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商業銀行隱現資本緊縮風險

  • 發佈時間:2016-03-07 07:4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孟凡霞  責任編輯:劉波

  面對經濟轉型過程中的下行壓力,央行給出了“穩健略偏寬鬆”的貨幣政策基調。然而,作為我國社會融資主力軍的商業銀行卻面臨著資本金緊縮的困境。在利潤增速下滑、不良貸款加速消耗資本、內源補充乏力等不利因素下,銀行的資本緊縮風險將掣肘信貸投放。全國政協委員、興業銀行董事長高建平呼籲重視並解決商業銀行資本緊縮問題。

  五大現象暗示風險前兆

  所謂的資本緊縮是指由於資本充足率約束,引起銀行信貸供給緊縮,在特定時期顯著低於經濟發展對信貸的正常需求,制約經濟增長。作為銀監會四大監管工具之一,資本充足率對商業銀行的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該指標不僅體現了銀行應對金融風險的能力,也對銀行信貸投放規模形成制約,避免銀行信貸規模急劇擴張從而引發風險。

  在高建平看來,五大現象可以看做是資本緊縮風險的前兆。首先,銀行的靜態資本充足率雖高於最低資本監管要求,但已不寬裕。金融機構在月末、季末、年末等關鍵時點一般都需要努力調節,比如控制信貸投放規模才能達標。

  同時,不斷增加的不良貸款快速消耗資本。“增量資産在給定100%的風險權重下僅消耗10.5%或11.5%的資本,但存量資産變成不良貸款就需要100%的附屬資本全額衝抵。也就是説,不良資産所消耗的資本是增量資産所需資本的10倍左右,目前銀行業不良貸款上升趨勢明顯,對資本構成巨大消耗。”

  目前來看,銀行維持資本充足率一靠補充資本,二靠控制資産規模。但資本金補充的外援渠道萎縮和內源累積能力乏力,已成為兩個日益凸顯的問題。自2009年提高資本充足率要求以來,我國銀行業普遍面臨週期性的資本緊張,1-2年就需要進行一輪外源資本補充,但如今銀行業市場估值偏低,繼續利用資本市場外源補充的渠道日益趨窄。利用銀行自身利潤積累“自我補血”雖然也能夠補充資本金,但如今銀行凈利增速不斷下滑,國有大行已經趨近零增長,單靠銀行自身利潤積累已無法維持當前的資本充足率水準。“資金緊縮效應恐怕會很快出現。”高建平表示。

  最後,出於貨幣政策略偏寬鬆的要求和銀行自身發展需要,銀行信貸投放要維持一定增速,在這種情況下,銀行要想控制資産規模就需要形成常態化的信貸資産證券化。“但目前信貸資産證券化在商業上並不具有很強的可持續性。”高建平指出。

  貨幣政策略偏寬鬆下的緊縮

  繼今年首月信貸投放創出2.51萬億元紀錄後,央行又祭出降準大招,貨幣政策從“穩健”轉向“略微寬鬆”的主基調已然奠定。在我國當前的社會融資結構中,商業銀行信貸投放仍佔據主力地位。根據央行此前公佈的1月社會融資規模數據,當月社會融資規模達3.42萬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達2.51萬億元,信貸投放在社會融資中的佔比約為73%。

  如果銀行出現資本緊縮風險,會引發何種後果?在分析人士看來,銀行將無法有效補充資本金,為了滿足監管要求,就必須控制資産規模,人為地控制甚至降低資産規模,自然也就沒有能力進行更大的信貸投放。

  高建平指出,在我國,債券絕大部分為銀行持有,“資本緊縮”不僅意味著信貸緊縮,也意味著正在大力發展的債券市場同樣面臨緊縮,這兩大問題可能導致資金供給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正常需求。

  浙商銀行發展規劃部分析研究中心總經理楊躍表示,在新常態下,商業銀行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可能會在特定時期記憶體在個別銀行因資本充足率的約束而被迫緊縮信貸供給,形成局部的、暫時性的資本緊縮風險。

  五大措施應對困局

  事實上,關於商業銀行資本金的問題已經是老生常談,無論是上市銀行的定增、發債、發行優先股,或眾多城商行扎堆謀求上市,都是為了補充資本金,即便如此,資本緊縮風險依然無法完全消除。

  對此,高建平給出五大建議,包括鼓勵銀行與實體企業良性互動,著重提高金融服務的效率和水準,在定價上應允許銀企雙方按市場原則自主協商、合理定價;加快信貸資産有效流轉,鼓勵更多類型的非銀行機構投資者參與信貸資産證券化,開展不良信貸資産證券化試點;科學引導銀行優化信貸投向、強化資産品質管控;鼓勵銀行加快不良資産核銷,修訂相關財稅政策,在不良核銷稅前列支、不良貸款認定等方面賦予銀行更多的自主權,減少稅負;加快推進商業銀行綜合化經營步伐,逐步放開分業經營的限制,推動銀行綜合化經營發展,提升資本自我積累能力。

  楊躍則建議,商業銀行加快轉型升級,一方面通過發展輕資産業務、存量資産證券化等方式優化資産負債表,改變過度追求規模的粗放式發展模式,另一方面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契機拓展資本補充的外部渠道。

  還有一種觀點是從監管指標放鬆的角度入手。此前,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吳曉靈曾表示,提高信貸資金運營效率和確保銀行的貸款能力是維護經濟平穩增長的重要條件,在經濟下行壓力下,監管指標應做逆週期調整,調整風險撥備和資本充足率,提高銀行定價能力。不過,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近日表示,在依法監管的前提下,包括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都可以有一些逆經濟週期的考慮,但總體上要穩定,要保持高標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