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銀行業還須自力圖強 著力破解資産惡化之憂

  • 發佈時間:2016-01-19 01:31:13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何芬蘭  責任編輯:胡愛善

  近期,銀行不良貸款率持續上升、外資銀行拋售中資銀行股份的消息,讓市場對中國銀行業信貸資産品質的憂慮漸濃。

  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日前發佈了中國銀行體系展望報告,對未來12~18個月中國銀行體系的展望為負面,認為銀行的整體信用度將惡化。然而,業內人士提示,要冷靜看待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的上升,並認為應對資産品質惡化,中國銀行業尚有很大操作空間。

  不良貸款率走高

  隨著我國經濟增速的放緩及企業經營形勢的持續惡化,服務並依附於實體經濟的銀行業出現了不良資産加速上升的態勢。截至2015年9月末,16家上市銀行不良貸款餘額達9080億元,比2014年末增加2048億元,增幅達29%;不良貸款率1.52%,同比增0.4個百分點。穆迪稱,不良貸款和逾期貸款生成率逐漸上升,反映了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這一趨勢在週期性行業(包括批發和零售業、製造業)以及中小企業領域最為明顯。此外,有跡象顯示,銀行對不良貸款的認定標準放鬆,越來越多逾期90天以上的貸款並未計入不良貸款。

  由於擔憂中資銀行不良貸款率高企,近期不少外資銀行正拋售持有的中資銀行股份。德意志銀行2015年12月28日稱,已同意出售所持中國華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全數股份。事實上,德意志銀行的拋售行為並非先例,此前匯豐銀行控股的恒生銀行拋售了5%的興業銀行股份,西班牙對外銀行亦出清了中信銀行股份。

  銀行業資本壓力趨升

  “中資銀行的運營環境正在惡化,在出口、投資和就業增長放緩的情況下,穆迪的基礎情景假設中國GDP增長率將從2015年的6.8%進一步降至2016年的6.3%。系統整體杠桿率(即信貸總額/名義GDP比率)可能將從2014年底的193%升至2015年的209%,2016年將進一步上升,加大了清償風險。”穆迪分析師武賦賦稱。

  穆迪表示,由於近期政策性利率下調及利率市場化導致凈息差收窄,銀行的盈利能力將惡化,而上升的信貸成本也將侵蝕銀行的凈利潤。大型銀行因為信貸增長相對較緩,而信貸成本較低,故而其資本實力更強。與之相比,中小銀行的資産增長迅速,但資産品質較弱,因此將面臨更大的資本壓力。

  著力破解資産惡化之憂

  針對當前市場對中資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資産惡化的擔憂,業界人士認為需冷靜分析、正確看待。當前銀行信貸資産風險的爆發是宏觀經濟“三期疊加”的自然結果,是世界各國經濟調整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應對資産品質惡化,中國銀行業尚有空間。雖然短期內宏觀經濟仍面臨下行壓力,一些傳統産業、過剩産能向下調整的慣性仍然較大,但同時,新産業、新業態、新動力加快孕育,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繼續提升,第三産業比重進一步提高,出口降幅收窄等,宏觀經濟增長結構的調整為銀行業對衝存量風險提供了機遇。

  事實上,在不良貸款大量爆發前,銀行已經開始意識到一些問題,並採取了相應措施,如對“兩高一剩”、房地産等行業進行管控。同時,中國銀行業風險管理水準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大多建立了現代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機制,通過引入並實施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在風險管理政策、工具、系統等方面不斷強化和完善,形成了較為系統的風控體系,資本對風險的抵補能力不斷加強。

  此外,中國銀行業在經濟上行期儲備了較為充分的財務資源。目前,上市銀行撥貸比為2.77%,規模前十大銀行撥貸比顯著超過美國、日本、英國和德國等主要發達國家(低於法國),對風險覆蓋的水準相對較高。

  穆迪亦認為,在匯率環境變化的情況下,中國銀行業儘管存在資本外流進一步增加的風險,但寬鬆貨幣政策有助於中資銀行維持充裕的資金和流動性,這仍將是中資銀行的一大優勢。同時,中資銀行的資金主要來自存款,並持有充足的流動資産,可覆蓋其市場融資。

  另一方面,中國政府對銀行體系的支援依然較高,預計政府將保持對主要銀行的大力支援,反映了維持公眾信心和系統穩定性的重要政策需要。但在存款保險制度實施後,政府對小型銀行的支援可能會更有選擇性。

中國銀行(601988)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