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産配置荒還在延續 銀行理財資金再回到股市投資
- 發佈時間:2015-12-24 09:4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孫毅
隨著配置荒的持續,業內人士均認為資金成本較高的銀行理財資金仍將大概率提升配置權益類資産的佔比,理財資金還是非常青睞股市的機會。
兜兜轉轉,一度暫別A股市場的銀行理財資金如今或再度入市淘金。
作為金融體系內資産規模數量巨大的“龐然大物”,銀行理財資金的動向一直為市場所關注。2015年以來,隨著A股市場的巨幅震蕩,銀行理財資金的大類資産配置也一度變化演繹。然而,隨著配置荒的持續,業內人士均認為資金成本較高的銀行理財資金仍將大概率提升配置權益類資産的佔比,理財資金還是非常青睞股市的機會。
收益率下行後的“悖論”
2015年以來,伴隨著歷史上絕無僅有的5次降準降息,市場流動性充裕狀態一直在持續。受此影響,銀行理財産品的預期收益率在2015年以來可謂一路下行,一直呈現出較為疲弱的態勢。理財産品的收益率水準不但一改前兩年動輒超過6%、甚至高達7%的情況,7月份時,理財産品平均預期收益率水準更是跌破了5%這一被市場頗為關注的關口。當前,持續下行的收益率已經跌破4.5%。
根據銀率網的最新統計,上周(2015年12月12日至2015年12月18日)共有783款人民幣非結構性産品發售,平均預期收益為4.37%,雖然在臨近年末的時候有小幅反彈,但總體而言仍處於低位徘徊的狀態。
值得關注的是,儘管理財資金的規模受到了資産端配置壓力加大、負債端網際網路金融、股市分流的多重負面因素影響,但是整體上其增速卻是不降反升。根據平安證券發佈的研報估算,今年三季度末銀行理財資金的規模已突破20萬億元大關,較2014年末的15萬億元增長了約40%,同比增速接近50%。
對此現象,平安證券的研報稱,多次降準及其他貨幣工具釋放的流動性滯壓在缺乏資産配置能力的中小銀行賬面,使得對擁有相對高資産配置能力的銀行理財産品需求大幅提升,也導致了銀行理財資金中源自同業金融的資金來源大幅增加。
權益類資産仍受青睞
雖然體量龐大,但是銀行理財這一“龐然大物”在大類資産配置中卻是十分敏感甚至敏銳的。據了解,今年上半年,由於股市財富效應的影響,作為留住客戶的“利器”,銀行理財産品在資産配置中及時配置了權益類資産,客戶端資金流向股市的情況十分明顯,銀行也通過穩住理財産品收益率的方式,留住了一部分客戶的資金。彼時,銀行理財通過優先級資金的身份以及兩融受益權等方式入市,通過給股市加杠桿,從快速上漲的股市中獲取了可觀的收益。
但是,隨著6月開始的A股的巨幅震蕩,銀行對於理財資金入市態度非常謹慎,而後銀行理財通過券商、信託等渠道入市的資金量開始減少,因此也導致銀行理財産品的預期收益率下降,並在7月份“破五”。最終,風險偏好開始減弱的銀行理財資金,在今年三季度源源不斷涌入固收市場,也帶來了一波利率快速下行的債券牛市。
近期,隨著A股市場的企穩反彈,一度謹慎的理財資金又開始向股市進軍了。某股份制商業銀行私人銀行部門人士表示,四季度以來,該行已經陸續向其高凈值客戶發售投向A股市場的理財産品。“大部分是通過和陽光私募合作的方式達成,具體産品形式多為量化對衝産品。”
該人士進而向記者解釋稱,之所以重回股市,是因為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又開始回升,而選擇量化對衝産品,是因為這類品種相對“風險小、回撤也小”,而每只産品的門檻也較高,300萬元起售,規模起碼上億甚至更多。
事實上,在基準利率下行的大環境下,由於資産配置壓力加大而理財資金成本相對剛性,銀行理財資金尋求高收益標的的衝動一直存在。前述人士表示,今年下半年開始的“配置荒”仍在持續,對於銀行理財資金而言,最突出的問題便是優質資産的難覓。“前兩年理財資金還在大量配置非標資産,當前這類資産的優質標的很少,而股市相對而言回報還算較高,理財資金流向資本市場也在情理之中。”
某國有銀行個金部人士表示,部分銀行即便相對謹慎,隨著新股發行重啟,相當一部分銀行理財資金也再次通過打新的方式進入股市。
而平安證券的報告則估算,理財資金對於權益類資産的配置在2015年中期達到了歷史高位。“2015年中期,我們估算的銀行理財資金規模達到18.8萬億,其中權益類的配置比例佔理財資金的規模達到了16%的高位,比一季度的11%提升了近5個百分點,全行業整體規模達到3萬億。我們估算到三季度末,銀行投資權益類的佔比可能已再次回到8%左右的比例,整體規模大約在1.5萬億—2萬億左右。”
對於2016年理財資金的動向,業內相對一致的觀點是:從大類資産配置的角度看,銀行理財增加配置權益類資産的方向不會改變,而借此提升收益率將是理財資金入市的最大動力。
上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