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美國銀行業再“入冬”:固定收入暴跌

  • 發佈時間:2016-04-21 09:41:41  來源:新華網  作者:陶鳳 初曉彤  責任編輯:胡愛善

  曾代表著金錢與上層社會的華爾街在全球金融市場的動蕩有些黯淡:從去年的大幅裁員,到今年陸續交出的不及格“成績單”,華爾街的神話似乎一去不返。本週二,高盛的糟糕財報為美國大型銀行慘澹的財報季收了尾。集體“入冬”的美國銀行業已然涼了投資者的心,能否趕在夏天到來之前重整旗鼓成了他們正在關注的焦點。

  固定收入暴跌

  通常來説,一季度都是華爾街大型投行業績的“黃金時期”,然而華爾街的銀行們卻正經歷2011年來的最糟時刻。從本月中旬開始,華爾街的美國銀行業陸續公佈業績,但一個比一個觸目驚心:2016年一季度,美銀交易收入下降15.5%,花旗集團盈利同比下跌27%,而摩根士丹利利潤更是慘遭“砍半”。

  19日,姍姍來遲的高盛一季度財報表明,該行也沒能躲過這段銀行業最難熬的時刻。財報顯示,高盛一季度利潤同比下降60%至11.4億美元,營收亦銳減40%至63.4億美元——這是自2006年該行CEO勞爾德·貝蘭克梵上臺以來的最低水準。

  不過,在這份財報中最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高盛僅FICC部門(固定收益、外匯和大宗商品的交易部門)收入就同比下滑47%至16.6億美元。由此再看其他銀行的FICC部門便會發現,這一遭遇已是普遍現象:一季度,摩根士丹利的FICC部門收入下滑50%至8.73億美元,美銀FICC部門下滑17%,摩根大通固收部門下滑12%,花旗固收部門下滑11%。

  由此可以看到,華爾街銀行們一季度慘遭“滑鐵盧”的原因在於,FICC部門的糟糕業績抵消了其他部門的盈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華爾街大行中擁有較大零售業務銀行的一季度財報受到的衝擊則較小。例如,以零售業務規模最大著稱的富國銀行一季度營收按年增加了4個百分點。

  最差的時代?

  摩根士丹利如是解釋一季度的慘澹業績:因當前利率、匯率、信貸環境、大宗商品等市場皆充滿挑戰,客戶交易行為難免不振。

  事實上,美國銀行業自2008年以來一直處於低利率的環境中,各大銀行代表獲利能力的凈利息收益率也因此而平緩。據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資料顯示,自實行低利率以來,美國銀行業凈利息收益率從2010年底的3.69%下跌至去年底的3.13%。瑞銀在美國的財富管理業務股票策略部主管傑瑞米·思睿認為,金融業獲利環境恐怕將愈加艱困。

  大宗商品價格長期的萎靡不振也是造成各大投資銀行一季度“出師不利”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於國際油價一度跌入谷底,實際上已經“綁架”了美國銀行業的業績——石油貸款的壞賬幾乎已成為美國銀行業當下面臨的頭號難題。據了解,各大銀行此前已承諾貸款給能源公司,但能源公司截至目前的業績令這筆錢的未來收益産生諸多懷疑。因此,這些貸款承諾是否能夠兌現,預計將成為影響銀行業未來收益的重要因素。

  此外,去年晚些時候延續到今年初的市場動蕩也抑制了客戶的交易、投資以及發行新證券活動,鋻於此,分析師們此前曾大幅下調對金融巨頭的預期。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孫傑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市場波動和全球央行寬鬆對銀行盈利的影響已經反映在財報中”,儘管大部分華爾街銀行們進行裁員等成本削減措施,銀行的業績改善也要在一段時間之後。

  以不變應萬變

  為應對艱難的市場環境,高盛、瑞信、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巴克萊近幾個月紛紛宣佈裁員。其中,高盛對支援性部門的裁員力度自去年以來不斷升級,去年的獎金池也縮水了10%。知情人士表示,高盛這一輪壓縮成本的力度是四年以來最大。

  但是,成本的削減卻未必足以安撫投資者。勞爾德·貝蘭克梵曾在致股東信中為該行的業務模式辯護稱,“公司將在不做出大規模改變的情況下,繼續等待固定收益市場的低迷結束”。

  至於美國銀行業在未來的表現,分析師們並不太看好,市場預期美國銀行業二季度的收入仍會下滑。但各大銀行本身卻不這麼悲觀,他們認為交易部門的業務自3月以來事實上已經處於逐漸恢復中。花旗銀行首席財務官約翰·戈斯帕奇表示,該行目前有相當多的投行業務正等待處理。

  不過,美銀CFO保羅·多諾弗裏奧表示,雖然二季度開局情況比一季度好得多,但市場的潛在波動仍不可忽視,而英國6月23日的“退歐”公投便是可能激起資本市場又一輪不平靜的一顆“定時炸彈”。

  此前曾有報道説,一旦英國退出歐盟,高盛將成為損失最大的銀行。據悉,高盛在歐洲的6000名員工中90%集中在倫敦,而高盛的中東及非洲客戶服務也在倫敦,去年高盛服務這部分客戶的收入佔338億美元凈收入的27%。英國的“退歐”意味著高盛將花費幾十億美元進行業務調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