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3日 星期二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洪崎:供給側改革中的銀行機遇

  • 發佈時間:2016-01-04 15:34:52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作者|洪崎(中國民生銀行董事長)

  文章|《中國金融》2016年第1期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新理念,開啟了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征程。2015年11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首次提出,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央決定和總書記講話指明瞭下一階段宏觀調控的新方向,並確立了金融業改革發展的新重點。

  作為中國金融改革的試驗田,中國民生銀行將於2016年1月12日迎來成立20週年華誕。在“十三五”及今後一個時期,民生銀行將銳意改革創新,踐行“情係民生,服務大眾”的辦行宗旨,以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為基礎,以提高發展品質效益為中心,推動和落實“鳳凰計劃”與新的中長期發展戰略,構建“戰略引領、跨界互聯、聰惠共贏”的小微金融升級版,破解制約中小民營企業發展的“融資難、融資貴”痼疾,並通過打造“專業化、連鎖化、品牌化的金融沃爾瑪超市”式社區金融商業新模式,為居民客戶提供可信賴的“金融管家式”服務,全面提升金融服務水準,以新版民生銀行助力我國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和共用發展。

  “十三五”規劃提出新理念,宏觀調控引入新思路

  “十三五”規劃提出了新理念

  “十三五”規劃建議旗幟鮮明、濃墨重彩地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廓清了中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導向和著力點,也為包括金融業在內的各行業、各領域的發展指明瞭方向。創新發展,著力點在於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包括拓展區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網路經濟、藍色經濟,以及推動農業現代化、製造業升級、現代服務業發展等。協調發展,著力點在於形成平衡發展結構,包括實現區域協調、城鄉協調、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經濟建設與國防協調等。綠色發展,著力點在於改善生態環境,包括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推動低碳迴圈經濟發展,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築牢生態環境安全屏障,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開放發展,著力點在於實現合作共贏,包括完善對外開放格局,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全球治理等。共用發展,著力點在於增進人民福祉,包括增加公共服務供給,提高教育品質、促進就業和創業、推動健康中國、完善社會保障等。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的五大發展理念是我國改革發展的重大理論突破,必將引領未來的中國在新的發展征程中崇尚創新、注重協調、追求綠色、厚植開放、深謀發展,並在實踐過程中突破發展瓶頸、挖掘發展潛力、拓展發展空間、培植發展動力、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努力開拓發展的新境界。

  宏觀調控引入了新思路

  2015年11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首次提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全新的表述,標誌著中國宏觀調控思路發生了重大變化,未來將更加強調通過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來打造經濟發展的新型驅動力,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

  長期以來,我國受凱恩斯主義影響較深,更注重需求側的管理,更強調投資、消費和凈出口這“三駕馬車”的作用。但是,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從需求端發力的刺激政策效果逐漸減退,效力明顯下降。這一現實反證出當前面臨的不是短期的、週期性的、外部的衝擊,而是中長期的、結構性的、內部的壓力。經濟刺激政策對前一種情形或許有效,但對後者卻作用有限。為此,必須改變過去過於強調需求端作用的思路和方式,而應從供需兩端同時發力。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以高效的制度供給和開放的市場空間,激發微觀主體的創新創造的潛能,全面提升全要素生産率,實現強國富民,改善生態民生,進而打造長期、可持續的新型驅動力。

  實體經濟産生新需求,金融機構面臨新機遇

  隨著“十三五”期間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實體經濟的新需求將會不斷涌現,並呈現出多元化、差異化、複雜化的特徵。金融機構需對此保持密切關注,並積極把握其間蘊含的新機遇。

  居民消費升級産生新需求。“十三五”期間,我國將有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2020年每人平均收入水準將比2010年翻一番。按照國際經驗,每人平均GDP在8000美元左右時,消費結構將從生存型消費向發展型消費升級,目前我國的每人平均GDP約為7800美元,已接近這一階段。隨著居民收入水準進一步提高和中産階級的崛起,居民消費需求將從模倣型、排浪式消費向個性化、多樣化消費轉變,從“吃穿住用行”的基本需求向“學樂康安美”的方向升級,這必然催生對信用卡、消費信貸、跨境支付等金融産品和服務的大量新增需求。

  産業升級轉型拓展新市場。2015年5月,國務院頒布了“中國製造2025”,為未來十年的産業發展制定了行動綱領。一方面,傳統行業面臨轉型升級,行業間的並購重組將會加快,對並購貸款、投行服務需求巨大。另一方面,新産業、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包括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資訊技術、高端裝備製造、航空航太、生物工程、新能源、環保節能、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的發展方興未艾。除信貸需求外,對財務顧問、資産管理等方面的服務需求也將非常迫切。

