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刷産業鏈猖獗暴露金融安全漏洞
- 發佈時間:2016-04-13 07:19:39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胡愛善
近日,央視播出“揭秘銀行卡盜刷黑色産業鏈”調查報道,曝光目前銀行卡盜刷已經形成一個規模龐大、分工明確的地下産業鏈,不法分子通過改裝POS機、發釣魚連結及駭客WIFI盜取銀行卡資訊,將資訊批量賣出,通過木馬程式攔截銀行卡驗證碼。網民表示,打擊銀行卡盜刷應從源頭上加強防範,通過升級技術手段積極開展“反盜刷”行動。同時,監管層面則應儘快完善立法,厘清用戶資訊保密的相關責任,加大對犯罪分子懲處力度,切實保護消費者的資訊和財産安全。
“反盜刷”技術有待升級
央視調查報道播出後,許多網民表示,自己或身邊人就曾遭遇銀行卡被盜刷。網民“糖糖”表示,之前有過銀行卡盜刷經歷,去立案也是相互扯皮,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這種案件。網民“達卡”也表示,在銀行卡被盜刷後來回奔走于銀行、公安局、第三方支付等各機構,不僅耗時長,維權成本也高。
有分析人士指出,銀行卡盜刷黑色産業鏈是犯罪行為更趨惡劣的一次升級,背後隱藏的是一連串的盜刷卡犯罪技術的升級。
網民“劉雪松”表示,整個打擊防範手段,明顯滯後於犯罪手段的升級速度。雖然一旦出現案情,銀行很配合、警方很積極,但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型犯罪手段,終究處於被動狀態,技術防範手段上始終處於弱勢地位,因此難免引發法律糾紛,用戶難免在防不勝防的盜刷卡犯罪面前遭受損失。
不少網民呼籲,在網際網路金融蓬勃發展的今天,不能一味地追求便捷而勿視安全性,金融機構風險防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這樣才能從源頭上防範銀行卡盜刷。
網民“郭敬波”認為,與用戶相比,銀行作為專業機構負有更高的“保密義務”,應當通過技術投資和硬體改造來加強風險防範,及時更新銀行卡的加密技術,確保持卡人的存款安全。
需加強立法監管和追責
除技術升級外,許多網民表示,銀行卡盜刷受害者索賠無望也是一大問題,這也暴露了權責界限不清、法律法規缺失、監管追責不力等多方面問題。
有網民指出,當前維護消費者權益的一些法律法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的監管需求,監管部門應根據新的現實情況出臺相關法律法規,針對銀行卡盜刷問題,應制定明確的規章制度,加強制度規範管理。同時,還應加大對金融犯罪行為的打擊懲處力度,真正在法律制度上給犯罪分子以威懾力。
網民“劉雪松”指出,銀行卡資訊在網路上的隱秘交易,也為監管部門打開了一個監管與治理的口子。整個監管和治理工作,必須將包括網路監管部門、法律仲裁部門在內的機構納入聯動,才能在防不勝防的犯罪活動中佔據主動。(記者 廖冰清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