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27日 星期六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村鎮銀行擴張佈局被指嫌貧愛富 主發起行制存隱憂

  • 發佈時間:2015-01-14 07:38:34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張昕  責任編輯:張明江

惠州市首家村鎮銀行—仲愷東盈村鎮銀行,把網點開到了市中心,儼然一副要與商業銀行“一爭高下”的態勢。南方日報記者 梁維春 攝

  惠州市首家村鎮銀行—仲愷東盈村鎮銀行,把網點開到了市中心,儼然一副要與商業銀行“一爭高下”的態勢。

  借貸難、利息高、缺乏合適的抵押物……

  為破解農村金融發展的步履維艱,從2006年起,中國銀監會提出“鼓勵各類資本到農村地區新設主要為當地農戶提供金融服務的村鎮銀行”後,一類嶄新的農村銀行業金融機構在我國誕生。

  自2007年國內第一家村鎮銀行—儀隴惠民村鎮銀行在四川開業,8年來,作為向當地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村鎮銀行數量已逾千家,而繼2010年12月東莞農商銀行在惠州市仲愷高新區發起設立惠州仲愷東盈村鎮銀行後,惠東惠民村鎮銀行和博羅長江村鎮銀行也于2014年年末,相繼走進了惠州市民的視線。

  然而,記者在走訪調查中發現,監管層對於培育村鎮銀行的發展步伐越來越快,但圍繞其發展佈局混亂、並未很好地服務“三農”的爭議卻一直揮之不去,僅以惠州現有的3家村鎮銀行來看,擴張的提速也難掩其佈局的“嫌貧愛富”。

  在“嫌貧愛富”的背後,是當下包括惠州在內的眾多村鎮銀行發展所遇到的尷尬。

  現象

  地域分佈失衡,選址“背道而馳”

  作為主發起行和大股東的商業銀行,在選擇佈局村鎮銀行時,往往傾向於在經濟發達地區的縣城開展業務。

  多數村鎮銀行都設立在城鄉結合部或是經濟發達的鎮上,有些開始走進市區,而真正進入農村的卻較為少見。

  村鎮銀行,是指專門為當地農戶或企業提供服務的銀行機構,區別於一般商業銀行的分支機構,村鎮銀行屬一級法人機構。

  換言之,企業融資項目只需成功通過村鎮銀行自身的審批就可以開展項目的融資,簡化了以往銀行對企業的融資項目需要經過市級、省級分行乃至總行的繁瑣審批程式。

  2014年1月,中央在“一號文件”《關於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再提加快農村金融制度創新,要求積極發展村鎮銀行,逐步實現縣市全覆蓋。

  按照“一號文件”中逐步實現縣市全覆蓋的目標,來自銀監會統計,截至2013年末,全國共組建村鎮銀行1071家,已遍及全國31個省份,覆蓋1083縣(市),佔縣(市)總數的57.6%。

  值得關注的是,在這1071家村鎮銀行中,中西部省份佔據665家,總佔比62.1%。

  “村鎮銀行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區域發展的不平衡,發起行大多是在經濟發達的省市設立村鎮銀行,對真正需要支農惠農的欠發達地區,設立的積極性反而不高。”中國村鎮銀行發展論壇組委會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雖然西部省份村鎮銀行佔比居多,但大多集中在四川、重慶等,青海、甘肅、寧夏等地的村鎮銀行卻不過幾家。

  該人士表示,設立村鎮銀行的初衷是服務“三農”,但為了經營和生存,搶佔屬於自己的地盤和商業利益,作為主發起行和大股東的商業銀行,在選擇佈局村鎮銀行時,往往傾向於在經濟發達地區的縣城開展業務,如一二線城市的縣區。

  作為全國性的現象,反映到惠州地方,問題同樣顯現。

  記者調查了解到,以新成立不久的惠東惠民村鎮銀行和博羅長江村鎮銀行為例,兩家村鎮銀行均將服務網點設立在了惠東縣和博羅縣的縣城中心區,而作為惠州市首家、成立之時為全國最大村鎮銀行之一的仲愷東盈村鎮銀行,如今更是把網點開到了惠州市中心麥地等片區,儼然一副要與商業銀行“一爭高下”的態勢。

  與仲愷東盈村鎮銀行“不進農村、進市區”的路線類似,記者根據銀監會此前公佈的村鎮銀行資訊進行整理髮現,目前村鎮銀行“背道而馳”的現象不在少數,多數村鎮銀行都設立在城鄉結合部或是經濟發達的鎮上,有些開始走進市區,而真正進入農村的卻較為少見。

