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央行頻繁“花樣”降準原因何在

  • 發佈時間:2014-12-26 02:31:13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毅

  央行既不敢明目張膽地用降準來釋放市場流動性,但又不能眼睜睜看到金融市場面趨緊繼續影響實體經濟發展,於是只好採取對非銀行金融機構同業存款不交存款準備金的折中辦法。

  有消息稱,央行與24家大型金融機構週三在會議上表示,非銀行金融機構同業存款與同業借款納入存貸比,但存款準備金初定為零。央行在此時出臺該政策,無異於一場“及時雨”。央行近期頻繁使用SLO、SLF、MLF等貨幣工具進行定向寬鬆,而這一次的口徑調整,同樣具有類似普遍性降準的效果。

  截至2014年9月末,包括信託、證券、保險、融資租賃等機構在內的非銀金融機構在銀行同業存款為10.3萬億。而這部分資金過去一直存在銀行和非銀行之間監管套利之嫌,央行此前意欲將其納入一般性存款擬繳存存款準備金,而這次卻出爾反爾,央行此舉“不守信用”,有其不得已的原因。

  近期金融市場又現“錢緊”徵兆,過去一週,各期限品種資金價格繼續上漲,漲幅最大的為2週期限,上漲52.10個基點,達4.939%。同時,面對隔日即將開始的IPO申購,交易所各期限回購利率全線上漲,上交所7天回購利率收盤高達7.25%,高出銀行間7天回購利率逾300個基點。

  雖然市場對於普遍降準的呼聲日益高漲,但是央行對全面降準一直有所忌諱,擔心如降息之後大量資金流入股市和樓市的現象再發生。再加上人民幣匯率走低,也讓央行不敢輕易出臺公開大幅度的放水工具。

  而央行今年9月和10月通過MLF向銀行體系投放總計7695億基礎貨幣,意在引導商業銀行降低貸款利率和社會融資成本,支援實體經濟發展。但效果不盡如人意,三季度貸款利率上浮比例從69.11%上升至71.26%,表明企業融資條件非但沒有改善,反而在惡化。

  面對此情此景,央行既不敢明目張膽地用降準來釋放市場流動性,但又不能眼睜睜看到金融市場面趨緊繼續影響實體經濟發展,於是只好採取對非銀行金融機構同業存款不交存款準備金的折中辦法。

  無論如何,央行此舉依然釋放了重大政策利好。10.3萬億元同業存款意味著如果按20%的存款準備金率,預計可釋放約1.5萬億元資金。相當調低了150個基點的準備金率。這對商業銀行來説,能極大地緩解短期流動性壓力,增強放貸能力,也使部分嗷嗷待哺的中小微企業可能“獲救”,這對當下經濟無疑具有提振作用。

  而派生出體量龐大的“臨時性”存款,必然有部分資金流入股市,對穩定股市、防止股市暴漲暴跌、提振股民信心無疑具有較大作用。

  當然,相關監管部門一定要加強對同業存款資金流向和動態監管,防止過多資金通過銀行過道暗地流入股市樓市,避免讓央行利好政策走形變樣,也不要讓央行再次“好心辦了壞事”,從而使央行今後出臺貨幣政策再陷入“畏首畏尾”尷尬局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