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釋放通縮維穩信號 寬鬆政策有望繼續加碼
- 發佈時間:2015-02-17 07:22:10 來源:東方網 責任編輯:張明江
官方釋放通縮維穩信號
隨著1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增速創五年新低、生産價格指數(PPI)持續負增長,市場普遍擔心中國經濟會陷入通縮。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昨日在商務部例行發佈會上表示,從商務部監測的數據來看,現在還不至於産生市場所擔心的通縮。此外,人民日報海外版同日發文指出,不要誇大風險,隨便扣上通縮的帽子。業內認為,雖然目前我國還沒有進入通縮,但是通縮風險不斷加大已經成為各方共識,官方頻頻為通縮減壓解圍,主要出於降低通縮預期的考慮,未來寬鬆政策有望繼續加碼。
通縮風險山雨欲來
所謂通縮,即隨著流通貨幣減少,居民購買力下降,商品和服務價格持續下降,投資與再生産隨之減少,從而導致失業率上升,經濟增長乏力甚至衰退。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月CPI同比僅增0.8%,五年來首度跌破1%,PPI同比下降4.3%,已連續第35個月為負值。
“從CPI和PPI數據來看,我國已經進入到通縮通道週期。”首都經貿大學首都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及表示,從貨幣、資本市場、政策以及全球市場基本面來看,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很難獨善其身,加之此前過剩産能造成的壓力,PPI仍將持續低迷,通縮可能還會存在很長一段時間,並且有加速傾向。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雖然我國當前CPI依然為正,並沒有達到定義中的“通縮”狀態,但各種跡象表明,總量經濟正在滑入全面通縮的狀態。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指出,從過去30多年的經驗來看,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3%-5%的CPI漲幅對於經濟增長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區間,而CPI低於1%可能對經濟增長産生破壞,通縮帶來的衝擊已經不僅僅停留在風險層面。
官方頻頻降溫通縮預期
“對於我國國內經濟是否出現通縮態勢還需繼續關注,因為1月也有很多不可比因素,去年春節和今年春節的時間是不同的。大概經過兩個月或者是一個季度以後整個經濟發展態勢,特別是消費發展的態勢就比較清楚,那個時候再來做判斷也不遲。”沈丹陽説。
人民日報海外版文章也指出,未來在基建投資、內需消費和對海外投資驅動下,在鬆緊適度的貨幣政策調控下,中國有足夠辦法化解通縮隱患。
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王遠鴻分析,物價是判斷通縮的一個最重要指標,目前把CPI連續3個月以上下降視為進入通縮的標誌。目前1月我國CPI降至0.8%,但仍在增長,由此來看,我國目前並還沒有進入通縮。“1%被看做是通縮的預警指標,目前CPI漲幅低於1%,表明通縮的風險已經大大增加,需要政府足夠的重視。”
蘭格經濟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陳克新稱,雖然從經濟學上講中國還沒有進入通縮,但是通縮的預期正在形成。
官方對化解通縮的表態,主要是出於降低通縮預期的考慮。一旦形成通縮預期,投資者投資更加謹慎,更多的是持觀望態度,消費者也不願意消費,會加劇經濟的下行。
寬鬆政策有望繼續加碼
隨著通縮風險不斷加大,業內認為,未來寬鬆政策有望繼續加碼。
“我國目前採取的是積極的財政政策,有利於應對通縮風險。但是從去年四季度到今年,財政支出增長並沒有變化,財政結余那麼高,很多支出效果不理想,年底稅收增長還是很快,名義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實際上卻是收縮的財政。這可能與財政體制正在改革過程中,不少財政支出發生變化有關,應該採取一些過渡性措施,使積極性的財政政策落實起來,做到名實相副。”劉元春説。
陳克新認為,去年的降息和今年初的降準,除了刺激經濟外,也有防範通縮的考慮,隨著通縮風險逐漸上升,未來貨幣政策可能繼續寬鬆,不排除有全面降息和降準的可能。目前我國的存款準備金率在20%左右,遠高於國際水準,還有下調空間;而目前一年期貸款利率還在5%以上,與國際0-0.25%相比還很高,不利於刺激投資、激活經濟,未來還可能進一步下降。
在陳及看來,除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加碼投資也是應對通縮的重要手段。去年底以來,國家發改委批復超萬億基建項目,這些項目今年開工後,將形成實際需求,有利於提振物價。考慮到目前經濟下行和通縮風險,未來政府可能進一步加碼投資,以刺激經濟、化解通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