  記者查詢了目前村鎮銀行數量最多的廣西桂林市所轄的村鎮銀行佈局,在其12個縣(自治縣)行政區劃中,共有6個縣城佈局了村鎮銀行,在興安縣縣城就分佈有8家村鎮銀行。

  相比之下,作為“少數異類”的浙江金華、麗水等地,村鎮銀行同樣佈局較廣,但其都設立在靠近村組的鎮和經濟不發達的山區。

  探因

  吸儲難成“痛點”,“主發起行制”存隱憂

  存款是立行之本,對於村鎮銀行來説更是如此,但由於村鎮銀行基礎薄弱,知名度和認可度較低,網點少、業務限制多,因此普遍存在吸儲難題。

  以往,在我國農村地區主要有農信社、郵政儲蓄兩種金融主體,農信社的業務範圍雖是農村,但具有合作性質,受政府干預大,如今,包括惠州在內,農信社均改制為農商銀行,發展越來越趨於市場化。

  不過,相比高度市場化的商業銀行,根據《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村鎮銀行不能發放、買賣金融債券,不能經營外匯業務,不能提供信用證服務及擔保等業務,與人民銀行構建現代支付體系的要求有較大差距。

  也正是基於上述原因,業務的狹窄性致使村鎮銀行流失了一部分客戶,更為尷尬的是,假使村鎮銀行業務擴展,又會淪為一般商業銀行網點,以利潤最大化為目的,從而又偏離了其“支農”的初衷。

  就位於博羅縣城的博羅長江村鎮銀行而言,記者于現場粗略計算,在其附近一公里半徑內,就有多達6家商業銀行的網點駐點,形成強有力的競爭態勢。

  “不能發行理財産品,甚至連代銷理財産品也不行,上哪去拉存款?”某村鎮銀行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存款是立行之本,對於村鎮銀行來説更是如此,但由於村鎮銀行基礎薄弱,知名度和認可度較低,網點少、業務限制多,因此普遍存在吸儲難題。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此一來,“無款可借”之局也在部分村鎮銀行隱現。

  對此,記者從業內人士處獲悉,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末,包括當時惠州僅有的仲愷東盈村鎮銀行在內,廣東省36家村鎮銀行利潤僅為1.7億元,其中,黃埔融合更是虧損約500萬元。

  與“吸儲難”相對應的卻是旺盛的貸款需求,廣東36家村鎮銀行同期的存款餘額為155.85億元、貸款餘額144.13億元,存貸比嚴重失衡,去年11月廣州一家村鎮銀行欲借道P2P網貸來破“無款可借”困局之舉被當地銀監部門緊急叫停,更可略窺當下省內村鎮銀行“吸儲之難”。

  由此,類似于仲愷東盈村鎮銀行向“市區進軍”的做法,也不難理解。

  除了吸儲的“痛點”,記者在採訪中還發現,村鎮銀行“主發起行制”也存在一定隱憂。

  為了規範發展和防控風險,村鎮銀行早在設立之初便定下了“由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主發起行”的規定,並且銀行的持股比例不得低於20%,不過,在實際操作中,村鎮銀行的模式一般分為銀行絕對控股,以及銀行持股較低、民企及自然人股東佔股較大。

  據了解,通常“大行發起”的村鎮銀行管理模式比較規範,基本上沿用商業銀行那套模式,管理完全由大行主導,其他股東也比較少參與日常經營,為此,五大行、股份行及大型城商行發起的村鎮銀行多采用這種方式。

  以惠州現有幾家村鎮銀行為例,惠東惠民村鎮銀行就是由東北首家農村商業銀行—吉林九台農村商業銀行為主要發起人發起設立,並以超800億元的資産作為該行信貸資金和結算資金的後盾,而東莞農商行發起成立的仲愷東盈村鎮銀行,其佔股更是高達51%。

  相比之下,一部分由民企股東主導的村鎮銀行,卻陷入主發起行和民營股東的矛盾及管理權的爭奪之中,發展較為混亂。

  一名銀監會人士向記者表示,銀監會更加希望大行、股份制銀行來做主發起人設立村鎮銀行,一方面這些機構操作規範,風險防控能力強;另一方面,也希望通過現代銀行的管理思路來做農村金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