  基建投資領域仍有新空間。相比發達國家而言,我國在交通、水利、地下管網、民生工程等方面還有較大空間,加大對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雙引擎”的投入,短期可以托底穩增長,長期也是改善民生、擴大內需、實現中高速增長的重要推手。新型基建項目的融資主體將從政府平臺轉向政府和民間資本合作的PPP方式,資金來源也將從“信貸+信託”轉向“信貸+債券”。

  區域協調佈局提供新機遇。“十三五”期間,三大國家級戰略(“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將會繼續推進,四大板塊(東部、中部、西部及東北部)之間發展也將趨於平衡,這種區域戰略佈局的優化將會産生新的業務機遇。特別是隨著我國成為對外投資大國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企業走出去的空間將會進一步打開,也將為銀行業推進國際化戰略提供重要契機。

  加快綠色發展創造新動力。“建設美麗中國、打造綠色經濟升級版”是我國“十三五”期間的重要發展目標之一。人民銀行相關研究顯示,未來五年我國每年的綠色投資需求為兩萬億元,其中財政只能提供10%~15%的資金。世界自然基金會測算,我國“十三五”期間的融資需求約為14.6萬億元,如果選擇更高標準的環境修復方案,資金需求則高達30萬億元。可見,我國綠色投資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特別是在能效融資、碳排放權融資、綠色信貸資産證券化等方面,創新需求將更為迫切。

  金融改革落實新舉措,創新模式提供新供給

  “十三五”規劃建議稿首次提出,要“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也強調,要“堅持創新發展理念,全面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這意味著未來五年金融業必須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導向,以穩健經營為目標,找準服務實體經濟的重點領域和重要環節,構建新的行業監管方式和業務發展模式,改進服務方式,改善服務品質,提高服務效益,促進金融業成為實體經濟發展的更為強大的動力源泉。

  大力發展創業金融,破解創業融資難題。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業是激發創新的重要途徑。創業金融,目的就是通過一整套的金融制度創新,包括新三板、天使基金、PE/VC以及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切實解決創業者的融資難題。發展創業金融,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資本市場體系,支援符合條件的創業企業孵化、上市,並支援創業企業通過債券市場籌集資金;另一方面,要支援並推動金融機構綜合化經營,努力向創業企業提供結算、融資、理財、諮詢等一站式系統化的金融服務,對於具備發展前景的企業和符合國家政策的項目,要扶開工、送一程,使“草根”創新蔚然成風、遍地開花,在幫助創業者實現夢想的過程中,拓展金融業發展空間。

  加快發展網際網路金融,實現金融業態協調發展。近幾年來,網際網路金融快速發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同金融的結合,正引領金融朝著渠道移動終端化、跨界融合常態化、産品服務精細化等方向發展,成為提升我國金融業綜合競爭力的新生力量。未來,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將進一步規範,不僅可以提高不同地域、不同行業的金融供給和金融需求的匹配程度,有效滿足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經營過程中的資金需求,而且可以提高實體經濟運作效率,激發社會創業的激情與活力,推進新業態、新動力的形成與發展,為我國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提供重要支撐。

  積極發展綠色金融,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近年來,在全國各地不時出現的“霧霾”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促進綠色發展成為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然選擇,通過綠色金融,將社會資金引導到環保、節能、清潔能源、清潔交通等方面,不僅有現實必要性,而且有社會迫切性。一方面,金融業應綜合考慮與環境相關的收益、風險和成本,引領信貸資源逐步從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的行業退出,支援企業工藝技術裝備更新改造,有效緩解我國産業結構“過重”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要加快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綠色證券等金融産品發展,推動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投融資機制形成,更好地服務美麗中國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注重發展普惠金融,推動發展成果共用。普惠金融有兩個特徵,一是客戶覆蓋面更廣,服務對象從低收入群體擴展到城市白領、小微企業、弱勢産業以及欠發達地區。二是産品和功能更加多樣,除了存款類産品,還包括諸如信貸、支付、結算、租賃、保險、養老金等綜合化金融服務。發展普惠金融,充分體現了共用發展的理念。推進普惠金融發展,需政府和金融機構的雙輪驅動。從國家層面,應健全商業性金融、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補充的金融機構體系,制定有針對性的優惠政策措施,引導金融機構堅定服務小微企業、三農領域、貧困地區發展的戰略定力,增加金融産品與服務的有效供給,著力解決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從金融機構層面,需要通過創新金融服務模式,使普惠金融的供需兩端更加匹配;通過借助網際網路、大數據等工具,降低普惠金融的服務成本;通過專業化的風險管理,控制普惠金融的業務風險。

