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銀行加速觸網搶佔市場 積極試水消費金融

  • 發佈時間:2015-07-15 07:50:32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陳思源  責任編輯:畢曉娟

  由於電商的主動出擊,讓傳統銀行感受到了危機,為此銀行業紛紛開始了主動應對,採取強力措施保護原有領地,並嘗試消費金融拓展更多新領域。

  面對日趨多元化的競爭,轉型已是商業銀行應對新金融形勢的必然選擇。記者了解到,面對來勢兇猛的網際網路金融,傳統銀行都紛紛發力,在今年都相繼推出網際網路金融品牌,發展網路金融業務,並將其放在了公司發展的重要戰略位置。

  業內人士紛紛表示,在“網際網路+”這片競爭藍海,在深化金融改革、促進商業銀行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傳統銀行和網際網路金融融合起來才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和出路。

  銀行加速“觸網”升級

  近日,記者獲悉,浦發銀行對外宣佈了其“SPDB+”浦銀線上網際網路金融服務平臺,主管零售業務的副行長姜明生挂帥負責電子銀行。浦發銀行行長劉信義表示,打造集團統一的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可以整合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基金、信託、租賃、貨幣經濟等領域,使客戶能夠一站式地發展各個領域。據了解,浦發銀行將“形成三個産品特色”,指的是融入場景的網際網路消費金融服務、貫穿企業和個人兩端的網際網路直接投融資服務、以資訊為驅動的産業鏈金融服務。

  事實上,自3月來各家銀行的年報發佈以來,多家銀行已經在“公開”佈局網際網路金融。3月23日,工行正式發佈了網際網路金融品牌“e-ICBC”,成為國內第一家發佈網際網路金融品牌的商業銀行。隨後工行又在6月15日成立首個網際網路金融行銷中心,統籌全行網際網路金融業務的行銷推廣和運營管理。

  另外,招商銀行也加快了佈局網際網路金融的腳步。招商銀行突破傳統銀行架構,將原現金管理部和貿易金融部合併,成立交易銀行部,以客戶為中心整合原有供應鏈金融、現金管理、跨境金融、貿易融資及網際網路金融等優勢業務,並自上而下快速推進組織體制改革,推出“智慧供應鏈金融”。

  此外,中國銀行在上海推出首家網路金融産品O2O體驗店;建設銀行推出了電商平臺“善融商務”,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創新網路金融服務;農業銀行則著力打造面向“三農”的垂直電子商務和資訊資訊服務平臺。

  而興業銀行與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已于6月12日在杭州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正式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興業銀行網際網路金融佈局再下一城。平安銀行也推出一款專項支援“網際網路+”創業創新的網際網路金融服務—“橙e創業易”,助力智慧園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有分析人士指出,對於銀行而言,從寶寶類産品橫空出世開始,銀行觸網就已經是熱門話題。然而今年,銀行已經不再是單純引進網際網路技術,開發網上銀行、手機銀行,而是將網際網路引入到各個業務層面,“這從另一個方面證明了未來銀行發展的方向與搶佔網際網路這塊市場的必要性。”

  對抗電商搶佔市場

  對於銀行的積極佈局,有業內人士認為,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新興網際網路企業與傳統銀行之間展開激烈的市場競爭,由於電商的主動率先出擊,讓傳統銀行感受到了危機,為此紛紛開始了主動應對,採取強力措施保護原有領地,並嘗試拓展更多新領域。

  事實上,不論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網際網路+”的發展,還是從傳統銀行正加速以網際網路金融思維武裝自身來看,網際網路金融與商業銀行的關係已由“顛覆”到了如今的“融合”。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年輕客戶更傾向於網路,銀行為了激活這些存量客戶,就必鬚髮展網際網路金融。隨著大力推進網際網路金融産品、搭建一站式服務平臺,未來銀行可以與網際網路金融機構全面競爭。“傳統行業不擁抱網際網路可能會失去客戶、失去地位和利潤。”

  不過,也有分析師表示,目前不少商業銀行為服務好自身已有的龐大客戶群,增強客戶黏性,同時搶奪更多新客戶,在手機銀行、移動支付、電子商務等各個業務領域都想再造一個平臺,但效果並不理想。“比如看到阿裏模式發展良好,積累了龐大的小微企業數據,方便做貸款業務,有些銀行也紛紛推出自己的電商平臺;看到騰訊微信用戶數發展迅猛,也推出自己的社交平臺,試圖再造一個‘購物+金融服務+社交’的綜合化服務平臺,這些效倣行為最終效果如何還有待時間檢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