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5萬元救命錢哪去了?(圖))
7月3日,北碚區,余婆婆和家人都想不通錢是怎麼被轉走的。
這幾天,為了一筆5萬多元的存款,73歲的余婆婆和家人的心都是懸著的。余婆婆説,為了方便給老伴治病,她把多年存下的5萬元錢存到唯一的一張銀行卡上,不想第二天這筆錢就“不見了”,差點耽擱了治病。事後一查,才發現這筆錢被莫名轉成了“7日理財産品”。經過和銀行交涉,這筆錢被退回活期賬戶,不想沒過幾天,又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轉成了另外一款理財産品。而這回,銀行拿出了一疊資料……
第一次被轉
救命錢莫名買了理財産品
日前,一則名為“北碚某行,我的5萬救命款哪去了?”的帖子在天涯論壇引起了關注,發帖者正是余婆婆的女婿。
昨日,在北碚狀元碑某小區,記者見到了余婆婆及其家人。
余婆婆和老伴在七八年前辦了這張銀行卡,並且一直只有這張卡,也沒有開通網銀。兩人的退休工資平時都是用存單的形式存定期,每次存完後余婆婆還要找工作人員確認。
6月28日,余婆婆老伴病重,住進了沙坪壩區的重慶腫瘤醫院。醫生通過徹查,要求其次日轉到歌樂山重慶胸科醫院診治。
6月29日,余婆婆擔心攜帶大額現金不方便,也怕從北碚去歌樂山的途中出意外,就將夫婦倆退休十多年省下來的5萬元,在這家銀行北碚區城南分理處的人工櫃檯存進了這張銀行卡上。出於習慣,也因為這筆錢重要,余婆婆還跟工作人員確認了一下。
6月30日淩晨,余婆婆從北碚趕往沙坪壩,在腫瘤醫院給老伴辦完出院手續,便馬不停蹄地趕往歌樂山。當天下午兩點,醫院開始掛號繳費,余婆婆拿著銀行卡繳費時,卻被告知卡裏只有幾百元。余婆婆當時急得差點昏過去:前一天下午才存進去5萬元,怎麼就沒有了呢?好在子女帶有現金,才解了急。
當晚回到北碚,余婆婆的兒媳立即去櫃員機上查詢,發現5萬元錢,在6月30日上午被轉成了“7日理財産品”。
余婆婆稱,自己存錢時跟工作人員確認過:這筆錢可以在次日取出。其間,也沒有收到任何資訊和提醒,錢就被拿去買理財産品了。
7月1日,余婆婆與家人一起到銀行找到大堂經理。過了一會兒,5萬元被退回到余婆婆的賬戶上。
第二次被轉
退回的錢又被買了理財産品
昨日下午,記者陪同余婆婆一家人,來到這家銀行北碚區城南分理處。
在找相關負責人理論前,余婆婆家人再次在ATM機上查詢了下這張卡的餘額。大家驚訝地發現:這筆五萬多元的存款又被轉走了,卡上又只剩下了三百多塊錢!
“咋回事?我們都懵了!”手裏捏著之前的明細,余婆婆一家人完全摸不著頭腦。
爭議
余婆婆:沒有,電話號碼也不正確 銀行:並無過錯,已將資料交銀監
在銀行接待室裏,工作人員解釋稱:錢還在,是在另外一款理財産品裏,是“之前未及時關閉的理財産品項目”。此外,工作人員還拿出了一疊資料,均為複印件,裏面有該銀行卡交易的明細,還有《證券與賬戶貴金屬賣出委託單》三張、《個人客戶現金管理資訊回執》二頁,還有一個名為《個人客戶現金管理須知》共計三頁。
工作人員稱,這些資料都是在系統裏查詢到的,余婆婆簽這些協議是在去年的5月27日,距今一年多。但余婆婆及家每人平均對此表示否認,余婆婆説:“我從來沒簽過這些字!”家人則表示需要原件,要對余婆婆的簽字作筆跡鑒定。
對於此前已經取消理財産品交易,現在“又冒出了一款新的理財産品”,而且未盡告知義務,工作人員稱:櫃檯的許可權也查不到這些內容,所以沒有告知也不足為奇。
工作人員一直稱,余婆婆是自願購買了某種“基金管理”項目,所以銀行的所有款項轉移都是合理的,“而且轉移到余婆婆的賬戶下,收益是她得,收益是活期利息的3倍呢!”
但余婆婆及其家人表示對此毫不知情,而且稱上面的簽字都不是余婆婆簽的,並且所留電話也不是余婆婆的電話。現場一時僵持不下。最終,余婆婆一家人表示把這筆五萬多元錢取出,銷戶,但對此事保留上訴權利,將追究到底。
銀行則認為,余婆婆確實簽了協議,自己至多是在此項目的宣傳上不夠力度,所以才會引起這樣的恐慌,從法律上説,銀行方面並沒有過錯,並表示已經將相關資料交給銀監部門,歡迎有關部門予以督察。
(應當事人要求,文中人物係化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