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商業銀行混改步伐或快於預期 全牌照銀行可期

  • 發佈時間:2015-07-26 07:37:14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今年以來,商業銀行混業經營“大幕”逐漸開啟,多家銀行正在積極佈局和嘗試。

  今年以來,商業 銀行 混業經營“大幕”逐漸開啟,多家銀行正在積極佈局和嘗試。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商業銀行混業經營問題有望從立法層面得到解決,但由於涉及《商業銀行法》修法,中資銀行走向“全牌照”銀行仍需等待一段時日。專家和業內人士表示,混業經營將是中國金融改革的 新機遇 和新階段,尤其是在全面深化 國企改革 和推進“ 一帶一路 ”戰略的背景下,銀行業混業經營步伐將提速。此外,銀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良貸款資産證券化也有望在下半年迎來新的機遇。

  謀求收購券商牌照

  雖然目前我國金融體系仍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監管,但銀行業的混業嘗試並未停止。7月初,江蘇證監局網站發佈公告稱,對交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交行全資子公司)依法受讓華英證券33.3%股權無異議。這被市場認為是金融混業經營、銀行尋求券商牌照的一次飛躍性進展。

  業內人士表示,多家中資銀行正在積極研究收購券商牌照事宜。3月,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正研究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交叉持牌,支援符合條件的其他金融機構申請證券期貨業務牌照。同時,要以風險隔離為基礎,以風險可控為前提。

  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目前工、農、中、建、交五大行的全牌照佈局初具雛形,基金、 保險 、租賃、信託、期貨等相關業務均有所涉及,但與投行業務相關的券商牌照無疑是各家商業銀行最為期待的。

  國金證券 銀行業分析師馬鯤鵬指出,銀行取得券商牌照是與 利率市場化等相對應的政策,給予銀行新的投資渠道,以消化 利率市場化帶來的衝擊。銀行取得券商牌照將使銀行進入股權投資領域,從而豐富銀行在融資業務方面的渠道。

  此前, 中國銀行 表示,今年其全球金融佈局將搶抓重大跨境並購和重組項目,重點拓展國家“走出去”的戰略並購、優質民營企業和私募機構跨境並購業務。加強中行在杠桿融資、夾層融資、並購債券等高收益、風險可控的創新跨境並購業務。

  券商分析人士指出,商業銀行“出擊”券商牌照,無疑有利於搭建金融控股平臺的佈局。就整體而言,銀行業普遍獲得券商牌照仍需時日,部分擁有資源優勢的銀行在未來一到兩年內將陸續有收穫。

  “全牌照”銀行可期

  權威人士表示,中資銀行成為“全牌照”銀行仍需等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涉及《商業銀行法》修法。儘管目前《商業銀行法》修法已正式提上日程,但絕非一朝一夕之事。現行《商業銀行法》第43條規定,商業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得從事信託投資和證券經營業務,不得向非自用不動産投資或者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

  專家和銀行業人士認為,未來銀行業實現混業經營是大勢所趨,對於中國出現屬於自己的“全牌照”銀行充滿信心和期待。馬鯤鵬預計,年內應該會有部分銀行以試點的形式取得A股券商牌照,在試點之後才會酌情修改法律,允許銀行進入證券市場。華融證券分析人士指出,目前16家A股上市銀行均已進行了混業經營嘗試。統計數據分析表明,全國股份制銀行混業經營的內生動力最強,但在混業經營佈局方面各家差異較大,租賃業被最廣泛地覆蓋,其次為證券業和基金業。不論是哪種銀行類型,混業經營尚未貢獻明顯的利潤,預計未來成長空間巨大。

  中國銀行 業協會最新發佈的《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2015)》在談及《商業銀行法》修訂內容分析與展望時指出,下一步,預計《商業銀行法》的修訂有望從立法層面解決商業銀行綜合經營問題。此次修訂有望在有效管控風險的前提下,允許商業銀行跨界經營,為銀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更好地為服務實體經濟添加助力,拉開商業銀行綜合化經營序幕。另外,有望實行分類持牌制度。此次修訂有望借鑒國際經驗,推動分類持牌管理,對銀行業按照資産經營類別等因素分類發放牌照。

  值得注意的是,混業經營也好,“全牌照”銀行也罷,如何有效管控風險是除了法律障礙之外,相關監管部門最大的顧慮,需要各部門協調一致、達成共識。

  專家指出,混業經營在風險控制方面最大的缺陷是結構過於複雜,容易發生利益衝突及管理疏漏。正因為如此,各國及國際監管法規雖已進入實施階段,但由於銀行及市場反應強烈,各國及國際監管機構不得不重新評估許多法規。監管的不確定性加大了銀行決策的難度,其決策呈現出分化態勢,如有的銀行試圖剝離 大宗商品交易業務,而有的仍在擴張該業務。

  混改步伐或快於預期

  下半年,銀行業“混”出新模樣,除混業經營外,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一系列措施有望加速落地,包括員工持股計劃、引入民營資本、事業部制改革等都將引發市場的無限遐想。

  對於 銀行業混改,除商業銀行自身的動力外,監管部門也在不斷“加油”。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近日撰文表態,銀監會將積極推動銀行業務管理架構改革。持續深化事業部制改革,促進“部門銀行”向“流程銀行”轉變;積極推進專營部門改革;探索對信用卡、理財、私人銀行等業務板塊和條線子公司制改革試點。

  交通銀行 “混”在了最前沿,6月,該行公佈,其深化改革方案獲國務院批准同意。隨後,招商、平安等銀行紛紛表示推進或研究員工持股計劃。7月21日, 南京銀行 發佈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昆山鹿城村鎮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

  交行表態稱“探索引入民營資本”。建行也表示將做進一步的資本調整,計劃在未來引入大型民營企業入股。這被視作金融銀行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一環。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認為,未來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空間巨大,但對於市值龐大的國有大行而言,一個百分點的股權變更意味著百億元級資金的往來,資金量不足等因素導致民間資本的進入短期內受到限制。

  專家和業內人士預計,銀行業混改步伐將快於市場預期,下一家混改試點銀行是國有大行的可能性比較大。宗良認為,銀行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目標應是打造國際標準的銀行,從而提升中國在經濟金融全球化過程中的競爭力。因此,選擇的標的一定是具有典型性的大銀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