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銀行 > 銀行業動態 > 正文

字號:  

銀行主動負債管理的利器

  • 發佈時間:2015-05-19 08:55:35  來源:金融時報  作者:杜冰  責任編輯:胡愛善

  國務院近日批轉的發改委《關於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中指出,“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適時推出面向機構及個人發行的大額存單,擴大金融機構負債産品市場化定價範圍,有序放鬆存款利率管制”。這意味著大額可轉讓存單的推出已箭在弦上,利率市場化正式進入收官階段。

  專家認為,當前推出大額存單的市場條件基本成熟,同業存單的定價和發行機制為大額存單的推出提供了參考經驗。對於商業銀行而言,大額存單的推出將成為其加強負債管理主動性和穩定性的有效工具。

  推出時機已到

  近期存款保險制度的實施以及同業存單的成功探索,無疑為大額可轉讓存單的推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自2013年問世至今,同業存單已完全實現了市場化定價、市場化交易,特別是今年我國商業銀行同業存單發行進入了高潮期。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末,同業存單的發行量達到去年同期的25倍,前4個月銀行間市場新發行的同業存單累計已超過10400億元,而去年同期僅為約430億元。專家認為,同業存單成熟的定價機制、交易機制為下一步推出大額存單提供了可借鑒經驗。

  與此同時,根據去年6月末銀監會關於調整商業銀行存貸比計算口徑的通知,對企業、個人發行的大額可轉讓存單列入存貸比分母項,這也為大額可轉讓存單的推出鋪平了道路。

  從同業存單到大額存單,大額存款市場利率將完全被打開。為此,大額存單被視為存款端利率市場化進程中的突破口。“同業存單對募集資金對象限于同業,而大額存單發行將範圍放開至企業和個人。通過同業和大額存單,將實現大額存款完全市場化後,再逐步轉向小額存款,大額存單是完全放開存款端利率市場化的一個必然步驟。”專家表示。

  推出在即的大額存單將如何定價?業內分析師對此認為,大額存單的定價將“更貼近市場利率”。該分析師進一步表示,跟貨幣市場利率同期限利率存在關聯性,但也會存在一定利差。由於當前個人和企業存款受到利率管制,大額存單的定價可參照理財産品收益率,考慮到理財産品非保本,而大額存單發行機構是銀行,具有增信作用,資金更安全,收益率預計會低於理財産品。

  利於銀行主動負債管理

  對於商業銀行而言,利率市場化帶來的最大衝擊莫過於存款流失,如何穩定存款便是中小銀行甚至大型商業銀行最為棘手的問題。從這一意義上説,大額存單的推出為商業銀行提供了一種加強負債管理主動性和穩定性的有效工具。

  “對於銀行來説,大額存單一方面可以豐富主動負債的渠道,吸收資金的規模、期限、時機都由銀行自主決定,利率隨行就市,提高負債的主動性;另一方面大額可轉讓存單不能提前支取,只能流通,這就意味著通過大額可轉讓存單吸收的資金在到期之前始終留在本行,增強了負債的穩定性。 ”華夏銀行(600015,股吧)發展研究部戰略室負責人楊馳表示。

  與此同時,與目前快速發展的銀行理財産品相比,大額存單具有更高的穩定性,而且可以作為一種有效工具,將一些資金從表外理財産品或是非銀行金融機構吸引回銀行的資産負債表,這將使得商業銀行以往在攬儲大戰中的隱性成本顯性化,規避利率管制的不規範行為將減少。

  對於大額存單的推出是否會造成銀行負債成本上升,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根據其他國家的發展經驗,大額存單的發行會在一定時間內帶來利率水準上升,造成銀行負債成本的提高,但是對於銀行盈利狀況的影響並不大。

  “一方面是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銀行負債中,客戶存款比重一直都在下降;另一方面是新的金融産品對大額存單形成了替代,大額存單在存款中的佔比並不高,佔比最高的美國也僅在兩成左右。”專家強調,大額存單的推出只是利率市場化一個開始,隨著替代品的不斷出現,其作用也會逐漸削弱。

  銀行打響保衛戰

  大額存單推出在即,利率市場化即將收官,而對於商業銀行而言,一場新的戰役剛剛開始。

  當前,商業銀行存款增長的速度正在放緩,且已經有銀行出現了負增長。今年一季度,華夏銀行、浦發銀行(600000,股吧)都出現了存款規模的負增長。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華夏銀行吸收存款規模為12658.42億元,較去年末減少2.86%;浦發銀行截至3月底存款總額為27874.12億元,較年初降低0.21%。與此同時,隨著負債成本上升,息差不斷收窄也是無法回避的現實。

  短期內,商業銀行必然要承受來自於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種種壓力。但從長期來看,利率市場化將倒逼銀行業加快盈利模式調整,改變過去粗放式規模擴張的經營模式,不失為一種轉型機遇。

  事實上,為了應對利率市場化,商業銀行正在加速調整其資産負債結構,變革其盈利模式。從今年一季報來看,股份制商業銀行收入結構轉型的步伐繼續加快,中間業務收入延續了近年來大幅增長的趨勢,其中,平安、光大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增速分別實現了67.98%和62.39%的高速增長,招行、浦發、民生、中信該項收入增幅也分別達到了49.23%、38.28%、38.01%和32.68%。與此同時,投行、託管、理財等新興業務繼續成為拉動該項收入增長的重要因素,輕資本化正成為股份制商業銀行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

  “面對存款成本上升和息差收窄等一系列壓力,中小銀行應該積極應對,一方面要大力拓展投資銀行、資産管理、託管等輕資産業務,增加中間業務收入;另一方面要積極發展中小企業金融業務和消費金融業務,拓展利差收入。此外,要通過推進多元化經營,通過交叉銷售,提高綜合性收益。”業內人士認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