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銀行代客結售匯逆差飆升 外管局:肉還在鍋裏
- 發佈時間:2015-09-18 14:13:41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劉波
三個增加表明“肉還在鍋裏”
一如市場預料,8月結售匯逆差和遠期凈售匯數據均大幅上升。
昨日(9月1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以下簡稱外管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8月,銀行結售匯逆差2745億元人民幣(等值435億美元)。其中,銀行代客結售匯逆差8070億元人民幣;銀行自身結售匯順差5326億元人民幣。
對此,外管局新聞發言人表示,近期外匯收支變化主要受經濟因素和市場因素主導,並未打破跨境資金流動雙向波動的格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自央行8月宣佈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進行調整後,資本流出情況一直備受關注。
昨日,在外管局第三季度政策新聞發佈會上,外管局綜合司司長王允貴表示,當前人民幣趨於穩定,不存在誘發資金大幅流出的基礎。另外,隨著“藏匯於民”的步伐正在加快,外匯儲備正在從國家的大池子分散到千家萬戶的小池子,就像“肉還在鍋裏”。
近期跨境資金無明顯異動
數據顯示,2015年8月,銀行代客結匯7048億元人民幣,售匯15119億元人民幣,結售匯逆差8070億元人民幣;銀行自身結匯5995億元人民幣,售匯670億元人民幣,結售匯順差5326億元人民幣。銀行代客遠期凈售匯4284億元人民幣。
由此可見,相比7月,8月銀行代客售匯和遠期凈售匯均有較大幅度增長,這表明企業和個人當前和遠期持匯意願上升。
8月底,央行出臺新規,要求金融機構按其遠期售匯(含期權和掉期)簽約額的20%交存外匯風險準備金。當時市場即猜測,遠期售匯數據較高。
其後,央行新聞發言人在答記者問時證實了這一點:2015年8月,銀行代客遠期售匯簽約額約為1~7月平均水準的3倍,説明其中有投機交易。隨著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增強,未來可能出現比較集中的企業平倉虧損或者違約情況,增大銀行的信用風險和經營風險。因此,將銀行遠期售匯業務納入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有利於抑制外匯市場過度波動。
昨日,外管局新聞發言人稱,影響8月份銀行結售匯差額的主要因素包括:市場主體持匯意願上升,境內居民個人和企業在境內銀行的美元存款增加;貿易投資活動帶來對外支付增加等。
王允貴表示,當前的形勢可以用三個“增加”來概括:銀行凈賣出外匯增加;金融機構吸收的外幣存款增加,跨境資金凈流出有所增加。
他表示,針對三個“增加”,可以認為銀行凈賣出外匯增加,企業、個人外匯存款增加,表明瞭“藏匯於民”的步伐正在加快,外匯儲備正在從國家的大池子分散到千家萬戶的小池子,就像市場説的“肉還在鍋裏”。
王允貴認為,總體來看,近期跨境資金流動有波動,但無明顯異動。資金流入與流出平穩有序,不存在大規模資本外逃的問題。從最近的監測看,不論是銀行的售匯還是銀行的付匯,都在明顯地收斂,説明市場的情緒正在回歸。
此外,針對近期有關部門在加強對“個人結售匯”監管的消息,外管局經常項目司司長杜鵬表示,有注意到媒體的報道。不過媒體報道的基本上就是2009年56號文(《關於進一步完善個人結售匯業務管理的通知》)的相關內容,並非新的規定。對於個人真實、合理、合法的正常用匯需求,外匯管理部門是完全可以保證的,而且便利化程度沒有降低。
人民幣名義、實際匯率回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8月11日,央行公告稱,決定完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當天,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下跌千點,貶值約2%,隨後人民幣中間價和即期匯率在多個交易日下跌。業內對人民幣會否出現階段性貶值和資本外流的情況産生擔憂。
王允貴稱,對於資本外流壓力問題,這要看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情況。當前,人民幣匯率已經趨於穩定,不存在誘發資金大量流出的市場基礎。
他分析指出,今年8月份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貶值4%左右,對歐元、日元、英鎊等也有不同程度的貶值,8月11日以來,人民幣貶值壓力已經基本釋放完畢。
王允貴稱,今年前7個月,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升值了4.9%,實際有效匯率升值4.6%,經過8月份人民幣對各種貨幣的貶值,預計8月份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和實際有效匯率升值幅度將有回調,匯率失衡的問題也會得到糾正。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 (BIS)9月17日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8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報131.30,環比下跌0.61%;8月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指數報126.17,環比下跌1.01%,結束此前連續兩個月漲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