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價格飆升前景向好 比特幣捲土重來喜憂參半

  • 發佈時間:2015-11-16 07:40: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張競怡  責任編輯:胡愛善

  有暴漲就會有暴跌,暴漲可能一定程度上意味著短期的泡沫。中國市場交易量大,很大程度上與中國的交易平臺都免手續費相關,投資者進行交易是沒有成本的,所以一些投資者可能一天會交易數次,而國外普遍都收取較高的交易手續費。此外,中國比特幣的投資者多為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白領和技術愛好者,但也有部分投機者存在。

  近來,比特幣玩家們春風得意。沉寂了一年多的比特幣今年9月底風雲再起,價格連漲7周,創自兩年最長連續上漲週期。

  李峰(化名)是一名技術宅,對虛擬貨幣技術頗感興趣。“最近,比特幣漲勢如虹,我的錢包也跟著鼓起來了。”李峰説。

  不過,李峰也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比特幣價格波動劇烈,風險較大,2013年高位買入比特幣的投資者還在高位站崗,我對技術層面的東西更感興趣,賺錢也屬於偶然,見好就收吧,會留幾個幣玩玩,但不會將所有資金都放在比特幣投資中。”

  目前,李峰只留了1萬元左右在比特幣交易中,而在此前的9、10月份,李峰投入了10萬元,收益超過50%。

  價格飆升

  在2013年引起轟動之後,虛擬貨幣比特幣在2014年經歷了駭客攻擊等負面事件,各國政府對比特幣的監管也開始從嚴,比特幣就此沉寂。

  不過2015年9月,比特幣交易開始重新活躍。

  OKCoin報價顯示,比特幣/人民幣在11月4日最高觸及3350,比特幣/美元也在當日觸及503.98,這是一年內比特幣美元計價首破500,在此之前比特幣價格已經連續7周上漲,為2013年11月以來最長連續上漲時間間隔。該價格水準較今年1月的低點已上漲超過120%,較9月低點漲幅也達50%左右。

  雖然現在以人民幣計價的比特幣價格相比2013年巔峰時期的8000左右最高價仍有不小距離,但也足夠讓比特幣重回風口浪尖。

  為何在短短時間內創下如此大的漲幅?

  比特幣平臺OKCoin公司CEO徐明星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原因有很多。首先因為比特幣總量是有限的,但隨著全網算力的暴漲(目前444.6P),獲取一個比特幣的成本也越來越高,稀缺屬性和成本上升必然引發比特幣價格上漲。”

  其次,他強調,政府機構對比特幣的認可在加深。如10月23日歐洲法院正式裁決,在歐洲比特幣以及其他虛擬貨幣應該和傳統貨幣一樣免征增值稅。原因是根據歐盟的相關規定,“被用作法定貨幣的貨幣、銀行票據和硬幣”無需繳納增值稅,這使得比特幣向合法化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也在9月發佈文件,把比特幣和其他虛擬貨幣合理定義為大宗商品。

  最後,徐明星認為在比特幣區塊鏈技術(區塊鏈Blockchain是在沒有中央控制點的分佈式對等網路,使用分佈式集體運作的方法,實現一套不可篡改的,可信任的數據庫技術方案,其特點為去中心化存儲、資訊高度透明、不易篡改等)上的探索和突破也推動了比特幣價值的發現,最近一年在全球範圍內銀行等金融機構都開始參與研究和利用區塊鏈技術。

  比特幣交易網Btctrade創始人兼CEO張壽松也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比特幣大部分的漲跌都會一定的隨機性,今年整體的上漲趨勢可能與前期價格較低有關。此外,經過幾年的沉澱,大家的視野也從投機層面轉到技術層面,今年已有不少成熟市場銀行和股票交易所開始研究區塊鏈技術。”

  前景向好

  比特幣劇烈的價格波動是否會影響比特幣的應用?

  價格波動雖然是不成熟的表現,但是業內人士對比特幣的應用前景依然充滿信心。

  徐明星認為:“貨幣屬性只是比特幣的一小部分功能而已。比特幣的價格需要時間的沉澱才能趨於穩定。就像黃金的價格一樣,也是經歷很長的時間,才形成較為穩定的價格核算。比特幣是偉大的技術創新,最重要的是它的分佈式去中心化、工作量證明等理念和區塊鏈技術,這些將成為新的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因此比特幣的價格波動對於像OKCoin這樣的比特幣應用開發企業來説沒有太大的影響。”

  今年,OKCoin推出社交金融APP好有錢,主打熟人借貸這一細分領域,“熟人借貸是傳統的金融項目,但我們借鑒了比特幣的理念,如分佈式風控,把風控分散到放貸人,如合同存證,我們利用了比特幣區塊鏈技術……最終我們還是希望把傳統金融和數字貨幣做更深入的對接,實現法幣和數字貨幣的實時兌換。”徐明星透露。

  徐明星表示:“公司的核心業務依然是比特幣業務,比特幣是金融行業的革命性産物。比特幣業務目前主要集中在礦機行業,包括專業晶片設計、礦機生産和礦機部署、比特幣交易平臺、區塊鏈技術應用還有物聯網和比特幣技術的結合等。未來的業務核心還是區塊鏈技術的創新和應用。”

