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外資投行中國高管現撤換潮 花旗銀行成被挖角重災區

  • 發佈時間:2015-06-23 10:22:18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項男  責任編輯:畢曉娟

  今年以來,外資投行中國區高管變動頻繁。

  6月8日,瑞銀宣佈任命錢于軍為瑞銀集團中國區負責人及總裁,以及何迪為瑞銀證券董事會主席。

  在此前的4月14日,渣打銀行全球研究部宣佈任命丁爽為大中華區研究部主管,常駐香港。無獨有偶,3月30日,花旗宣佈任命蔡紅軍為中國投資銀行部董事總經理、主席及主管。

  據時代週報記者梳理,花旗銀行成為此次高管變動被“挖角”的重災區,包括錢于軍、丁爽等此前都在該行擔任重要職位。

  無論是誰在任,這些高管都不得不面對同樣的難題:業績在走下坡路,壓力日增。湯森路透的調查顯示,儘管過去3年來,大中華區一直是全球最大的IPO市場,然而外資投行始終處於邊緣地帶。

  6月17日,某證券投行部副總經理許明告訴時代週報記者,這些年外資投行在中國區的業務發展並不理想,並且有價格戰的趨勢,很多外資投行都在精簡人員。

  中國區高管變動頻繁

  6月8日,瑞銀宣佈任命錢于軍為瑞銀集團中國區負責人及總裁,以及何迪為瑞銀證券董事會主席。

  錢于軍在中國內地及香港的銀行業擁有逾20年的從業經驗,此前擔任花旗中國總裁及董事會成員。作為花旗中國的前董事會成員,錢于軍負責企業和投資銀行的戰略制定以及個人銀行業務的發展。錢于軍自2007年加入花旗以來,歷任多個高級管理職務,包括企業和投資銀行部中國區主管以及中國投資銀行部聯席主管。

  何迪于1997年加入瑞銀,在瑞銀與瑞士銀行公司合併後出任瑞銀中國投資銀行部主管。2001年,他獲任瑞銀亞洲投資銀行副主席一職。在何迪的帶領下,瑞銀躋身中國一流銀行,並主導了多項標誌性重大交易,包括:瑞銀對中國銀行的投資,2006年中國銀行112億美元的首次公開發行,以及招商銀行(600036,股吧)27億美元的首次公開發行。

  渣打銀行全球研究部亦作出兩項高層任命。今年4月15日,渣打銀行宣佈任命丁爽為大中華區研究部主管,常駐香港,向渣打亞洲區研究部主管馬德威彙報。

  丁爽對宏觀經濟研究及政策有著豐富經驗。加入渣打前,他于花旗銀行工作4年,擔任中國高級經濟師一職。在此之前,他于美國華盛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任職近10年,曾全面參與跨國經濟研究、政策制定和貸款計劃。他的經濟學家事業始於中國人民銀行。人事變動牽一髮而動全身。3月30日,花旗宣佈任命蔡紅軍為中國投資銀行部董事總經理、主席及主管。她將向花旗亞太區企業與投資銀行部主管Mark Slaughter彙報。蔡紅軍將全面負責花旗中國投資銀行部業務,並與銀行內部各行業條線、企業並購和資本市場部緊密合作。

  蔡紅軍在中國投資銀行業擁有超過20年的經驗。加盟花旗前,蔡紅軍在美銀美林工作了10年,任美銀美林中國投資銀行業務主席。

  另外,去年7月份,摩根大通宣佈任命李一為摩根大通中國區業務負責人,接替原摩根大通中國區主席邵子力。李一將負責統領摩根大通在中國的全面戰略發展,並負責管理公司在華各項業務和産品的運營。今年4月,邵子力已升任摩根大通亞太區副主席。

  另外,業內有傳言稱,摩根大通亞太區董事總經理、中國投資銀行部主席龔方雄已內部通知投資銀行團隊,打算離職退休。龔方雄2004年離開美國銀行加入摩根大通,擔任中國研究部主管兼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對於外資投行高管變動的原因,許明表示,外資投行希望通過調整人事的方式進一步磨合,畢竟涉及不同文化理念、業務背景等。“這應該是屬於正常的人事調整,不能説明太大的問題,而且這裡面涉及很多個人前程的問題,之前就有外資投行高管離職投身私募市場。”

  外資投行表現不佳

  無論是誰在任,都不得不面對外資投行業務量下降、利潤降低的局面。湯森路透的調查顯示,儘管過去3年來,大中華區一直是全球最大的IPO市場,然而外資投行在內地資本市場始終處於邊緣地位。

  Wind的統計顯示,作為中國市場上最成功的合資投行,瑞銀證券過去3年的內地IPO市場佔有率僅為2%;德意志銀行在外資投行中排名第二,其合資公司中德證券的市場份額為1%;高盛高華的市場份額只有0.3%。

  由於業績不理想,外資投行頻繁被爆出裁員的消息。繼麥格理傳出要裁減亞洲地區投行80-90個職位後,近期港媒又爆出,匯豐香港投行也計劃裁員。媒體引述消息人士説法稱,匯豐此次裁員主要向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部開刀,過去一年,其投資銀行業務生意有限,未能為公司帶來預期利潤,希望借裁員以縮減成本。

  有消息稱,除匯豐及麥格理外,其他投資銀行包括摩根大通、美銀美林的投行部門,也出現零星的裁員行動。里昂證券也出現請新人、換舊人的情況。

  6月18日,深圳某私募基金經理王偉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外資投行在國內必須要與國內券商合資才行,且只能承接境內合作券商的投行業務、不能從事經紀業務。“因此外資投行在合資企業中的話語權不多,業務也只能是從事承銷保薦,很容易與合作方産生分歧,所以業績都很差,很多外資都已經撤走。”

  這些年,中國企業海外擴張、海外融資步伐加快的過程中,花旗銀行、摩根大通、高盛、瑞銀、德意志銀行等外資投行頻頻以承銷商或顧問的身份出現,分享中資企業鉅額融資、並購帶來的收益。

  但這種情況不可持續。前述投行部副總許明告訴記者,由於競爭激烈以及地區政策等原因,導致外資投行業務量下降,利潤在不斷減少,裁員也成為一個趨勢。大型投資銀行向機構客戶收取的佣金,比傳統的0.25%為少,最多只收取約0.15%佣金,邊際利潤受壓。

  6月17日,廣發基金基金經理白金告訴時代週報記者,伴隨著本土券商的崛起,外資投行的優勢正一步步被侵蝕,所以會表現的越來越差,而且都在打價格戰,利潤在逐步降低。

  邵子力此前也表示,“外資投行在中國舊有的黃金時代現在變成了一個正常的競爭時代,這也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規律。只有不斷推出新的産品和服務,通過業務的創新找到新的競爭優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