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準備金考核不再衝時點 變相降準説不靠譜

  • 發佈時間:2015-09-12 08:56: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孫璐璐  責任編輯:胡愛善

  央行11日發佈公告稱,為進一步完善存款準備金制度,優化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強金融機構流動性管理的靈活性,自9月15日起改革存款準備金考核制度,由現行的時點法改為平均法考核。

  所謂平均法考核,即維持期內,金融機構按法人存入的存款準備金日終餘額算術平均值與準備金考核基數之比,不得低於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同時,為促進金融機構穩健經營,存款準備金考核設每日下限。即維持期內每日營業終了時,金融機構按法人存入的存款準備金日終餘額與準備金考核基數之比,可以低於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但幅度應在1個(含)百分點以內。

  據了解,過去的時點法考核,是指商業銀行每月5日、15日和25日根據上月月末、本月10日和20日的存款基數繳納存款準備金,並實行多退少補的原則。民生證券分析師李奇霖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該制度的缺陷是可能會放大資金面波動,比如月底一般性存款餘額往往會多增,那麼對應下月5日就需要補繳一大筆準備金,資金面波動增加。

  “改為平均法考核後,每月三日的繳準時點不復存在,銀行繳納準備金的方式更為靈活,不需提前準備資金頭寸集中應對‘衝時點’。”李奇霖説。

  央行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此次改革存款準備金考核制度,採取小步審慎推進的做法,對存款準備金實施平均法考核的同時,輔以日終透支上限管理。實施平均法的目的主要是提高金融機構管理流動性的靈活性和便利性,而不是增強透支能力。改革後的考核制度有助於金融機構平衡好資金運用效率和流動性安全的關係,督促其不斷提高流動性管理的主動性和科學性,也有利於平滑貨幣市場波動。

  不過,由於本次考核方法輔以日終透支管理,不少人士認為,此舉相當於央行變相降準,釋放流動性。李奇霖則予以否定,他表示,“平均法考核”相當於變相降準的説法不靠譜,因為按照新規則,雖然金融機構按法人存入的存款準備金日終餘額與準備金考核基數之比,可以低於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但由於“存款準備金日終餘額算術平均值與準備金考核基數之比,不得低於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實則仍是多退少補的原則。

  央行方面也表示,在當前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情況下,此次改革基本不會對市場流動性造成影響。但存款準備金考核由時點法改為平均法,可以降低金融機構應對突發性支付的超額準備金需求,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在流動性存在一定缺口時可以釋放一定的流動性。

  此外,市場普遍認為,央行選擇此時調整存款準備金考核方法,主要是由於當前匯率貶值壓力下可能會加劇資金面波動,平均法考核有利於維穩資金面。招商證券方面就表示,在美聯儲加息預期帶來的不確定對全球流動性收縮的影響下,中國央行推出舉措旨在保持流動性的合理充裕,穩定流動性需求,允許資金存在有限度的缺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