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微眾銀行貸款功能缺失 資金靠拆借非長久之計

  • 發佈時間:2015-08-25 10:22:41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用這句話來形容8月15日,微眾銀行發佈的APP或許再合適不過。

  頭頂網際網路銀行的光環、背靠騰訊這棵大樹,微眾銀行承擔的使命不小,“連接大眾客戶、小微企業和金融機構。”

  但時代週報記者在微眾銀行APP上,並未見到“總理敲下第一筆網路貸款”的貸款功能,取而代之的是理財。微眾銀行的理財産品分為三塊:活期+、定期+、股票基金,而“銀行牌照”專屬業務卻不足。外界對此更為“簡單粗暴”的形容是:新上線的微眾銀行還停留在餘額寶[微網志]的水準。

  微眾銀行為什麼要背離原來的貸款功能而主打理財?為什麼微眾銀行的首款信貸産品微粒貸沒有嵌入這款APP?“因為資金不足,業務無法做大,資産端來源大部分都是同業拆借。在不能實現遠端開戶的情況下,微眾銀行所開賬戶都是弱實名制賬戶,不能吸收存款。” 8月21日,中歐 陸家嘴 國際金融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劉勝軍[微網志]告訴時代週報記者,這可能是束縛網際網路銀行發展的最大問題。

  在此情況下,微眾銀行不得不思考開立賬戶的另一種可能。“微眾銀行當初考慮過與其他同業銀行合作,在其他銀行開戶的時候,匹配一個微眾銀行的賬戶,這就變成一個強實名制的賬戶。”8月20日,接觸過微眾銀行的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透露。但監管層對此未必會贊同。

  簡而言之,目前困擾微眾銀行的最大難題依然是遠端開戶,資金端只能依靠同業拆借。但同業拆借並非長久之計,持有微眾銀行30%股份的騰訊也肯定不會滿足於此。那麼,“企鵝銀行”的路在何方?

  理財高收益或靠補貼

  目前類似直銷銀行的這款APP中,最大功能在於理財。微眾銀行著重推了“活期+”和“定期+”,活期理財是貨幣基金;定期目前只有一款,90天,由太平養老保險提供,預期年化收益率為7。

  時代週報記者注意到,微眾銀行“活期+”7日年化收益率高達5.27%,同是貨幣基金,要比餘額寶最新的3.23%收益水準高出不少。

  對於理財産品收益率高的原因,微眾銀行解釋稱,“這次上線的理財産品都是經過精心挑選、嚴格把關、風險可控的産品,所以收益可觀”。但外界普遍認為,前期微眾銀行對其會有小範圍的補貼。

  8月19日,深圳一位不願具名的貨幣基金經理告訴時代週報記者,貨幣基金的收益偏高可能是因為配合産品行銷宣傳的需要,貨幣基金集中兌付收益,使得年化收益偏高,但這種年化收益往往不可持續;平臺也有可能補貼了一部分收益。

  收益再高,卻也只有理財。微眾銀行首款貸款産品“微粒貸”並未嵌入其中,銀行的“存、貸、匯”業務均未涉及。8月18日,在上海舉行的“理財更簡單”産品發佈會上,螞蟻金服財富事業群總裁袁雷鳴對包括時代週報記者在內的諸多媒體説,從目前微眾銀行發佈的APP來看,其做的業務都不是銀行業務。例如,“活期+”産品就是一個貨幣基金産品,除了銀行外,獨立的金融機構都可以做。

  時間回到今年1月4日,當日,李克強總理在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敲下電腦回車鍵,卡車司機徐軍就拿到了3.5萬元貸款。這是微眾銀行作為國內首家開業的網際網路民營銀行完成的第一筆放貸業務。該銀行既無營業網點,也無營業櫃檯,更無需財産擔保,而是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和大數據信用評級發放貸款。

  那時的微眾銀行,主打放貸,扶助微眾,是網際網路金融服務小微的代表和希望。外界也希望微眾銀行能打造與傳統銀行不一樣的生態,但這款最新的APP顯然沒有達到期望值。

  為什麼?微眾銀行向記者解釋稱,微粒貸最終是要接入APP的,只不過目前註冊用戶數量較少,而且微粒貸是白名單邀請,這需要等用戶數量足夠多之後才會接入。“目前貸款産品嵌入在QQ裏,以後會根據需求做必要調整。”

  宏源證券 研究所副所長易歡歡對時代週報記者説,由於政策不明晰,細則未出臺,微眾銀行只能做一些底層的建設。劉勝軍也表達了相同的看法,“微眾銀行目前還存在政策上的不確定性,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才會使用比較謹慎、保守的態度。我認為,業務的進展可能取決於與監管層的博弈。”

  據微眾銀行副行長鄭新林透露,接下來微眾銀行APP每個月都會上線新産品,預計在11月左右會上線借貸類産品。

  遠端開戶仍無時間表

  而眼下的困境根源,在於遠端開戶尚未放開。在遠端開戶未放開的情況下,微眾銀行不能吸儲,沒有負債端源源不斷吸儲,資産端(貸款等)就運轉不起來。截至7月底,“微粒貸”發放貸款累計超過8億元,資金來源主要依賴於同業授信。

