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今天多80億明天少幾億 銀行你到底多不靠譜

  • 發佈時間:2015-01-17 07:26:21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摘要]如今,當“丟錢”、“資訊洩露”等不靠譜的事情一次又一次的發生在“銀行”的身上,你還會覺得錢放在銀行安全嗎?

  “資金放在哪最安全?”“銀行啊!”

  十年前,這個問題不管問誰,答案想必都是脫口而出。

  而如今,當“丟錢”、“資訊洩露”等不靠譜的事情一次又一次的發生在“銀行”的身上,你還會覺得錢放在銀行安全嗎?

  不靠譜理由一:企業存款莫名消失

  為何風險極低的銀行存款竟成定時炸彈?為何接連中招的又都是白酒企業?這背後是“存款賣酒”灰色商業模式的變異、銀企內控機制的漏洞、資金掮客的鋌而走險和民間借貸市場的崩塌。

  元旦剛過,黑天鵝再襲資本市場。這次不是説好的重組黃了,也不是8億扇貝不見了,而是3.5億存款“飛了”。

  還未從兩個月前的打擊中緩過神來的瀘州老窖投資者,再遭重創。2014年10月,瀘州老窖就已宣佈丟了1.5億存款,沒想到,才過兩個月,非但之前的沒有找回來,如今又有3.5億元銀行存款異常。加上去年初,酒鬼酒曝出的億元存款“失蹤”案,讓人對酒類上市公司600億存款的安全性提心吊膽。

  不靠譜理由二:銀行信用卡資訊洩露

  我國已發行超過4億張信用卡,每年通過信用卡交易的資金總額超過13萬億元。在多數人看來,關涉“錢袋子”的信用卡象徵著安全、私密,用戶隱私資訊也會受到嚴密的保護。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銀行信用卡客戶數據洩露現象頗為嚴重,一條條包括姓名、電話、地址、工作單位、開戶行等完整隱私的信用卡開戶數據,在網路上形同“趕集”公開販賣。而種種例外條款、免責規定,往往讓消費者問責無門。

  根據上海某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銷售人員提供的線索,記者近日使用QQ群搜尋功能,搜索“電話銷售”這一關鍵詞,找到約200個有“數據交流”功能的QQ群。搜索“銀行數據”,參與人數多達數百人、交易活躍的群至少有30個。據介紹,這些正是信用卡資訊交易的“黑市”。

  記者調查發現,在微信及一些電子商務平臺,“電話銷售交流圈”“銷售行業資料群”也大量存在。多位“資訊販子”均表示,可以“按地區定制,先試用後付款”。此外,根據個人資訊“品質”的不同,價格也分為“三六九等”,每條價格從2分錢到5元錢不等。

  例如,最新信用卡開戶數據按照0.5元一條出售;已經出售過一次的二手數據,可以便宜到0.35元每條;部分高端客戶如金卡、白金卡持卡人資訊每條售價則高達5元。借助網路聊天、支付工具,買家從下單到得到這些資訊,交易全程僅需數分鐘。

  不靠譜理由三:儲戶賬戶多80億又被劃走銀行無告知也無解釋

  日前,江蘇小夥李林個人賬戶突然多出80億元,沒錯,就是80個億!可這億萬富翁還沒當到一天,這筆鉅款就又被默默劃走了。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不帶走一絲雲彩!對此,李林很疑惑,神馬情況?逗我玩呢!銀行回應:搞錯了,對不起。

  今年26歲的李林是江蘇淮安人,在滁州市一家房地産公司上班。1月5日上午,李林通過電腦查詢銀證賬戶餘額,一查嚇一跳—自己銀證賬戶裏居然多出500多萬出來。平白無故多出這麼多錢,小夥子推測很可能是系統出了問題。他拿這事和同事打趣,同事們紛紛表示不信。為了證實自己的話,李林換了一台電腦,再次登錄網銀,查詢餘額。這下,小夥伴們都驚呆了!

