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信體制還是信道德?多家P2P公司轉投民生銀行託管平臺

  • 發佈時間:2015-02-11 10:46: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人民網北京2月11日電 (李海霞)長久以來,關於P2P資金託管的問題在業內爭執不下,P2P資金託管業務也越來越受到各家銀行的關注。10日,民生銀行正式上線了“網路交易平台資金託管系統”,這也是為P2P平臺搭建的首個銀行資金託管平臺。

  P2P行業亟待監管

  相比于2013年,2014年的P2P行業呈現爆髮式增長。

  據網貸之家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末,國內P2P行業全年的累計成交量達2528億元,相當於2013年的2.39倍,新上線的P2P平臺超過了900家。

  “截至2014年底,全國已有1575家P2P公司,但過去一年因壞賬或跑路的倒閉的P2P公司也有275家。”民生銀行資産託管部總經理張昌林介紹説。

  業內普遍認為,交易資金的安全是P2P行業發展的“七寸”。

  談到P2P行業目前所遇到的問題時,中國銀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張亮認為有三方面的表現:一是P2P相關法規和制度不夠完善;二是P2P資金的傳遞和流向不夠透明;三是資金風險和道德風險比較嚴峻。

  多數業內人士認為,對於P2P行業來説,2015年意味著較大規模的洗牌,P2P行業有望進入監管後的有序時代。

  2015年1月,銀監會對監管組織架構進行了重大改革,建立銀行業普惠金融工作部,牽頭推進銀行業普惠金融工作,包括小微、三農等薄弱環節服務和小貸、網貸、融擔等非持牌機構監管協調方面的抓總職責,其中P2P行業就屬於這個部門監管。

  銀行託管P2P或成常態

  “引入託管機制,是傳統金融和網際網路金融合作的有益嘗試。”張亮説。

  目前,推出與經營P2P託管業務的基本都以第三方支付機構為主,銀行對P2P資金託管的態度則顯得很謹慎。

  在會上,率先加入民生銀行資金託管平臺的積木盒子聯合創始人魏偉説,目前一些出現壞賬和跑路的P2P公司除了一部分是能力問題外,大多是資金管控出了問題。

  “剛開始是採取跟第三方支付合作,當手裏的資金非常大時,難免有一些擔憂,比如第三方支付能否做好內部風控?是不是可以抵得住誘惑?”魏偉有所思考,“是相信監管體制還是個人道德?”

  魏偉説,目前市場上有種聲音認為把資金託管到銀行會降低P2P公司業務的效率,增加門檻。但是在他看來,“加入銀行託管平臺不會成為業務發展的攔路石。”

  人人貸董事長楊一夫也認為,銀行的資金託管與第三方支付的資金託管並不完全一樣。“理論上第三方支付還要再接受銀行的託管,兩層託管之後,效力是有所遞減的。”他還認為,從某個角度來説,因P2P資金託管並不是銀行的主營業務,銀行不願意看到它影響到其主營業務,銀行在託管操作的合規性上反而會比第三方支付更嚴謹。

  張昌林介紹,民生銀行的資金託管系統由賬戶層、支付層、應用層三部分組成,將給平臺、投資人、融資人與擔保人各自建立獨立隔離的賬戶,投資者交易密碼由銀行管理,每筆交易均實時在銀行端完成密碼驗證,對資金進行全過程的監控。並在民生銀行官網為投資者提供一個賬戶查詢所有P2P平臺投資資訊的功能。

  然而,張昌林也表示,銀行資金託管能解決P2P行業的一大部分欺詐問題,但是不能解決行業的市場風險和平臺的風險管理能力問題。“融資人是否能按時還款需要投資人自己的辨別,需警惕選擇平臺和融資人。”

民生銀行(600016) 詳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