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銀行“奔私”提速 資管“全才夢”劍指公、私募

  • 發佈時間:2015-11-11 07:32:22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劉海軍 周雅玨  責任編輯:張明江

  近期,徽商銀行成功在基金業協會備案私募管理人資格,據火山財富了解,已有十家銀行獲得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這意味著之前“躺著賺錢”的銀行也開始佈局私募資管領域。成為私募基金管理人發行私募基金,銀行可以不再依附信託、券商或基金子公司資管渠道,通過直接融資渠道打通資金端與資産端後,銀行或將成為信託、券商等機構的最大競爭對手。

  其實不僅是銀行,信託公司也在加速備案成為私募基金管理人。在近一年的時間裏,68家信託公司中,有近乎一半成為“私募基金管理人”。

  銀行申請私募牌照加速

  江蘇銀行申請私募牌照了!徽商銀行申請私募牌照了!若論當下私募圈最火的話題,就是銀行紛紛申請私募基金牌照。

  記者了解到,從今年6月11日光大銀行資産管理部登記成為私募基金管理人以來,8月平安銀行、浙商銀行,9月廣西北部灣銀行、寧波銀行,10月包商銀行、南昌銀行、民生銀行均獲得了私募牌照,而11月初就有江蘇銀行、徽商銀行獲得牌照。銀行申請私募牌照呈現加速之勢。

  記者注意到,在獲得牌照的10家銀行中,目前均沒有管理的基金。10家銀行中,平安銀行、南昌銀行 、徽商銀行申請設立的基金主要類別為其他投資基金,寧波銀行設立的為股權投資基金,其餘6家銀行的基金主要類別都是證券投資基金。

  這意味著之前“躺著賺錢”的銀行也開始佈局私募資管領域了。

  其實不僅是銀行,信託公司也積極備案成為私募基金管理人。

  2014年10月23日,萬向信託成為首家備案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信託公司,也是2014年僅有的一家信託公司備案者。

  2015年上半年,信託公司開啟私募基金管理人備案潮,包括四川信託、中融信託在內的15家信託公司在基金業協會備案。今年下半年,備案的信託公司數量更是出現井噴,僅9月就有平安信託、紫金信託在內的6家信託公司備案。近期,長安信託、新華信託兩家公司也已經備案成功。

  截至目前,已有33家信託公司備案成為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將近一年的時間裏,全部68家信託公司中,有近乎一半成為“私募基金管理人”。

  基金業協會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9月30日,基金業協會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0383家。已備案的正在運作的私募基金有20123只,認繳規模4.51萬億元,實繳規模3.64萬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銀行、信託等金融機構爭先備案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預示著我國混業經營格局加速,未來,我國私募基金市場還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在西方發達國家,私募基金規模一般是股票市值的2倍左右。例如,在美國股票市場市值為20萬億美元時,私募基金規模有37萬億美元。目前,我國滬深股市流通市值在40萬億元左右,而私募基金規模不到5萬億元,不足股票市值的八分之一。相比之下,我國私募基金規模上升潛力巨大。

  銀行補直接股權投資短板

  江蘇銀行表示,獲得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後,除銀行理財産品外,其已獲得第二個表外産品發行牌照,未來可以自主發行有限合夥基金或在基金業協會備案的契約型私募基金,豐富了江蘇銀行投行與資産管理的産品線,補足了商業銀行無法進行直接股權投資的短板。

  江蘇銀行認為,拓展私募基金業務是積極把握大資管時代的潮流。在獲得資質後,江蘇銀行可以管理人身份發行包括但不限于産業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基金、證券投資基金等多種産品,形成新的資産管理平臺與利潤增長點,為客戶股權融資、債權融資、夾層融資提供新的工具與手段。

  浙商銀行獲得牌照後表示,以非公開方式向投資者募集資金來設立基金,並直接投資于股票、股權、期貨、債權等多個市場,更好地拓展浙商銀行資産管理業務範圍,縮減投資通道,提高服務品質,也有助於浙商銀行更好地探索推進“股債”結合的投貸聯動服務機制。

  記者查閱《商業銀行法》後了解到,銀行參與直投業務一直以來都是借道,也就是需要通過非銀行渠道才能投資到實體經濟:從理財資金對接信託計劃、券商資管計劃、基金管理計劃,到參與對公募基金、陽光私募的配置。而此次10家銀行獲得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可以作為發行人直接投資,銀行參與資本市場的路徑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一位國有商業銀行資管部人士向記者表示,銀行獲得私募基金牌照或許意味著銀行傳統盈利模式的轉變。隨著利率的不斷下行和普惠金融的逐漸崛起,單純依靠存貸利差盈利的“躺著吃飯”的年代已經過去,通過直接融資方式賺取管理費收入的業務將逐漸被銀行所重視。

  獲得私募牌照後,銀行可以作為管理人直接為一個客戶單獨成立一隻私募基金,也可以募集很多資金以一隻基金的方式去選擇各種投資,如可以選擇銀行系統內産品,也可以FOF的形式直投銀行沒有代銷的優秀陽光私募産品,甚至還可以同陽光私募一樣直接選擇股票作為投資標的。

  對於多家銀行先後進入私募領域,民生證券分析師廖志明總結指出,獲批私募牌照,股權投資夢照進現實。此前銀行只能作為私募基金代銷方,獲得資質後可作為發行方。同時,在資産品質承壓及凈息差縮窄兩面夾擊之下,大資管乃商業銀行的轉型方向。獲批私募牌照後可向合格投資者發行私募基金,是商業銀行大資管業務的又一突破,有利於提高非息收入佔比,向輕資本轉型。