  個、十、百、千、萬……對著銀行賬戶上的數字數到千萬單位的時候,李林發現數字後面還有兩個零—整整八十個億啊!為證實賬戶上那一長串“零”真的不只是數字,而是可以消費的錢。李林先是通過網上轉賬,將10億元從銀證賬戶轉入儲蓄賬戶。後來,又抱著試一試的心理,轉了一元錢到支付寶賬戶,都成功了!“這説明,這十億元是可以消費的。”眼看自己成了億萬富翁,李林卻很淡定,因為他知道錢不是自己的,肯定是銀行弄錯了。

  果不其然,當晚11點,賬戶上多出來的鉅款被銀行劃走。此時,小李既感到如釋重負,又有些不滿:“我這是私人賬戶,這錢説來就來,説走就走。”小夥帶著疑問向銀行求證,銀行工作人員表示,當日因為銀行系統升級,可能造成系統錯誤。同時,工作人員也向小李表示歉意。

  這個天價錯誤,也引發了網友熱議,不少人疑惑:個人銀行賬戶裏的錢,想劃走就劃走,那麼密碼還有什麼用!賬戶還安全嗎?還有網友調侃:如果要是你花了這80億,是不是也説聲對不起就可以了,對此,小編表示這位網友很天真嘛。還有腦洞大開的網友幻想:要是80億存在餘額寶裏面,每天得有多少利息。看這德行,如果都有了80億了,還需要餘額寶的利息嗎?不管怎樣,這樣的天價錯誤,銀行還是少犯比較好,80個億的業務,還是要謹慎嘛。

  不靠譜理由四:鉅額存款在中行消失了!

  多則上億,少則百萬的鉅額存款,從銀行裏消失了。

  沒有短信提示,沒有電話告知,幾乎沒有任何徵兆,錢被神秘地轉給了陌生的第三方。

  這樣匪夷所思的遭遇發生在至少三位南京儲戶身上。

  “感覺被打了一悶棍。”南京儲戶王炎形容當時看到ATM機顯示餘額時的感覺。2013年6月、7月和2014年1月,他分三次在中國銀行(行情,問診)的蘇州相城支行和昆山蓬朗支行櫃面開卡存入2500萬、3600萬和4000萬,共計1.01億。待到2014年7月,王炎在南京市奧體支行ATM機取款時,櫃員機顯示餘額不足—銀行卡內的億元存款總計只剩一百元。

  而另兩位儲戶,楊東于2014年2月22日存入中國銀行蓬朗支行200萬元,29分鐘後,錢被轉走;同樣29分鐘後,馬愛玲存到該支行的500萬元也被轉走。

  詫異中的王炎隨即到銀行大廳查詢,查詢的結果加劇了他的恐慌。存入相城支行的6100萬元被轉入名叫邱愛玉的個人賬戶,而存入蓬朗支行的4000萬被轉入法定代表人為丁天立的對公賬戶:蘇州援朝商務有限公司。

  不同於王炎的自己發現,楊東和馬愛玲則是通過來自蘇州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支隊的電話才獲悉鉅款消失。

  對於款項的轉賬對象邱愛玉、丁天立,三位儲戶均稱,聞所未聞,“根本不認識”。

  發現存款失蹤後,王炎趕到中國銀行蘇州分行投訴。該分行行長最初認為這不可能,安排其下屬“三天內解決這一問題並半天給我打個電話,告訴我進度”。但是王炎沒有等到電話。

  等到2014年9月,再次交涉時,蘇州分行的兩位工作人員建議他直接去起訴中國銀行。

  “為什麼要我起訴銀行?我的錢是經櫃檯工作人員存入銀行的,怎麼需要通過起訴才能拿回來?”王炎説。

  2014年12月19日,中國銀行蘇州分行相關人士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確認鉅款被轉賬的事實,並稱公安部門已經立案,江蘇省銀監局、中國銀監會已介入調查,事情的真相尚待進一步調查。

  而該行蓬朗支行的行長已經投案自首,一樁發生在銀行系統內部的金融案始露冰山一角。

  至於受影響的規模,蘇州分行工作人員承認,“可能不止這三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