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資金入市被嚴管 50款産品加速逃離A股
- 發佈時間:2015-09-08 07:3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田燕
股市的“巨震”,令銀行理財資金紛紛撤離。近期,多家銀行紛紛披露理財産品提前終止的公告,據不完全統計,被提前終止的非結構性理財産品數量多達50款。
另一方面,面對巨量規模入市的銀行理財資金,如何在“震蕩”市中安全著陸,也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在有關分析人士看來,限制銀行理財資金入市的時機或已到來。
銀行理財資金撤離股市
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以來,有50款非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産品提前終止,從收益水準看,提前終止的産品中,預期收益率最低的為5.2%,最高達7.3%。
今年二季度,多家銀行發行的理財産品通過各種渠道間接入市,如認購其他産品的優先級、對接打新基金等。然而,隨著股市震蕩的加劇,有關的産品非自願提前中止的數量也大大增多。以某股份制銀行發行的高資産凈值客戶版人民幣理財計劃為例,其原定到期日為2016年6月5日,但已于2015年8月18日提前清算。
銀率網不完全統計,2015年以來,有50款非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産品提前終止,從收益水準看,提前終止的産品中,預期收益率最低的為5.2%,最高達7.3%。
對於銀行選擇提前終止這些理財産品的運作,普益財富研究員李林夏認為,原因主要在於理財産品多為預期收益型産品,當對接股市這部分資金退出後,很難再找到能在剩餘時間內提供高收益的投向,銀行無法完成之前承諾的收益,因而選擇提前終止,且在終止時還能按照之前約定的收益率計算提供給投資者的實際收益。
事實上,梳理被終止銀行理財産品的公告可以發現,部分理財産品在公告中直言,“通過信託産品繞道投資股市,由於近期股市下跌影響,導致該信託單元凈值跌破預警線,因而提前終止。”而另一些銀行雖未説明提前中止原因,但以某股份制銀行發行的惠益計劃穩健系列5號86期保本型産品為例,雖然標的是債券,但根據其産品説明書,有0-30%的資金投向是一級市場,也被認為是用於“打新”。
李林夏指出,銀行理財産品通過信託、券商資管、基金等産品入市,當這些産品提前中止時,對接它們的銀行理財資金就得回流。目前無法確定有多少家銀行發行的理財産品與其對接,也不能估算對接的理財産品中有多少比例的資金參與其中,能確定的是,入市比例越大的理財産品提前中止的可能性越大。
未來理財資金再入市或遇阻
一份正在被流傳的《證券賬戶自律管理承諾書》明確提到,銀行理財作為委託人開戶時,需要向中登公司承諾不從事權益類投資。
銀行理財資金入市並不鮮見。記者注意到,在去年下半年開始的牛市裏,這部分業務體量有所上升,入市渠道包括通過資管産品投資權益類資産,或是作為結構化産品中的優先級對接信託、資管産品入市等。
銀行理財資金入市規模究竟有多大?一組數據或能描繪其輪廓。據可以查詢的公開數據,今年上半年,招商銀行理財資金投資兩融受益權業務的規模為863.47億元,理財資金投資股票二級市場配資業務的規模約為1523億元,理財資金投資股票質押融資業務的規模約為325.26億元,相加可知,其目前投入股市的業務規模為2711.73億元。
除此之外,截至6月底,工行理財産品投資和資本市場有關的有1773億,佔整個理財産品總規模的8.3%;交行資管産品涉及權益類投資的一共1000多億,其中兩融收益互換類産品900多億,結構化證券100多億;而建行理財中涉及股市餘額400億元左右。
這也意味著,僅上述四家銀行理財資金的入市規模已超過5800億元。如何在“震蕩”市中安全著陸,也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然而,近日一則關於“接中登公司通知,已暫停銀行理財資金作為委託人開立定向專用證券賬戶,暫停銀行理財資金通過專項計劃或信託計劃作為委託人開立定向專用證券賬戶”的傳聞也再度掀起波瀾。儘管中登公司隨後在微信公眾號緊急辟謠稱,微信等渠道傳言不實。但處於風頭浪尖的銀行資金入市卻依舊被認為迎來了更為明確的自律性監管。
這源於一份被流傳的《證券賬戶自律管理承諾書》,其中的第二條明確提到,銀行理財作為委託人開戶時,需要向中登公司承諾“在貴公司開立的證券公司基金公司資産管理專用證券賬戶僅用於參與銀監會和交易所認可的委託人可以投資的固定收益類産品的投資,不從事權益類投資”。業內人士認為,從該承諾書內容來看,可解讀為限制銀行理財入市。
另一方面,儘管銀行理財資金入市政策是否突變依舊成疑,且銀行不約而同的表示入市的理財資金“風險可控”,但不少股份制銀行已開始調整理財産品的投資策略,並大幅減少權益類資産的配置。而面臨著走低的行情,下半年銀行也著眼于收縮此前擴張過快的步伐。
在半年業績交流會上,一位股份制銀行人士就坦言,隨著資本市場的劇烈波動,本行調整理財産品的投資策略,大幅減少了權益類資産的配置,權益類理財産品規模預計較上半年將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在有關分析人士看來,這也意味著,限制銀行理財資金入市的時機或已到來。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