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市路上波折不斷的成都銀行,稍稍松了一口氣—2015年11月因為“申請文件不齊備等導致審核程式無法繼續”的原因遭中止審查風波,終於熬過去。
5月18日,成都銀行內部人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最新的消息是,成都銀行上市處於“已反饋”的階段。而時代週報記者從證監會網上發現,從2014年6月至今,成都銀行並未更新過招股説明書。
不過,擺在成都銀行上市路上的壓力,並未有減輕。成都銀行剛剛公佈的2015年年報顯示,2015年成都銀行累計實現凈利潤28.21億元,同比銳減7.31億元,降幅達到20.58%。同時,成都銀行的資産品質也不容樂觀。去年該行不良貸款率上升了1.16個百分點,至2.35%;撥備覆蓋率為159.98%,接近監管紅線。
對於凈利潤下滑的原因,成都銀行在年報中解釋稱:“營業收入減少及營業支出增加。”對此,時代週報記者致電該行欲了解更多的情況,成都銀行相關部門僅回應稱,“暫時不會作出回復,銀行業的情況都是這樣,我們穩健經營”。
時代週報記者還發現,去年成都銀行人事變動頻繁。監事長張建華因退休辭職,同時不再擔任該行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職務;楊岷清因工作交流不再擔任副行長職務,並新聘任蔡兵為公司副行長兼任首席資訊官。此外,還有董秘何林、董事劉國忱、董事田華茂、外部監事傅代國等多位高管因個人或工作交流等原因辭去職務。
2014年末排隊等待IPO的十家銀行中,九家已過會,唯獨成都銀行“落單”。高管班子變動劇烈、業績下滑不良攀升……遲遲未能上市的成都銀行,面臨的問題也越來越棘手。
成都銀行上市“落單”
成都銀行成立於1996年12月30日,為四川省首家城市商業銀行,2008年由“成都市商業銀行”更名為成都銀行。成都銀行各股東持股比例較為分散。第一大股東成都金控集團,佔股份總額的20.07%;第二大股東豐隆銀行持有19.99的股份;其他股東的持股比例均未超過10%。
成都銀行的上市之路早在五年前就開始籌劃。2011年6月,成都銀行臨時股東大會上審議並通過了其IPO相關議案。2012年4月6日,成都銀行向證監會遞交IPO申請,進入等待審批階段。然而,後來IPO暫停,此間多個銀行都轉投香港上市。2014年6月30日,成都銀行終於在證監會網站預披露了招股書,搭上了6月末的預披露“末班車”,在上市路上邁出實質一步。其招股説明書顯示,本次發行規模不超過8億股。
然而,就在去年證監會終於放開城商行上市後的11月,成都銀行的上市卻遭遇“中止審查”,原因則是承擔該行IPO審計工作的簽字會計師,因向該行提供審計服務的服務年限等需要進行更換。據證監會相關規定,項目簽字會計師發生變更,屬於申請文件不齊備而導致審核程式無法繼續的情形,故成都銀行及仲介機構根據證監會規定,需要報送中止審核申請。
而最新的消息是,成都銀行處於“已反饋”的狀態。迄今為止,2014年末排隊等待IPO的十家銀行的另外九家均已過會,包括杭州銀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貴陽銀行、吳江農商銀行、常熟農商銀行、無錫農商銀行、江陰農商銀行,與5月6日剛剛通過審查的張家港農商銀行,唯獨成都銀行“落單”,沒有追上其他擬上市銀行的步伐。
成都銀行IPO前夕,正陷入四川省反腐風暴之中。當初一手推動成都銀行上市並掌舵九年的毛志剛—成都銀行原董事長、行長,因涉嫌受賄罪,被移交檢察機關提起公訴。與毛志剛一道被查處的,還有原成都銀行董事吳忠耘,其同時也是成都銀行第一大股東成都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原董事長、黨委書記。面對最高層因受賄被起訴,成都銀行在招股書中提示:“本行可能面臨聲譽風險。”其稱,可能因為經營、管理及其他行為遭受負面評價,從而導致本行的業務開展及經濟價值受到不利影響。
不良率快速攀升
成都銀行最新披露的年報中暴露出利潤快速下滑、不良率高企等多種問題,無不成為成都銀行IPO的潛在阻力。
截至2015年末,成都銀行資産總額3214.45億元,同比增加212.16億元,增長7.07%。“貸款、存放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款項、可供出售金融資産業務規模擴大。”成都銀行對此解釋稱。據時代週報記者梳理,去年成都銀行可供出售金融資産規模增長超過80%。
成都銀行曾是中西部首家總資産、總存款雙雙突破千億元大關的城市商業銀行,實力領跑中西部城市商業銀行。但這些年,成都銀行逐漸被同城的成都農商行超過。目前,成都農商行的總資産已高達6446億元,遠遠將成都銀行甩在身後。
成都銀行2015年凈利潤為28.21億元,同比降幅高達20.58%。據時代週報記者梳理,與其他銀行凈利潤下滑如出一轍,2015年成都銀行資産減值損失高達25億元,同比增長88.08%。“信貸規模擴大導致撥備增加。”成都銀行的年報如此解釋。
撥備增加的背景則是,成都銀行2015年末的不良貸款率,已大幅上升至2.35%,比2014年末的1.19%提升了1.16個百分點;而2013年年末,這個數字僅為0.72%。不良率快速攀升的同時,截至2015年末,成都銀行次級貸款較2014年末增長了約15.11億元至22.35億元,情況並不樂觀。相比而言,5家擬上市城商行2015年末的不良率均在1.5%以下,威海市商業銀行只有0.97%。
去年,成都銀行通過多種方式壓縮不良貸款,全年清收處置不良資産共收回8.57億元。按五級分類,該行不良貸款轉為正常貸款合計金額為2.12億元。同時,該行表示將更強化資産的管理和監督,派專人進行對個案進行分類梳理,“做到責任到人,對不良資産清收工作實行精細化管理”。
業務集中地産風險顯露
城商行的信用風險往往因業務集中導致,同樣的隱患也在成都銀行存在。根據成都銀行2015年年報顯示,成都銀行的主要業務集中在成都地區。從行業來看,成都銀行的貸款主要集中在房地産業、製造業,在總體貸款中佔比分別為15.14%和11.10%。
成都銀行年報中也表示,當交易對手集中于某一行業或地區,或共同具備某些經濟特徵,其信用風險通常會相應提高。其中,房地産貸款集中的成都銀行尤其需要面臨房地産行業下行帶來的風險。2015年末成都銀行最大十戶客戶貸款合計佔6.18%,其中成都市土地儲備中心、成都市武侯發展有限公司、成都建築工程集團總公司、雙流縣土地儲備中心、成都市錦都工業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成都興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成都石化基地建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成都浙中大地産有限公司均與房地産或建築直接相關。
“成都銀行的情況比較罕見,一般銀行的貸款都會集中在零售商貿業,而成都銀行集中在房地産行業,有可能是這些貸款客戶都是國資,才會這麼放心。”5月19日,招商證券一不願具名的銀行業分析師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責任編輯: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