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債券 > 債券資訊 > 正文

字號:  

化解地方債風險需規範財政管理

  • 發佈時間:2014-08-05 02:31:13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周悅

  ■ 宏觀大勢

  地方債本非洪水猛獸,合理的負債結構對於地方實現跨越式發展至關重要。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規範財政管理體制,逐步放開地方政府自行發債的權力。

  在經濟下行壓力下,2014年上半年多數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增幅放緩,而剛性支出不減,這使今年地方政府2.4萬億元地方債的償債壓力陡增,風險凸現。據媒體報道,一些地方債務問題突出,甚至出現了債主把基層官員堵在會議室討債的情形。

  不可否認,債務問題和局部經濟下行互為因果,而多年來行之有效的“投資拉動”已然難以為繼。舊債未償新債又至,地方債“十個茶壺七個蓋”模式遭遇銀行等金融部門步步緊逼,讓政府的資金鏈面臨嚴峻考驗。

  目前各方面對於地方債務“借舊換新”的處理模式,並不十分看好。這主要是由於,“借新還舊”近兩年已成地方政府主要的償債資金來源,但這本身就是地方債風險不斷擴大的根源,且發改委將債務置換對象側重於保障房、鐵公基等還本付息較困難的項目,必然更加扭曲債市發行結構。

  審計署公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2015年到期的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分別佔21.89%和17.06%。如果這兩年能夠度過的話,那麼,在2016年和2017年,到期需償還的分別佔11.58%和7.79%,2018年及以後到期需償還的佔18.76%,明顯低於今明兩年,自後年起,償債壓力將逐漸趨於緩和。但這有一個前提條件是,這兩年的到期債務不採取延期、借新還舊措施。如果採取拖延戰術的話,2016年以後的還債壓力將會增大,並且可能把地方債的風險越拖越大。

  地方債現存的問題不僅僅是存量問題,也是一個流量問題。只有控制住了增量債務規模的迅猛膨脹,才可能“以時間換空間”最終化解存量債務規模的風險。要在“適度舉債”和“經濟穩增長”之間找到一個恰當的平衡點,無論對地方政府還是監管層來説,恐怕都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事情。

  地方債本非洪水猛獸,合理的負債結構對於地方實現跨越式發展至關重要。急劇膨脹的地方債務背後是不健全的地方財政體系,病根不除,則宿疾難愈。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規範財政管理體制,逐步放開地方政府自行發債的權力。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此前曾表示,對於地方債務問題,要疏堵結合,開明渠、堵暗道。在“堵暗道”方面,地方融資平臺和通過信託等渠道舉債已被看緊;至於“開明渠”,地方政府債券自發自還試點工作順利開展。

  2014年5月,為建立以政府債券為主體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包括上海、廣東、浙江等10個地區試點地方債自發自還,目前廣東、山東、江蘇三地已經完成政府債券發行工作,江西政府債已經公開招標,另外六地在積極準備中。這讓市場看到了地方政府舉債向“陽光化”、“市場化”轉軌的改革新方向。

  今年是地方債“自發自還”試點首年,這一新生事物更多地被視作一個治標措施。當然,必須要注意的是,如若地方債發行的開閘,一定要以政府職能轉變為前提,以資本市場為依託,以資訊透明的財政預算為約束而謹慎推進;否則,新債還舊債的行為將繼續凸顯,産能過剩進一步惡化,灰色金融更加猖獗,市場扭曲現象會更為嚴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