  8月18日,時代週報記者體驗了微眾銀行電子賬戶的開通流程,操作並不複雜。開通後,可以通過微眾銀行APP辦理存款、理財等業務,以及在微眾銀行電子賬戶和已綁定的其他銀行同名賬戶之間進行轉賬。

  “微眾銀行電子賬戶目前暫不支援刷卡消費、給他人轉賬的功能。”8月21日,微眾銀行有關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證實。

  “從功能上看與目前銀行係直銷銀行的賬戶功能類似,本質上還屬於弱實名。”中金公司在其發表的研報中認為。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網志]告訴時代週報記者,人臉識別技術是遠端開戶的最大障礙,網際網路銀行沒有實體網點,無法櫃檯開戶或者面簽。

  這實際上也是網際網路銀行發展的最大制約。根據現有規定,對於未在銀行櫃檯與個人見面認證開立的電子賬戶,央行[微網志]界定為弱實名電子賬戶,只能用於購買銀行發行、合作發行或代銷的理財産品,不能轉賬結算、交易支付和現金收付。

  儘管在年初監管層曾對遠端開戶有所表態,但此後的態度一直曖昧不明。今年5月,在清華大學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樊爽文表示,通過人臉識別遠端開戶應該先訂立一個普遍性的標準,在此基礎上再制定金融標準,因為開戶是打擊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的基礎,因此央行對此十分謹慎。

  時代週報記者在與多個銀行從業人士交流過程中了解到,遠端開戶在近期內難以放開。“央行認為現在的遠端開戶從技術上來説沒有辦法做到足夠的安全,特別是對於反洗錢會帶來一定的風險。換句話説,他們對這樣的一個技術持否定態度。目前我們無法看出央行在什麼時間內允許遠端開戶開放。”劉勝軍説。

  中金公司在其研報中也認為,遠端開戶的刷臉認證技術年內難以得到監管認可,網路銀行還需另辟蹊徑。監管機構堅持櫃檯開戶為主、遠端開戶為輔的指導原則,刷臉認證技術用於遠端開戶仍不成熟,年內難以獲得突破。

  在此情況下,微眾銀行不得不思考開立賬戶的另一種可能。“微眾銀行當初考慮過與其他同業銀行合作,在其他銀行開戶的時候,匹配一個微眾銀行的賬戶,這就變成一個強實名制的賬戶了,實現櫃檯開戶的創新,但這還有待於和監管的溝通。”8月20日,接觸過微眾銀行的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透露。

  “可以匹配一個賬戶,但這個賬戶是有限賬戶,而不是全功能賬戶。有限賬戶用於金融消費這樣一些簡單的業務,這樣會對微眾銀行業務的開展有很大限制。” 劉勝軍告訴記者。

  同業拆借走不遠

  目前,在資産負債端未解決的情況下,微眾銀行或許只能依靠同業合作這根救命稻草。

  “微眾銀行自身的定期、活期存款産品並沒有在APP中直接體現,這意味著微眾銀行無法自己沉澱低成本的存款。”平安證券[微網志]分析師勵雅敏説。所以,負債端來源基本都是同業拆借。

  今年5月,微眾銀行董事長顧敏曾在接受諸多媒體採訪時表示,微眾除了同業合作這條路,其實也沒別的路可走。目前在同業合作夥伴方面,微眾銀行已經敲定了華夏、東亞、平安三家銀行。另外還有十幾家銀行在商談合作的過程中。

  但同業合作也並非長久之計。 興業銀行 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微網志]就曾表示,網際網路銀行與其他銀行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會陷入被動,“不過以騰訊的流量來看,這個不大可能發生在微眾身上。”他説。“短期內,同業合作是其獲得資金的一個重要辦法,但相對來説,成本偏高。長期來看,對於一個金融機構而言,這樣的資金來源是不健康的。因為同業拆借期限較短,而客戶貸款期限較長,會出現錯位。”劉勝軍説。

  未來路在何方?

  一部分仍將是同業合作。郭田勇對時代週報記者分析,“平臺化的定位,意味著微眾銀行將輸出自己的風控能力,幫別人貸款,並抽取一些分成作為收入。其盈利模式不是傳統的存貸利差或者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而是來自於與合作金融機構的業務成果分享,這在本質上與傳統銀行的盈利模式有很大的區別”。

  招商證券 分析認為,微眾銀行對自己的定位是一家連接客戶和傳統金融機構的平臺,就跟微眾高管的多次公開表態一樣, 不依賴存款和貸款,走輕資産的模式。放貸執行和負債支援完全由合作銀行負責,微眾銀行只負責精準獲客、風險管理、運營服務和承擔風險,而利息收入則與合作銀行分享。

  而待政策放開後,應有更多可能。

  “騰訊壟斷社交領域,掌握著大量的個人社交數據。在解決小微及個人客戶需求上,微眾銀行具有很大的優勢。”郭田勇説。

  “騰訊有龐大的用戶基礎,如果政策給微眾銀行打開一個空間,騰訊很容易就能把幾億的用戶轉化為銀行的客戶。這些龐大的用戶對他們的忠誠度很高,大家願意去嘗試新業務。但是現在面臨的就是政策上的限制。”劉勝軍説,“無論從客戶體驗還是金融産品的市場化,騰訊的創新能力是大型金融機構無法比擬的。如果能夠放開他們的手腳,微眾銀行能給中國金融界帶來非常大的衝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