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8日 星期天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經濟新常態下 對銀行利潤增速回落不必大驚小怪

  • 發佈時間:2016-04-11 05:38:2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銀行業利潤增速回落,是經濟新常態的正常反應。2015年,我國經濟增速下降到6.9%,銀行利潤增速隨之下滑也在情理之中。實際上,銀行業利潤增速是不應該高於經濟增速的——如果銀行拿到高於全社會平均水準的利潤,那麼,實體企業利潤必然低於平均利潤,不利於實體經濟發展。所以,對銀行業利潤增速回落不必大驚小怪

  日前,一篇關於銀行利潤10年最差的文章在網上引起廣泛關注。我國銀行業真的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嗎?還是危言聳聽?

  其實,數字已經作出了權威解答。四大行2015年報顯示:實現利潤最低的中行,凈利潤為1708億元;實現利潤最高的工行,凈利潤為2777億元;四大行年利潤同比均實現增長。不僅利潤為正增長,四大行的信貸資産品質也不必引發焦慮。儘管四大行不良貸款呈現雙升態勢,但除農行不良率為2.39%外,其他行都在1.5%上下。全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僅為1.67%,撥備覆蓋率達181.18%,遠高於監管紅線。

  銀行業利潤增速回落,是經濟新常態的正常反應。2015年,我國經濟增速下降到6.9%,銀行利潤增速隨之下滑也在情理之中。具體來説,受到實體經濟增速下行和結構調整影響,信貸有效需求不足,不良貸款上升,銀行加大撥備侵蝕了部分利潤;央行多次降息,尤其是非對稱降息,致使銀行利差縮緊;銀行部分對地方政府平臺的貸款轉為地方債,使銀行收益率下降。實際上,銀行業利潤增速是不應該高於經濟增速的——如果銀行拿到高於全社會平均水準的利潤,那麼,實體企業利潤必然低於平均利潤,不利於實體經濟發展。所以,對銀行業利潤增速回落不必大驚小怪。

  毋庸諱言,近幾年我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總量和不良貸款率確實在雙升,但風險依然可控;我國銀行業資産品質也仍然處於國際先進水準,不會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説到底,看銀行發展,不是簡單地看利潤和不良率,而是要綜合分析盈利結構、風險駕馭能力、成本管控能力等指標。我國銀行業非息收入佔比呈上升趨勢,成本收入比在下降,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等都處於高位,足以表明我國銀行業的持續穩健發展。

  金融的首要任務是支援實體經濟發展,實體經濟不發展,才是金融最大的風險。為此,銀行業要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援力度,特別是要支援符合國家戰略發展的領域和亟需補短板的薄弱環節,使貸款保持合理增速。同時,要密切關注經濟運作中可能發生的風險,加強逾期貸款監控,及時排查高風險貸款,並建立健全貸款風險防控體系;創新不良貸款處置手段,比如,試點不良貸款證券化,推進債轉股、債務重組,加大清收及核銷力度等。

  培育新的盈利增長點,是銀行業持續發展的正道。多年來,我國商業銀行主要盈利來源是利差收入,但當前利差已經呈現縮小趨勢,商業銀行培育新的盈利增長點迫在眉睫。這就需要通過深化改革,加快銀行經營轉型,推進混業經營,促進傳統金融與網際網路金融的融合,發展中間業務,拓寬非利息收益渠道,節約成本,提升精細化管理水準。目前看來,商業銀行不妨從“三化”做起:業務結構綜合化,更多發展財富管理、交易金融、投資銀行等非信貸業務;客戶結構均衡化,在鞏固大集團客戶群體的同時,提高小微企業客戶和個人中高端客戶比例;收入結構多元化,通過提供增值服務,提高中間業務收入比重。

  (作者係農行浙江省分行高級經濟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