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數千億定向資金部分體內迴圈 銀行稱不敢放貸

  • 發佈時間:2014-09-04 09:14: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部分定向資金仍在銀行體內迴圈

  市場人士對三季度最後一個月的信貸形勢有些擔憂。畢竟,7月信貸新增規模下降,尚未出爐的8月數據似乎也不樂觀。

  分析人士認為,定向降準以及此後推出存貸比計算口徑調整、加大支農支小再貸款等一系列政策,表明相關部門對小微、三農等實體經濟薄弱環節的支援可謂不遺餘力,但目前實際效果可能尚未達到預期。中國證券報記者近期走訪浙江、江蘇、廣西和雲南等地了解到,實體經濟融資環境已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仍較普遍。這既有商業銀行出於風險控制的考慮,也有經濟增速下行期間小微企業等信貸需求收縮的因素。

  定向資金“去哪兒”了

  在定向降準政策所釋放的數千億元資金中,到底有多少流向小微、三農等實體經濟薄弱環節?

  中國證券報記者調研時了解到,有不少定向降準政策所釋放的資金仍在商業銀行的“戶頭”裏。廣西、雲南等地多位銀行業內人士表示:“受制于合意貸款(即央行對商業銀行信貸規模的控制,是為實現一定時期內的貨幣政策目標而確定的新投放貸款的最高限額)的安排,釋放給我們的資金是不能放貸的。”業內人士稱,合意貸款對地方城商行、農商行影響尤為明顯,而這些銀行往往是小微、三農信貸投放的“中堅力量”。

  廣西田東農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與其他地區不同,我們今年存款增長情況還不錯。存貸比指標調整後,在賬面上釋放出不少流動性。但因為合意貸款的安排,對這些資金我們不能放也不敢放,因為要是打亂了安排好的額度和節奏,來年信貸額度就會減少。”

  知情人士透露,在這種情況下,金融機構自然不能做“賠本買賣”。某些地方農信社就把賬上的“閒錢”統一交給省聯社,由省聯社協調同業拆借、賺取利潤,或是通過與其他機構合作通道業務,把資金投向房地産等領域。

  一位農信社人士説:“對銀行而言,雖然賺的不多,但基本等同於無風險收益。重要的是,每一分錢存款都要付利息,錢不‘轉’起來我們怎麼辦?”

  類似問題並非是“定向”之後才出現的。審計署此前發佈的《關於2013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顯示,中央和地方財政存量資金閒置沉澱、金融領域部分資金出現脫實向虛傾向的問題。

  據宏源證券統計,審計報告有4個市本級違反合同約定將108.62億元債務資金用於房地産開發、項目資本金或其他項目建設等。跟蹤審計8家銀行貸款投放情況發現有3749.88億元貸款通過同業合作、基金理財等類信貸業務投向國家限制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及房地産企業;有的企業通過貸款空轉套利。

  銀行企業誰更“難”

  多位銀行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達了今年完成監管部門小微貸款兩個“不低於”的難度,還道出了自己的“難處”。目前小微企業訂單量不足、開工量下降,導致有效信貸需求下降的情況客觀存在。江浙地區銀行業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你想投放貸款的企業不想貸,申請貸款的企業你又不敢貸。今年無論是什麼企業,都出現訂單增速放緩的情況,企業不再輕易擴大生産規模。為節約財務成本,今年甚至出現提前還貸的情況,7、8月這種情況比較普遍。”

  浙江泰隆銀行監測的小微企業指數顯示,目前小微企業整體信用狀況處在下滑階段,資産品質壓力相對較大。具體而言,個體戶信用狀況得到改善,小企業信用狀況有所下降;小微企業財務狀況有所下滑,企業經營穩定性略有下降,綜合管理水準無明顯改善跡象。

  這從剛剛披露的上市銀行半年報可窺一斑。上半年,絕大多數上市銀行不良貸款率和不良貸款餘額呈“雙升”態勢,其中部分銀行不良貸款餘額增幅超過20%。多家銀行在半年報中表示,下半年不良貸款壓力依然巨大,不良貸款行業多集中在製造業、批發零售業和小微企業等領域。銀行業人士預計,未來銀行對小微企業貸款投放將趨謹慎。

  企業主們更是“苦不堪言”。上海一家小型科技企業負責人坦言:“我們這種科技型企業主要就是技術,沒有房産、廠房這種抵押物,貸款特別費勁。前陣子我接到一筆訂單,需要貸500萬元啟動資金。基準利率上浮30%也就算了,但在申請貸款過程中,客戶經理説貸款額度緊張,貸500萬元需先存500萬元。我只好先從高利貸那借500萬元存進銀行,光利息就好幾萬。”

  如果説江浙等東部發達省份小微企業主們“門路多”,那麼中西部地區多數小微企業只能緊抱銀行“大腿”了。在中西部多個省份,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現,儘管沒有所謂的“業務諮詢費”、“財務顧問費”,但貸款利率動輒就上浮70%、80%,有的甚至直接上浮100%。

  儘管“各有難處”,但在有關部門力促之下,目前小微企業融資環境已大為改善。缺少抵押物一直是小微企業貸款難主因之一,因此,多地銀監部門與地方政府溝通,由地方財政支援建立風險補償機制,撬動銀行杠桿,加大對符合産業升級方向小微企業的貼息力度。雲南富滇銀行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在地方政府大力度貼息下,該行每年都有許多小微企業客戶享受超低利率甚至“零”利率貸款。

  有關部門為減輕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督促商業銀行減免費用。比如,浙商銀行近日宣佈取消或減免20項服務收費項目,為小微企業減輕負擔。此前,為貫徹《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該行已于7月31日取消小微企業資金監管手續費等16項收費項目。

  滴灌如何防“跑偏”

  原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表示,融資難、融資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特別是由於制度性因素造成的,不是單靠放鬆貨幣政策所能解決的。余永定所説的制度性原因,包括“加成率”過高、風險溢價上升、房地産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吸金、信貸規模控制和75%貸存比風險監管指標、不對稱的變相“金融自由化”、可貸資金需求缺乏利息率彈性等。

  實際上,央行此前發佈的《2014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出,貨幣政策主要還是總量政策,其結構引導作用是輔助性的。定向降準等結構性措施若長期實施也會存在一些問題,如數據的真實性可能出現問題,市場決定資金流向的作用可能受到削弱,準備金工具的統一性也會受到影響。中長期看,經濟內生增長動力的增強、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轉型升級、信貸資源投向的優化,根本上還是要依靠體制機制改革,發揮好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業內人士認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根源還在於我國金融體系不健全、直接融資渠道不通暢,加上銀行過度追求利潤最大化,即便是流動性寬裕,也不願意將資金投向收益低、風險管理成本高的小微、三農等薄弱環節。

  多位專家認為,要緩解融資難、融資貴,首先,需要“把手還給市場”,讓銀行等金融機構把信貸資源投放到真正有需要的、符合産業升級方向的領域中,迫使風險收益低下的企業退出市場,而非一味增加信貸投入。其次,要規範在企業融資過程中擔保、評估、登記、審計、保險等仲介機構和有關部門的收費行為,豐富貸款品種,運用迴圈貸款、分期還款、隨借隨還等方式,方便用貸,減輕利息負擔和一次性還貸壓力。再次,大力發展中小金融機構,引導非銀行金融機構向小微企業直接融資,借鑒國外經驗,積極探索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各類投資公司、基金組織以及大公司集團所屬財務公司對小微企業的融資模式。另外,引導地方政府轉變思維,避免基礎設施建設過度佔用銀行信貸資源。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