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類“寶寶”産品佈局 銀行再戰網際網路金融
- 發佈時間:2016-01-25 07:3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郭偉瑩
自餘額寶橫空出世之後,各類“寶寶”産品、P2P、眾籌等網際網路金融業態快速崛起,面對存款、理財、貸款等業務的衝擊,各家銀行紛紛反擊,探索網際網路金融轉型道路。近日工商銀行對e靈通理財産品進行升級,用戶在融e購平臺購物時可直接用理財餘額支付。但分析人士認為,這一升級創新性不足,商業銀行網際網路金融轉型步伐緩慢,大多是借鑒他人成功基礎進行複製。究其原因,銀行內部體制僵化是關鍵問題。
工行推理財餘額直接網購
P2P、眾籌等諸多高收益的産品不斷涌現,而網際網路金融的鼻祖“寶寶”産品的熱度逐漸降低,各款“寶寶”産品收益的趨同讓各家機構更加關注流動性。工商銀行日前將e靈通進行了升級,e靈通理財餘額可直接在工行旗下電商平臺融e購網購時使用。
據了解,e靈通是工商銀行創新推出的、基於網際網路理念的凈值型現金管理産品。用戶購買e靈通理財産品後,在融e購購物時,可以不用贖回e靈通,而是直接用理財産品進行支付,且不受時間限制,隨時購買隨時支付。使用體驗如同用戶使用餘額寶,在天貓、淘寶等平臺進行購物。
工商銀行人士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舉一方面為e靈通的客戶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性,加強工銀理財的網際網路屬性;另一方面,將提升融e購平臺的整體競爭力,滿足客戶需求與體驗。
融360分析師劉銀平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探索網際網路金融的過程還是比較積極的,但融e購可用理財産品餘額直接網購的模式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早已存在,所以工行這一行為並非創新。而且與其他電商平臺相比,融e購並無明顯優勢,後發之力不足,只能借助工行的一些老客戶去發展,對網際網路金融的貢獻微乎其微。
規模難敵“寶寶”軍團
事實上,此次e靈通的升級與螞蟻金服的餘額寶路徑相同,都是為業務載入更多應用場景。在業內人士看來,商業銀行雖然積極探索網際網路轉型,但成效並不突出。
自餘額寶橫空出世之後,各類“寶寶”産品、P2P、眾籌等網際網路金融業態快速崛起,對銀行理財、貸款業務形成衝擊,銀行存款面臨較大流失壓力。因此,各家銀行紛紛反擊,探索網際網路金融轉型之路。從早期的“寶寶”産品、直銷銀行,到後來的類P2P平臺等,不一而足。例如,工商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和中信銀行等都曾對手機銀行進行升級,在移動金融方面進行創新;招商銀行、包商銀行等中小銀行則試水類P2P平臺。而動作最大的當屬工行的e-ICBC整體戰略,整合電商平臺融e購、即時通訊平臺融e聯和開放式手機銀行融e行,並設立網路融資中心,進軍網際網路金融領域。
不過,這些嘗試並未百試百靈。以銀行係P2P為例,包商銀行小馬bank已轉型成為有氧金融,新的平臺定位為直銷銀行,原本的小馬bank將退出歷史舞臺,而招商銀行的小企業e家、齊商銀行的齊樂融融e、江蘇銀行的融e信等均已數月不發新標。北京商報記者獲得的數據顯示,工行e靈通推出一年多以來,規模為100億元。而餘額寶截至去年底,規模達到6207億元,仍是國內最大的公募基金産品。
後紅利時代怎麼玩
專家認為,銀行在網際網路金融轉型出現的産品更新落後、創新性不足,其核心原因還是在於體制。易觀國際分析師馬韜指出,銀行探索網際網路金融的關鍵問題在於體制僵化,靈活性不足,在戰略佈局、産品研發效率上相對滯後。
劉銀平也表示,目前銀行的網際網路金融轉型還處於“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階段,創新性不大,大多是在別人成功的基礎之上去延伸和拓展。此外,銀行不如網際網路金融機構那樣大膽,步子邁得不夠大,這是由傳統金融機構的屬性決定的。
平安銀行行長邵平日前撰文表示,支援銀行過往發展的各項紅利開始逐漸消失,對銀行的要素效率提升、去産能、降成本、補短板提出了新的挑戰。而商業銀行內部存在多種問題,亟須解決,包括組織和體制滯後。多數銀行仍停留在以前臺關係型行銷為主導的階段,缺乏有力的客戶引導、業務規劃和支援。龐大的資産規模、員工數量和分支機構使得銀行組織效率相對低下,對經營活力存在較大的壓抑和束縛。創新和升級滯後,傳統商業銀行相對保守的文化氛圍,對創新失敗的容忍度較低,內部創新動力普遍不足。此外,受傳統流程和風險管理限制,産品迭代升級的週期緩慢,與客戶需求的升級速度形成了鮮明反差。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