  事實上,獲得私募牌照的銀行具體可以開展哪些業務,目前尚不明朗。

  一位股份制銀行資管部人士向記者表示,銀行申請牌照的出發點,主要是涉及私募股權投資,通過私募股權管理人身份參與一些産業基金,也包括地方政府相關的基金。目前從政策面看,銀行作為私募基金管理人已經沒有障礙,但畢竟此類業務涉及不同的監管部門,實際操作過程中是否會遇到其他阻礙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先行者”信託已試水新業務

  其實,獲得私募基金牌照的信託公司已經開始試水新業務。

  記者在基金業協會官網上查詢到,萬向信託、中融信託、民生信託、華潤深國投信託、中原信託和雲南信託6家信託公司作為私募基金管理人已經發行了私募基金。

  其中,華潤深國投信託備案基金産品數量已達8隻,而其餘5家信託公司各運營1隻私募基金。從信託發行的私募基金投向上看,大部分産品投向了股票市場,部分參與了股權投資、定向增發

  例如,萬向信託“明河投資FOF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民生信託“聚利1期證券投資基金”、雲南信託“贏華多策略1期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均投向了二級市場。中融信託成立“中融-助金80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主要進行股權投資。此外,中原信託發行的“中原財富·萊美藥業定向增發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參與了上市公司股票定向增發。

  一位有央企背景的信託研究員向記者表示,信託公司本身就具有橫跨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産業市場的全能牌照,信託作為私募基金管理人參與的私募基金業務,信託同樣也能參與。只是通過發行契約型私募基金或有限合夥基金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操作更為靈活。具體而言,通過上述方式開展業務時,可以不受相關信託業務的監管約束,進一步擴大投資範圍,同時無須佔用信託公司的凈資本、不用繳納信託行業保障基金,降低信託公司展業成本。

  此外,信託通過發行私募基金進行股權投資項目,所投資企業在未來進行資本運作時可以避免許多困擾,例如可以避免企業在定增或者上市時,因信託計劃而導致定增限制或者信託計劃持股無法上市。

  “隊友”變“對手”?

  眾所週知,過去銀行基本只有“貸”的功能,缺乏相應的直接投資工具。“投”只能依託信託、基金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合作才能完成。無論是十五萬億元的信託資産管理規模,還是十萬億元的券商、基金子公司資管規模,通道類業務佔據近半壁江山。據信託業協會今年二季度末數據顯示,特色類業務中銀信合作規模餘額為3.78萬億元,佔信託總資管規模的23.84%。

  如今,銀行獲得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成為私募基金管理人發行基金,可以不再依附信託、券商或基金子公司資管渠道。對作為金融銷售第一大渠道的銀行來説,當手腳不再被束縛時,可以通過直接融資渠道打通資金端與資産端,以後銀行或將成為信託、券商等機構的最大競爭對手。

  “銀行作為發行人去管理基金,優勢是肯定的,它們有強大的客戶資源和銷售渠道,會對私募形成一定的衝擊。主要可能會對私募的客戶資金來源有一定的影響,這是私募界普遍的預判。”前海方舟資本總裁鐘海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銀信、銀證、銀基的合作通道類業務短期內並不會出現大幅減少,銀行仍有合作需求。

  上述信託公司研究員向記者表示,從歷史的業務數據看,銀行通過信託、資管渠道發行的産品主要是信貸類的資産及銀行理財資金投資的出表業務,而並非股權投資類。目前,這塊業務的市場價格已經非常低,但銀行資産出表業務又有潛在需求,即使銀行獲得了私募基金管理牌照,也需要配置相應的業務人員,對於銀行而言由自己操作此類業務成本相對較高。

  鐘海波表示,銀行加入私募行列,對整個行業有積極的一面。銀行的加入正好是陽光私募的宣傳隊,有利於擴大投資者對陽光私募的接受程度。畢竟,很大一部分投資者對陽光私募是有疑慮的,擔心資金的安全。在銀行拿到私募牌照後,這部分投資者將會逐漸意識到,採用契約型基金的陽光私募與公募在資金安全上是完全一樣的。

  “更多的機構,特別是銀行拿到私募牌照,對行業是一個促進,能促使行業更加規範。對我們這種擁有專業團隊的私募(來説),銀行加入後,我們的合作或許能找到一個更好的契合點。”望正資本研究總監曠斌説道。

  管理私募基金的專業性非常強,無論是股權投資、證券投資、期貨期權等衍生品投資,都屬於高度專業投資。玩慣了債權借貸關係的銀行,能否玩得轉私募投資?

  在玄武資本董事長韓超看來,銀行的風格是保守的,是天生的風險厭惡者,不一定適合二級市場投資。銀行的客戶大部分是做存貸款和買理財産品,做高風險投資的話,客戶培養需要一個過程。

  對於銀行作為將來基金管理人的投資能力,金斧子投研總監萬小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投資的核心是依靠優秀的投研團隊。銀行本身投資能力是不強的,要找二級市場上投資能力較強的人也不太容易。因為銀行的機制不靈活,對投資的限制諸多,如對倉位和買賣股票的類型限制,很多投資人不喜歡此種體制。而好的投顧也根本不愁找不到錢。同時,優秀的基金管理人也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和實戰考驗,才能脫穎而出。銀行的文化基因很難培育出優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

  “其實之前好幾家拿到了牌照的私募目前還是以通道業務為主,銀行取得牌照會有什麼影響還是要看具體效果吧!”曠斌表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