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貸款風險凸顯 年底銀行企業員工變催債高手
- 發佈時間:2014-12-10 07:38:00 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胡愛善
臨近年底,隨著不良貸款的風險凸顯,銀行業紛紛陷入追債“黑洞”中。記者連日調查採訪了解到,部分企業借出去的錢也遭遇了“收不回”的情況,眼看就到年底,廣東某大型企業甚至有1億元的資金催不回來,企業員工變成了催債手。記者查閱上市公司公告發現,多家公司的委託貸款也出現了逾期,根據披露情況,2014年前三季度幾家公司有8億多元的委託貸款出現逾期。
鏡頭
還款還有兩日 企業主嚇暈入院
四千多萬元的貸款,居然還有兩天就到期了?要不是催債的人要到府,企業主林先生(化名)居然選擇性忘記了這筆欠賬。
但是林先生同時被提醒的是這些錢他都通過其他途徑借給了其他的上下游企業,而這筆錢的主人們,這些天一直不敢路面,“恐怕難以按時還了。”林先生説完這句話就一頭暈倒住進了醫院。
這一幕,讓催債的小王難以忘懷,最近一個多月,他不停奔波在幾個地區,為了幾單貸款的問題焦頭爛額。“催債的事情真不好做,關鍵是現在都沒錢,來了也沒什麼用……”小王告訴記者,這些資金一般都是被層層轉借出去,極少數用於自己的生産再投入的經營中去。
事實上,此類企業之間資金往來的情況並不少見,尤其在融資情況更加困難的中小企業間更是十分普遍。李先生是一位空調生産商,要去下游購買原材料,但下游出現了週轉問題,下游企業要求其幫忙解決一部分的資金問題。“下游企業的利潤並不高,而我們的資金稍微寬裕點。但是這筆錢一借出去就沒法按時還,現在年底了,還有70%的錢沒有歸還,我們也很著急。”李先生表示。
企業
清收不良資産 員工人人有任務
甚至有媒體稱,在浙江、上海等不良貸款嚴重的地區,銀行員工日常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清收不良貸款,在某股份制銀行浙江分行裏“人人頭上有案子,個個身上背清收指標”。
今年以來,已有多家銀行頻頻通過發行優先股、發債等方式融資充實資本金。分析認為,銀行頻頻“舉手”都是為了預防經濟狀況突然變化及不良貸款大幅增長而採取的預防性措施,目的在於清理銀行賬目上的大量不良貸款。
記者查閱上市公司公告發現,三季度以來,不少上市公司也遭遇了委託貸款變成逾期的情況,數據顯示,2014年前三季度就有包括上海梅林、波導股份等在內的上市公司出現了委託貸款的逾期,根據這些公司的公告披露,共計88826.57萬元的委託貸款出現逾期。
記者了解到,對於委託貸款銀行方面是不會出面幫忙催收的,需要企業本身處理,這部分也就間接導致了剛才講述的企業員工變身催款員天天忙催債的情況。
市場
有企業億元貸款清收難
事實上,催債的態勢也蔓延到了企業。“今年至少有一億元的資金還追不回來。”一位國企中層告訴記者,近日,該企業高層在開會的時候透露,目前由於經濟形勢嚴峻,此前借出去的款項難以回收,企業面臨巨大的清收貸款的任務。
近年來經濟增幅放緩,一些企業在實業投資上較為謹慎,有不少企業開始尋求在金融領域逐利,比如説用自有資金投資銀行理財、信託甚至是用自有資金通過各種形式直接放貸。優選金融執行總裁張虎成認為,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直接放貸對企業來講收益彈性較大,有些企業向下游或者子公司放貸利率甚至達到15%,遠遠高於一般的借貸成本,這也是目前企業直接放貸的主要推動力。
這種高成本的借貸關係也為借貸雙方埋了下債務逾期的風險。據不完全統計,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中至少有4家企業過去房貸資金面臨逾期,有的已進入訴訟階段,企業討債壓力增大。“預計銀行在面臨不良貸款率上升的情況下,對放貸審核更加審慎,從而會增加企業對企業融資的規模,而在目前的經濟狀況下這種企業對企業放貸行為形成的不良貸款也會呈上升趨勢。”張虎成表示。
業內觀察
不少企業規避
監管私下放貸
記者調查發現,事實上,大部分的企業貸款都是避開監管私下進行的。而其背後是高額的回報。和動輒月息5%少則也有3%左右的民間借貸利率相比,不少企業開出的低息利率貸款幾乎是市場裏的香餑餑。記者了解到,由於從部分大型企業外借的資金利息月息僅1%,遠低於目前市面上的其他貸款利率,因此中間的利息差還可以層層被疊加。
另一方面,這些企業拿到了較低的資金,也希望能從其他渠道外借。“畢竟現在做實體的利潤沒有那麼高,拿著這筆錢能獲得比投入生産更高的利潤率,成為大部分企業鋌而走險、違規放款的原因。”
但是為了規避監管,這些放款的企業往往會採取各種方式遮掩。
“企業將錢從銀行借出來,然後以購銷合同的形式,跟上下游簽約,這樣就掩蓋了借款的行為。”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廣東金融業內人士表示,這種情況十分普遍,尤其是在購買原材料的環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