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歐洲央行緣何屢次泄密“寬鬆”?早已不是秘密

  • 發佈時間:2016-05-17 09:41:0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事實證明,歐洲央行再一次在關鍵政策宣佈前進行了暗箱操作,將機密資訊透露給了商業銀行集團。當然,這次泄密事件僅是央行與市場交易機構之間“不能説的秘密”的冰山一角,它背後暗藏的多層利益鏈問題,已然引發市場對央行決策透明度和公平競爭問題的深刻反省。

  再曝光

  根據歐洲央行近日公佈的3個月前的工作日誌,在今年3月大幅加碼寬鬆之前,歐洲央行多名官員曾在上海參加G20會議期間與高盛、貝萊德和瑞信等商業機構進行會面。

  這份日誌顯示,歐洲央行副行長維托·康斯坦西奧和執委伯諾伊特·科威爾分別於2月底在上海參加G20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期間會見了高盛、瑞信以及貝萊德高管,談論的話題包括國際經濟和金融問題。而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也曾在2月3日會見蘇格蘭皇家銀行高管,並與他們討論歐盟的“經濟和金融問題”。

  這次會面之後,歐洲央行的加碼寬鬆火力全開。今年3月10日,歐洲央行全面下調了三大利率,擴大了量化寬鬆的規模和範圍,並宣佈將啟動新一輪TLTRO(長期再融資)操作。但奇怪的是,面對歐洲央行如此大手筆行動,市場反應卻表現出不合理的冷靜態度。在彭博社看來,央行與市場交易機構間的提前會面給出了原因。

  按規定,歐洲央行官員不允許在私人會議中討論有關引發市場敏感的資訊,而貨幣政策管理委員會召開會議之前的幾天則是針對媒體的緘默期。外界認為,歐洲央行將極其重要且不能公開的內幕消息透露給了一批高度依賴這一類消息而生存的交易者,這使得某些市場參與者獲得了不公平優勢,可被視為一種“犯罪”。

  並非秘密

  這已經不是歐洲央行第一次“泄密”了。去年5月18日,科威爾在一場閉門演説中透露,由於夏季市場流動性出現季節性短缺,歐洲央行將適度提前啟動量化寬鬆政策中的資産購買行動。隨後,一些對衝基金不顧規定,立即根據這一資訊展開交易,導致歐元兌美元應聲下跌50點。

  在歐洲央行的屢次“泄密”事件中,可以看到一個持續出現的名字——科威爾。也許可以這樣理解,作為歐洲央行執委,科威爾所承擔的惟一工作內容似乎就是向商業銀行傳達歐洲央行高層所做出的秘密決定。

  的確,歐洲央行高層向交易機構提前“泄密”的事件看似十分惡劣,但對於那些深諳央行和商業銀行之間“朋友圈法則”的人而言,科威爾的行為並不值得大驚小怪。

  目前,一些機密消息和數據流向私人利益集團,已成為板上釘釘的事實。就連號稱“最透明”的美聯儲也難撇乾淨。今年2月中旬,時值全球市場最動蕩之際,美聯儲主席耶倫曾分別給英格蘭央行行長卡尼和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打了電話。值得注意的是,這兩次會面後標普500指數直線走高,這成為市場築底確切的日期。

  不過,耶倫究竟同德拉吉説了什麼,不會有人知道。拒絕發佈完整會議記錄的美聯儲是這樣解釋的:這些會議文件包含非公開的商業或財務資訊。

  增強透明度

  事實上,歐洲央行在“泄密”尺度的把握上還在摸索階段。面對去年5月那次“泄密”而産生的市場強烈副作用,歐洲央行事實上開始變得更加謹慎。只是,過於謹慎的做法又導致了央行與市場的隔離。去年12月,儘管歐洲央行擴大了寬鬆,但是規模卻並未達到市場預期,反而導致了大規模的資産拋售。

  與此同時,央行決策者同私營利益集團之間的關係也並不總是融洽。曾經,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恒薩林便因美聯儲數據洩露問題對耶倫窮追不捨,不過針對這一事件的調查最終還是不了了之。

  “現如今各大商業銀行才是美聯儲的主人。”伯南克的前任顧問安得烈·萊文如是説。儘管各國都有各自的中央銀行,但央行真正的擁有者是那些大大小小的商業銀行。

  別管是有意還是無心,早在今年1月,歐洲央行將於3月進一步寬鬆的消息便已經鋪天蓋地。根據本次所公佈的文件,歐洲央行並沒有經歷政策會議前一週的緘默期,而這難免會影響市場對貨幣政策決定的預期。

  因而有觀點認為,當資訊洩露已不是秘密,歐洲央行本次主動公佈執行委員會的工作日誌,事實上是希望借此舉動增強自身的透明性。(記者 陶鳳 初曉彤/文李烝/製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