  張壽松指出,很多的高校和企業都在研究區塊鏈技術,但真正實際廣泛應用肯定還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不僅僅在中國,得益於比特幣背後的區塊鏈技術,許多國際知名金融企業對比特幣的態度也在改變。

  2015年1月,紐約證券交易所、美國汽車協會聯合服務銀行(USAA)、西班牙外換銀行(BBVA)以及花旗集團前任首席執行官維克拉姆·潘迪特對比特幣服務提供商Coinbase進行了投資,後者當時獲批開辦了美國首家比特幣交易所。幾天后,卡梅倫·文克萊沃斯和泰勒·文克萊沃斯兄弟創立了Gemini,“一個完全受監管、完全合規、總部位於紐約的比特幣交易所”,有些人稱之為“比特幣的納斯達克”。3月,納斯達克宣佈將為Noble Markets提供支援,讓傳統投資者也能擁有交易數字貨幣的工具,就像他們買賣股票一樣。此後,高盛集團對比特幣創業公司Circle Internet Financial進行了投資。

  美國投行Wedbush證券分析師Gil Luria表示,比特幣終於引起了金融機構的注意,預計未來10年內比特幣相關應用將會被大規模採用。

  比特幣應用也被監管層看好,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委員卡拉·斯坦(Kara Stein)近日指出目前正在探索的區塊鏈技術應用包括清算和結算、支付處理以及借貸交易,“我們可以設想在一個世界中,證券借貸、回購和融資融券都是通過透明和公開的區塊鏈來追蹤交易”。

  區塊鏈好比利用電腦程式在全網記錄所有交易資訊的“公共賬本”。斯坦甚至推論,公共賬本可能某一天會為政府監管者服務,能夠讓他們更好地監控金融市場中的“系統風險”。

  警惕風險

  雖然比特幣還有如此多的應用前景,但卡拉·斯坦也對圍繞區塊鏈技術的炒作發出了警告。斯坦也提醒説,這些應用想法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此外,這些技術將通過監管機構、學術界以及資本市場參與者們的持續評估,才能匹配它誇張的宣傳。

  而在中國市場,炒作的風險已經顯現,11月11日,OKCoin報價顯示,比特幣/人民幣報價收盤已回落至1981.00,跌破2000大關。

  張壽松指出:“有暴漲就會有暴跌,暴漲可能一定程度上意味著短期的泡沫。中國市場交易量大,很大程度上與中國的交易平臺都免手續費相關,投資者進行交易是沒有成本的,所以一些投資者可能一天會交易數次,而國外普遍都收取較高的交易手續費。此外,中國比特幣的投資者多為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白領和技術愛好者,但也有部分投機者存在。”

  李峰也告訴記者:“2013年,比特幣已經經歷過一次暴漲暴跌,投資者應該吸取教訓。”

  2013年11月19日,比特幣兌換人民幣最高成交價達8000,較2013年初時上漲近80倍,但很快成交價就回落至4383,兩日就被腰斬。

  2013年12月,由於比特幣投機活動嚴重,中國人民銀行、工業和資訊化部、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共同發佈《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通知》要求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不得買賣比特幣,不得直接或間接為客戶提供其他與比特幣相關的服務,包括比特幣登記、交易、清算、結算等服務。

  2014年3月,央行再度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比特幣風險防範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在4月15日前關閉十多家境內比特幣平臺的所有交易賬戶。

  監管層致力於將比特幣風險隔離在金融體系之外,但記者了解到,比特幣平臺確實都曾停止過銀行充值,改用充值碼充值,但後來銀行的渠道都陸續恢復了,只是各平臺恢復的時間不同。

  除了價格波動風險外,比特幣交易中還存在其他的陷阱。

  “在一些比特幣相關微網志、論壇中,一則‘MMM社交金融網路’的廣告隨處可見。”李峰説。

  所謂的“MMM社交金融網路”,是由俄羅斯人Sergey Mavrodi多年前發起的一個組織,MMM的規則非常簡單,新會員必須購買比特幣才能加入,而作為一種“互助”,比特幣會發放給其他網路會員。但新會員每個月可以獲取30%的利息,而該組織要求投資者在YouTube等網路上公開自己的利潤所得,而如果會員招募新會員還可獲得10%的獎勵。

  外媒指出,MMM這類活動的經濟原理存在缺陷,幾乎註定會走向覆滅,但鋻於此種傳銷涉及的資金轉移是憑藉個人意願而發生在私人之間,因而MMM在實際操作中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帶。

  值得注意的是,Mavrodi本人在俄羅斯也臭名昭著,有多次詐騙投資者而被拘押的經歷。

  對於“MMM社交金融網路”,國內比特幣公司紛紛與其撇清關係,10月20日,比特幣中國發表聲明,切割與“MMM China"的關係。比特幣中國首席執行官李啟元表示,“BTCC與此類騙局絕無任何從屬關係,且投資者一定要考慮對推銷任何比特幣相關投資的實體進行驗證,以確保其合法性。”

  此外,多地警方在微網志上發佈“MMM社交金融網路”涉嫌傳銷詐騙警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