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銀行 > 銀行業動態 > 正文

字號:  

九千萬被盜曝出銀行多少破綻

  • 發佈時間:2015-01-21 07:47:00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本報特約評論員王雲帆

  儲蓄未必百分之百安全,銀行也有可能出現內鬼。銀行方面挽回公信的唯一路徑就在於:提升服務品質、加強風險防範、確保儲戶資金安全。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杭州警方日前破獲了杭州聯合銀行42名儲戶存款被盜案,該案涉案資金總額9505萬元,目前9名犯罪嫌疑人已經落網,超過5000萬元贓款已被追回,剩餘缺口部分由銀行先行墊付,該案目前以主罪盜竊罪的名義移訴杭州市檢察院。

  從警方披露的犯罪手法來看,並不見有多高明。簡要來説,還是通過勾結銀行內部工作人員,以高息誘騙儲戶存款,隨後盜取儲戶存款謀取利益。相似個案,近年來雖不多發,但也間或有聞。對於儲戶存款莫名消失這樣的概率雖小但公眾關注度高的事件,報道是必要的。一來媒體作為社會公器,應滿足公眾知情權;二來報道本身可視為一種法治宣傳,同時也是給銀行敲響警鐘,督促其完善制度、加強風控、減少此類事件的發生。儘管儲戶對其存款安全也有一定的注意義務。

  比如,杭州這一個案中,銀行工作人員聲稱可當場給予儲戶一次性高達存款額11%-13%不等的回報,這在商業銀行的攬儲中,還沒有哪家能做到。儲戶如果不貪圖短期的小便宜,而多了解、多諮詢,還是可以避免損失的。如今,雖然杭州個案中的大部分被盜資金已經追回,剩餘缺口部分也已由銀行先行墊付,但不合法的高額回報,儲戶仍要“吐”出。這終歸是一場不划算的“儲蓄”。

  而比較銀行和儲戶對於交易安全的注意義務,無疑銀行方面的責任更高。我們不能要求儲戶都是金融專家或理財高手,都擁有辨識銀行工作人員的攬儲行為是否合法的能力。在法律上,不管銀行工作人員聲稱的高額回報如何異常,在銀行內儲蓄、由銀行工作人員經手,儲戶資金也確實存入銀行,那麼作為專業金融機構的銀行,就應該承擔起維護和保障交易安全的責任。此類個案備受公眾關注,就是因為公眾普遍相信在銀行儲蓄是安全的,銀行嚴密的內部規程在防範儲戶資金損失上也是靠得住的。而現在,它卻被證實存在不少安全漏洞。

  在杭州個案中,涉案銀行並未對經營場所內發生的犯罪活動盡到監管職責。九千多萬元的鉅額儲戶資金被往外倒騰,不可能毫無破綻。根據反洗錢的有關規定,單筆或者當日累計人民幣50萬元以上或者外幣等值10萬美元以上的款項劃轉,金融機構應當向中國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報告大額交易。杭州聯合銀行是否報告?有關部門是否審核?銀行內部監督制約機制是否生效?這些都有待進一步追問。

  杭州此案為儲戶提了個醒,儲蓄未必百分之百安全,銀行也有可能出現內鬼。這種觀念的普及不管對儲戶還是對銀行來説,其實都是好事。當儲戶對銀行的信任開始動搖,銀行方面挽回公信的唯一路徑就在於:提升服務品質、加強風險防範、確保儲戶資金安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