佈《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也提出警告。報告中提到一組數據,在極端假設情景下,債券收益率快速上升可能導致全球債券投資組合的市場價值下跌8%以上,總額或超過3.8萬億美元,可能引發全球市場嚴重混亂。

  等一等,這3.8萬億美元動不動就沒了,會去哪呢?按英國《衛報》的解釋,本來,經濟學家對於“錢”的狹義定義,就是流通中的現金加上商業銀行在央行的儲備金。但在“部分儲備金銀行”體系下,銀行可以借出比存款多出數倍的金額。有些商業銀行甚至能達到十幾倍的杠桿率。

  央行擬構建影子銀行的監管體系

  相比之下,那些投資銀行或者影子銀行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杠桿率簡直就是瘋狂。數據顯示,美國雷曼在2007年杠桿倍數超過30倍。當然,眾所週知,雷曼後來死掉了。另一數據顯示,在“影子銀行系統”,全球信用衍生産品的價值已經達到驚人的863萬億美元,這是全球所有經濟活動價值總額的許多倍。

  我注意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警示:影子銀行問題在中國比較突出,其融資增速已達到銀行信貸增速的近兩倍。當然,已有消息透露,央行準備構建影子銀行的監管體系,正在進行前期調研。

  保衛財富遠比我們想像的難

  在我看來,高杠桿率和高負債率的金融活動,實則是建造一座海市蜃樓。在經濟景氣時,這座樓貌似很真實地存在,當危機發生時,便會發現財富不過夢幻泡影一場。這正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所以,保衛財富遠比我們想像的更有難度,今天的錢幣説不準明天貶值,變成一張白紙;今天的奧迪,明天會不會縮水變成奧拓?今天的楊百萬,明天會不會變成楊白勞?所以,我馬上推出一本新書就叫做《保衛財富》, 專門探討在如此高速發展急劇變革的年代裏怎樣讓財富保值,怎樣看好錢包。

  在這時候,壯大實體經濟就顯得尤其重要。此時,我們再看“財政部發文免除部分小微企業增值、營業稅到明年年底”就會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當炒房子賺錢一蜂窩去炒房子,説是炒股賺錢,一蜂窩去炒股的時候,當金融危機週期性來襲,當英國央行經濟學家也在提醒美聯儲需警惕長期金融泡沫的時候,我們不要忘記最簡單的事實,實體經濟才是金融資本的根基所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