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小馬bank平臺久未更新引關注 包商銀行回應未放棄

  • 發佈時間:2015-08-07 07:4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蔡穎 張莫  責任編輯:田燕

  包商銀行推出的網際網路綜合智慧理財平臺“小馬bank”很久沒有新項目上線引發市場關注。加之,其核心團隊此前離職,曾經高調的小馬bank前景究竟如何?

  對此,包商銀行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回應稱,儘管目前小馬bank沒有新項目上線,但該行並沒有放棄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的業務,目前正在籌劃下一步該怎麼走,初步計劃轉型為包商銀行旗下的數字銀行,並且將啟用新的品牌名稱、標識及全新的品牌形象。

  核心團隊離職 長期無新標上線

  “小馬bank”是包商銀行推出的網際網路綜合智慧理財平臺,于2014年6月正式上線,上線初期該平臺重點包括兩類産品:千里馬,即P2P債權項目投標類産品和馬寶寶,即貨幣基金類産品。此來,該平臺還推出了自動投標項目,即根據客戶風險偏好並設置一定的投資規則自動完成投標。

  按照包商銀行的思路,起初定位小馬bank是融合“直銷銀行”+“智慧理財”+眾籌等主流的網際網路金融模式,通過整合線下包商銀行提供的金融産品線上上推出,包商銀行則扮演供應商的角色以及給予風控方面的技術支援。

  “小馬bank平臺上的債權産品的額度低於30萬元之下,這樣能保證風險控制,讓投資人更安全。另外,平臺上的項目也不做拆標,是什麼期限的借款就放什麼期限,通常一年期借款會多一些,也有半年期的。”包商銀行內部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然而,《經濟參考報》記者觀察到,小馬bank自去年11月起就沒有新項目上線了。巧合的是,去年11月,原小馬bank總經理張誠帶領核心團隊離職包商銀行,創立了新的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小馬金融。

  目前,在小馬bank平臺上,在售産品僅有馬寶寶(二期),另外存量項目包括193個個人借款項目在回款中,165個個人借款項目已完結。值得一提的是,去年6月上線到10月底,在借款標的上幾乎都是小微企業主或個體工商戶的個人借款項目,投向生産或進貨資金週轉等。對於投資者而言,小馬bank平臺上6個月的借款項目收益率約6.5%至7%,10個月、12個月的借款項目收益率為7.5%,這遠低於目前市場上P2P平臺線上項目的收益率水準。

  “小馬Bank平臺上本身的P2P項目的借款人和包商銀行自身的中小企業客戶重合度相當高,內部本身存在一定競爭關係。如果做普通的貸款,資金成本就是普通的存款利率,但如果拿到P2P平臺放貸,資金成本一下子就上升到理財産品的水準。”一位商業銀行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分析稱。

  張誠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用“左手打右手”來形容小馬bank的處境,他説,銀行內部各部門利益難以平衡,更難以實現定價的市場化。“銀行是金字塔結構,這意味著溝通成本的增加,小馬bank業務創新,需要牽涉銀行的每個部門,協調其他部門的成本非常大。”

  轉型方向或是直銷銀行

  《經濟參考報》致電包商銀行了解到,儘管目前小馬bank沒有新項目上線,但該行並沒有放棄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的業務,目前正在籌劃下一步該怎麼走,初步計劃轉型為包商銀行旗下的數字銀行,並且將啟用新的品牌名稱、標識及全新的品牌形象。

  對於此前小馬bank平臺上的存量項目,包商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小微資産項目額度較小並且高度分散,目前所有項目均100%兌付本息。小馬bank現有客戶的利益不會受到影響。”

  一位接近包商銀行的人士説,“如果按照之前思路,即把線下部分小微企業或者個人借款搬到線上去做,顯然已經走不通了,轉型的方向有可能是直銷銀行模式,包括存款、資金歸集、購買理財産品、基金投資、黃金交易等,相當於金融超市,對産品做一些整合,不過最終究竟怎麼開展還在籌備中。”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商業銀行在外界環境出現變化時願意進行網際網路金融方面的創新嘗試,這一點值得鼓勵。尤其是中小銀行,發展網際網路金融業務可以滿足其跨區經營的需求,其更有內在動力去做。“對不少銀行而言,做網際網路金融並不是它的長項,但在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之時,勇於做出各種嘗試,即使沒能最終成功,也能為未來的轉型發展積累經驗。”曾剛説。

  監管研究銀行單設網際網路金融法人機構

  實際上,除包商銀行外,國內還有一些銀行也已涉足網際網路金融業務和P2P業務,比如,招行于2013年推出的專門面向中小企業客戶的網際網路金融服務平臺——小企業E家,目前,該平臺載入了包括P2P理財、貨幣基金等不同的産品。另外,國開行全資子公司——國開金融有限責任公司和江蘇省內國有大型企業共同投資設立的開鑫貸也是典型的子公司模式運營的典型代表。

  在曾剛看來,銀行做P2P有優勢也有劣勢。他表示,目前的P2P平臺,大部分在資金端不缺錢,它們更缺的是資産端的資源——既需要資金又風險可控的借款人,銀行在資産端的優勢不言而喻。對於銀行而言,通過做P2P平臺,其可實現表內資産的表外化,降低了表內資産規模,同時釋放了部分資本佔有。但曾剛同時強調,P2P是一種資訊仲介的模式,這和現有的銀行風控體系與經營邏輯完全不同,網際網路更加看重收益性和客戶體驗,而銀行更加看重風險控制,因此,在銀行體系內做P2P本身確實存在一定難度。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商業銀行無論是線上P2P還是直銷銀行本身不獨立,導致其在産品種類、客戶資源、服務渠道、後臺維護等方面與傳統銀行産生大量重疊,甚至淪為傳統銀行的補充渠道。所以,在目前直銷銀行難以實現獨立法人地位的政策框架下,可以通過建立事業部的形式,讓直銷銀行獨立經營、獨立管理、獨立核算,賦予直銷銀行特有的權力,使其能夠自主選擇客戶、産品和經營策略,形成差異化競爭。據悉,這種將銀行網際網路金融單設獨立法人機構的探索,銀監會相關部門正在研究中。

  “從目前監管的導向來看,還是比較正面和積極的,即鼓勵銀行開展這塊業務。不過目前銀監會制訂的P2P方面的監管細則還未出臺,一旦監管明確,銀行開展這方面業務或將更為順暢。”曾剛説,“以子公司的模式來做,實現一定的風險隔離,是比較好的方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