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積極備戰地方債置換 定向承銷正推進
- 發佈時間:2015-05-14 07:07:24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孫毅
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的多位人士表示,財政部、央行、銀監會日前下發《關於2015年採用定向承銷方式發行地方政府債券事宜的通知》,目前各家商業銀行正在統計數據,積極準備地方債務置換。分析人士稱,地方債務置換最終落地,一方面,緩解地方政府債務償還壓力,財政約束得到階段性緩解,政府投資獲得支援;另一方面,銀行貸款投放能力得到提升,貨幣傳導有望疏通。下一步,投資將再度發力,有利於穩定短期經濟增長。
商業銀行積極準備
多位銀行業內人士表示,地方債務置換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銀行的壞賬風險,目前各家商業銀行都在統計數據,積極準備。
一家股份制銀行高管表示,該行正在整理數據和資訊。“允許地方政府債券納入中央國庫和試點地區地方國庫現金管理的抵(質)押品範圍,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商業銀行的積極性,否則銀行沒有意願配置地方政府債券。”
民生證券宏觀研究員李奇霖指出,相關文件將地方政府債券納入銀行抵押品範圍,化解了置換債供給衝擊。允許以地方政府債券作為抵押換取流動性,一方面銀行可以利用資産週轉率提升抵補置換債低收益率帶來的損失,另一方面壓低地方政府債券發行收益率將提升發行人的發行意願。此外,銀行購買置換債佔用現金頭寸擠出其他融資主體的現象將顯著緩解。
華泰證券分析人士認為,地方債務置換雖然會小幅削減銀行利潤,但資産品質將顯性優化。9000億元銀行貸款平均利率約為7%-8%,置換債券收益率按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浮30%計算,收益率上限為4.4%,再考慮20%的免稅影響以及80%風險權重降低對於資本的佔用,則銀行收益率的損失約為100BP,利潤端削弱100億元,較1.8萬億元行業凈利潤僅有小幅削減,但相關資産品質將顯性優化。
有利於經濟穩增長
業內人士表示,債務置換的本質是變相要求金融機構給地方政府低成本再融資。近年來,地方財政收入增長乏力,地方融資平臺融資受到限制,地方政府再融資受到很大約束,當債務到期時,需向市場以遠高於政府債券的成本再融資。本次債務置換實際是以定向方式要求金融機構續貸,一方面降低了再融資成本,另一方面降低再融資風險。
“地方債務置換最終落地,一方面,緩解地方政府債務償還壓力,財政約束得到階段性緩解;另一方面,銀行貸款投放能力得到提升,貨幣傳導有望疏通。”招商證券固定收益研究部孫彬彬表示,從這兩個角度來看,投資再度發力,經濟基本面二季度風險收斂概率增大,但長期仍有壓力。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表示,總體來看,地方債務置換的政策有利於短期經濟增長的穩定。它對於“剛性兌付”的規避,帶來基礎貨幣的擴張以及降準概率的提升,均有利於利率水準的下降。
李奇霖表示,地方債務置換有利於經濟穩增長。一方面,地方政府債務負擔減輕,置換後有“余糧”進行穩增長;另一方面,對商業銀行來説,購買置換債後,資産結構由高息短期貸款變為低息長期的債券。在利潤考核壓力之下,銀行會更有動力擴大風險資産佔比,對接穩增長需求。此外,銀行將地方置換債抵押換取流動性後,可通過央行的PSL(抵押補充貸款)直接對接實體項目,不存在風險偏好回落的問題。
短期流動性料有擾動
孫彬彬認為,地方債務置換邁出實質性一步後,未來需要關注城投公司轉型問題。地方政府債券發行置換有利於寬信用、防風險,但在平臺轉型壓力下,城投債性價比不高,估值壓力沒有緩解。
有市場人士認為,由於地方政府再融資風險和財務負擔將出現改善,對存量城投債構成利好。債務存量置換成低利率、長期限的地方政府債,改善了地方政府再融資風險和未來的財務負擔,降低了融資平臺的風險。
“中長期來看,地方債務置換對債市、股市是利好。”李奇霖表示,地方債務置換後,一方面是再融資需求下降,流動性風險顯著降低;另一方面是實體經濟中具有隱性擔保的高收益資産供給迅速減少。結果就是無風險利率下行,居民將資産配置方向轉向權益類資産。
孫彬彬認為,地方債務置換對於流動性的正面影響有限。本次發行置換時間緊、任務重、銀行壓力大。監管部門相關政策支援如果低於預期,資金面仍然承壓。央行在此次置換中,雖然將地方政府債券納入各項基礎貨幣主動投放工具的抵押品範疇,對於其流動性有幫助,但並不意味著央行會直接操作這些工具投放相應基礎貨幣。在公開市場等操作中,商業銀行居於被動地位,一切取決於央行的調控需求,由於央行沒有直接針對地方政府債券發行置換的硬性操作安排,預計其相關操作會隨行就市。由於短期內地方政府債券供應量巨大而且頻繁,商業銀行頭寸管理壓力將進一步提高,可能對銀行間流動性構成擾動。
李奇霖認為,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可能導致短端流動性緊張。銀行對此已有預期,所以近期資金市場收益率曲線才會呈現陡峭狀態。銀行找央行換錢存在時間差,這個時間差會導致流動性緊張。
分析人士認為,地方債務被置換成地方政府債券可以視作資産證券化的過程,增加了流動性資産供給,導致流動性需求上升,在總量流動性並未上升的情況下,會對現有債券産生擠出效應。當然,銀行可以通過多種操作,對衝部分新增流動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