  民生銀行確立新戰略,砥礪前行再創新輝煌

  在系統深入調研後,民生銀行近期已制訂了未來十年發展的新戰略。展望未來,民生銀行將切實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新理念,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宗旨,以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著力推動以“鳳凰計劃”打造新版民生銀行,以“回顧過去20年,展望未來10年,打造百年老店”為主線,描繪可持續健康發展新藍圖,引領民生銀行新發展,再創民生銀行新輝煌。

  聚焦持續創新,不斷提高服務品質和水準。未來民生銀行將繼續豐富産品服務功能,加大金融創新力度,積極整合外部資源,為實體經濟主體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金融産品與服務。一是豐富産品服務功能。除基礎性的存款、貸款、結算業務之外,還將根據不同類型實體經濟需求,提供理財、現金管理、財務顧問等“融資+融智”“商行+投行”的差異化服務。二是加強金融創新力度。創新是民生銀行的靈魂。下一步,民生銀行將會加快資産業務、負債産品、交易業務等金融創新,大力推動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新型渠道發展,以類型豐富、功能齊全、特色鮮明的産品服務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三是積極整合外部資源。未來民生銀行將會與證券、保險、租賃、信託、擔保、基金等機構廣泛合作,建立資源整合、優勢互補、風險共擔的合作機制,為企業提供所有、綜合化的金融服務。

  調整信貸結構,有效服務我國經濟轉型升級。一是加大對“中國製造2025”等戰略性新興産業支援。“十三五”期間,民生銀行將積極佈局九大戰略新興産業,支援“中國製造2025”相關産業發展,優先支援下一代通信網路、物聯網、雲計算、生物醫藥等15個行業,助力我國産業加快邁向“中高端”;二是通過打造特色分行助力區域協調發展。“十三五”期間我國將會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為引領,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民生銀行將組織各分行因地制宜制定發展中長期發展規劃,發展特色業務,形成與金融同業的差異化競爭,為區域性重大戰略和重大項目的落地實施提供支援。

  發展綠色信貸,助力“美麗中國”建設。“十三五”期間,民生銀行將積極發展綠色金融,在加快退出“兩高一剩”産業的同時,把信貸資源更多地向環保産業傾斜,將業務重點定位於新能源、低碳行業等領域,積極開發收費權質押、特許經營權質押、未來收益權質押等多種擔保方式,使金融服務方案更好地適應企業發展。

  加快全球佈局,攜手國內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十三五”期間,國家將加快建設全面開放型經濟體進程,民生銀行也將適應這一趨勢,積極加快國際化佈局,加強國際業務團隊建設,聚焦“跟隨戰略”,將金融資源更多地投入“一帶一路”等重點建設,服務工商企業“走出去”戰略,提供覆蓋境內外、本外幣的一體化優質金融服務。

  堅持“兩小”戰略,大力支援“雙創”。為使金融服務惠及更多的小微企業,民生銀行將繼續按照“服務大眾、情係民生”的宗旨,優化管理體制,提升客戶體驗,支援創業創新。“十三五”期間,民生銀行將致力於構建“戰略引領、跨界互聯、聰惠共贏”的小微金融生態圈,以網際網路為依託,搭建入口多樣化的獲客平臺,優化業務流程,提高審批和放款效率,助力破解制約小微民營企業發展的“融資難、融資貴”痼疾,並通過打造“專業化、連鎖化、品牌化的金融沃爾瑪超市”式社區金融商業新模式,為社區居民客戶提供可信賴的“金融管家式”服務。與此同時,積極推動小微金融與社區金融業務聯動,線上線下聯動,為小微企業、社區居民提供更加便利、高品質的金融服務和增值體驗。

  作為我國第一家完全由民營企業發起設立的全國性股份制銀行,近20年來,民生銀行持續改革創新、積極銳意進取,業務領域不斷拓展,經營規模持續擴大,各項事業保持穩健,社會美譽度總體上穩步提升,實現了自身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跨越式發展,併為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和推動我國銀行業改革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民生銀行將持續改革創新、不斷追求卓越、繼續砥礪前行,加快建設成為具有鮮明特色及全球競爭力的跨界互聯、聰惠共贏、平臺型現代金融服務集團,努力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