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銀行,歐洲銀行業艱難重組的縮影
- 發佈時間:2016-02-17 07:41:00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胡愛善
近日歐美股市大幅波動,令國際銀行業備受壓力,其中最為觸動市場敏感神經的,要數今年以來德國最大的商業銀行德意志銀行因虧損導致的股價一路下滑。德銀股價暴跌,引發歐洲銀行股集體淪陷。截至2月12日交易結束,德銀年內跌幅達32%,涵蓋47家歐洲銀行的歐洲Stoxx 600銀行股指年內下跌24.6%。德銀現象驗證了歐洲銀行業所患的“體虛肥胖症”,同時也顯示出歐洲建設銀行業聯盟的必要性。
2016年1月1日,歐盟《銀行復蘇與清算指令》正式生效。與此同時,歐洲單一清算委員會也獲得完全的清算權利。這意味著歐洲單一清算機制進入完全實施階段,歐洲銀行業聯盟邁出了里程碑的一步。為了達到更高的監管要求,歐洲商業銀行開始瘦身、剝離不良資産、調整資本結構,這一進程導致歐洲許多大型商業銀行出現賬面鉅額虧損,並引發股價暴跌。短短1個半月,歐洲主要商業銀行股價普遍下跌20%—40%。其中,瑞銀、法國農業信貸、巴克萊、德銀等年內跌幅均超過25%。而自2015年至今,蘇格蘭皇家銀行、德銀、瑞信、渣打等銀行的股價跌幅均接近或超過40%。面對歐洲銀行股的集體跳水,歐元集團主席戴塞爾布盧姆認為,原因在於歐元區現在執行的銀行業法規更嚴格,投資者對銀行的態度比以前苛刻得多。他同時表示,不會因此而放鬆對銀行業的監管。
引發股價暴跌的另一個因素是市場對流動性的擔憂。國際金融危機以來,金融監管部門比較青睞一種風險級別較高的“應急可轉債”(又稱Coco債),認為這種債券有助於銀行獲得融資,有利於金融市場的穩定。當銀行資本充足率低於最低值要求時,應急可轉債可以被強制性地轉化為普通股或債券本金減記,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損失。但它的問題在於,當隱含在這些債券中的可承兌性風險大大增加時,資産的風險就會被放大。1月28日,當德銀宣佈2015年第四季度繼續虧損21億歐元、2015年虧損68億歐元時,鉅額虧損引發了投資者對德銀和市場流動性的擔憂。從這個層面上説,金融産品的創新是把雙刃劍,把握不當便會引火燒身。
目前,歐洲經濟正處於緩慢復蘇的進程中。根據歐盟委員會本月初發佈的預測報告,歐洲經濟復蘇已經進入第四年。該報告認為,歐盟28個成員國的平均增長率保持1.9%不變,2017年將提高至2%。歐洲溫和增長的前景給歐洲銀行業的重組帶來了希望。美國的經驗表明,在國際金融危機後迅速重組的大部分美國銀行,目前增長勢頭均比較強勁。德銀現象表明,歐洲的銀行業可以將銀行業聯盟建設的壓力轉化為動力,通過加快重組來獲得新的活力。不然,歐洲銀行業目前面對的困局,很可能是一種危機的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