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27家城商行去年業績圖譜:華潤銀行利潤下滑89.5%

  • 發佈時間:2016-05-17 09:5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宋佳燕  責任編輯:劉波

  大額資産減值,正成為侵蝕利潤的“殺手”。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27家城商行去年資産減值合計464.23億元,比上年增長36.3%。其中4家增速翻倍,包括崑崙銀行、長沙銀行、江西銀行和華潤銀行。

  對城商行而言,2015年是一道業績分水嶺。

  據21世紀經濟報道不完全統計,截至5月15日,千億規模以上的城商行中,共有27家已披露年報(已上市的除外)。其中,11家銀行凈利潤在最近三到五年內首次出現負增長,約佔統計樣本的40%,而華潤銀行下滑幅度最大,達89.5%。儘管如此,這27家城商行的資産規模普遍逆勢擴張;而不良貸款率持續上升,3家超過2%。

  在這輪銀行業轉型大潮中,城商行能否憑藉靈活的機制,實現彎道超車?考驗各家銀行的經營平衡術。

  規模普遍逆勢增長:同業+重組

  縱觀2015年的年報,城商行普遍仍處於資産擴張期,甚至出現逆週期增長的現象。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去年27家城商行資産規模平均增速達21.98%。除大連銀行下滑5.69%外,其餘銀行均有所擴充。其中,增速最高的五家銀行為華興銀行、中原銀行、西安銀行、江西銀行和廣西北部灣銀行,資産增速分別達55.38%、48.85%、38.83%、36.74%和32.62%。

  上述五家銀行,恰好代表了城商行資産擴張的三種典型模式。

  其一,是高度依賴同業業務,引起資産規模的快速增長或收縮。

  以大連銀行為例,2012年至2013年期間,該行買入返售資産以翻倍的速度大躍進,該行資産規模隨之猛增。2014年同業監管新政出臺後,當年該行總資産縮水近240億元。2015年,這一縮水幅度已降為約150億元。

  去年,走在資産增速前列的華興銀行和西安銀行,也沿用了類似的思路。其中,華興銀行去年新增同業和其他金融機構往來款項171億元,佔該行當年新增資産的45%。

  另一種資産規模擴張模式,則是借助重組當地小銀行,實現資産膨脹。例如,去年南昌銀行吸收合併景德鎮商業銀行,組建成立江西銀行,資産規模達2130億元;2014年底,河南省13家地方性城商行通過新設合併方式,組建中原銀行,一躍進入3000億元規模的中型城商行陣營。

  第三種,則是由於基數較小,增速明顯。去年總資産達1115.34億元的廣西北部灣銀行,早在2011年已躋身“千億俱樂部”。該行2013年資産縮水25.5%,近幾年尚在恢複元氣中。

  而資産規模以個位數增長的銀行,目前有7家。包括晉商銀行增長9.56%,華潤銀行增長8.24%,漢口銀行增長8.42%,成都銀行增長7.07%,富滇銀行增長6.08%,崑崙銀行增長4.27%,東莞銀行增長2.71%。

  從體量上看,過萬億規模的僅上海銀行和江蘇銀行兩家,分別為1.45萬億元和1.29萬億元,處在城商行第一梯隊。隨後是杭州銀行,5453.15億元。資産規模介於2000億元至5000億元的城商行,包括西安銀行、華融湘江銀行、江西銀行、蘇州銀行、大連銀行、長沙銀行、崑崙銀行、中原銀行、成都銀行和吉林銀行等。

  11家城商行凈利潤首次負增長

  相比資産規模的慣性增長,去年多家城商行的盈利步入下滑拐點。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27家城商行中,11家銀行2015年凈利潤首次出現負增長。其中降幅最大的為華潤銀行,去年凈利潤僅0.7億元,同比下滑89.5%;其次為大連銀行,凈利潤1.29億元,同比下滑73.07%;新組建的江西銀行凈利潤7.2億元,同比下滑56.86%。

  凈利潤降幅達兩位數的,還有成都銀行、長安銀行、湖北銀行和福建海峽銀行這4家銀行,去年凈利潤分別為28.21億元、10.86億元、11.07億元和7.17億元,依次同比下滑20.58%、17.48%、16.01%和13.72%。

  營業收入方面,已有6家銀行出現下滑現象。分別是大連銀行、廣西北部灣銀行、崑崙銀行、漢口銀行、吉林銀行和成都銀行。依次同比下滑24.85%、22.65%、15.47%、10.18%、2.72%和1.88%。其中,吉林銀行、成都銀行和大連銀行這3家銀行,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雙雙負增長。

  在這輪盈利增速滑坡過程中,城商行共同面臨的是宏觀經濟下行背景下,傳統盈利空間被擠壓,以及不良暴露加速。

  目前,城商行的主要收入來源,依然是傳統的息差,佔比八成至九成。而利率市場化的推進,打破了利差的剛性保護。同時,央行去年五次降息、四次降準。對議價能力相對較弱的城商行而言,衝擊更為猛烈。

  湖北銀行在年報中透露,“僅 2015 年人行就 5 次降息,導致我行貸款綜合收息率比上年下降 0.8 個百分點,貸款利息少收 3.8 億元。”

  在前述27家樣本銀行中,去年凈利息收入下滑的達11家,其中五家下滑幅度為兩位數。

  年報顯示,廣西北部灣銀行利息凈收入24.32億元,同比下滑25.94%;大連銀行利息凈收入49.03億元,同比下滑24.66%;甘肅銀行利息凈收入26.52億元,同比下滑19.2%;崑崙銀行利息凈收入53.24億元,同比下滑14.35%;吉林銀行利息凈收入41.85億元,同比下滑13.03%。

  傳統盈利模式已難以為繼,不少城商行奮起尋求新的增長點。以湖北銀行為例,該行表示,目前正在積極推進社區銀行與直銷銀行業務,大力拓展消費信貸業務,積極開展投行業務。

  然而,該行也坦言:這些戰略性業務的培育和發展需要初期的大力投入,需要逐漸地摸索盈利模式,往往需要滯後幾年才能見到成效,短期內難以成為利潤主流。

  與此同時,大額資産減值,正成為侵蝕利潤的“殺手”。

  例如,華潤銀行去年撥備前利潤 19.93 億元,較上年,增幅 25.63%,而凈利潤僅0.7億元。對此,華潤銀行解釋為“受存量不良加速暴露和大額撥備計提的影響”。

  另外,湖北銀行去年撥備前利潤27.3億元,比上年增長6%;撥備後利潤14.9億元,比上年下滑16.5%;凈利潤11.1億元,比上年下滑16%。當年資産減值損失5.47億元,比上年猛增50.35%;撥備覆蓋率159%,比上年減少18.56個百分點,接近監管紅線。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上述27家城商行,去年資産減值合計464.23億元,比上年增長36.3%。其中4家增速翻倍,包括崑崙銀行、長沙銀行、江西銀行和華潤銀行,同比增幅依次為267.24%、118.34%、190.65%和185.91%。

  此外,不少城商行依然處於擴大經營規模期,物理網點的鋪設、科技系統開發、員工增加等剛性投入,都給銀行當期經營效益造成影響。湖北銀行、富滇銀行等均存在這一情況。

  資産品質方面,前述27家銀行去年不良貸款率普遍上升。其中超過2%的共3家,包括大連銀行3.89%,華潤銀行2.49%,成都銀行2.35%,分別較上年變動-1.7、0.8和1.16個百分點。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